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步伐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5日 16:42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6月10日电(黄庭满)2008年9月中旬,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为标志,美国"次贷危机"发展为国际金融危机,将世界经济拉入下行周期,全球经济发展进入"弯道"时期。这场金融危机是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的大背景下发生的,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中国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也随之显现,由2003年以来的新一轮"直行上升道"进入了"弯道"。  

  中国经济将向何处去?国内外政经界人士众说纷纭。国际金融危机考验中国决策层的驾驭复杂局面能力。

  面对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央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增强忧患意识,化压力为动力,从挑战捕捉机遇,精确把握我国经济自身发展阶段和规律,以"杀出一条血路来"的气势,果断地进行了一系列 "中国式危机决策",踏出了稳健的“中国步伐”,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中国在危机时期的世界经济大赛道上,正在踩着自己的“发展鼓点”科学前进。

  “中国决策”:速度、频率和力度"前所未有"

  中央冷静地分析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在国际经济竞争中所处现实地位,作出一系列科学判断——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趋势没有改变,我们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是前进中的问题。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不会因为这场金融危机而发生逆转。这场金融危机给我国发展既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上述科学判断是有其理论和实践依据的。贸易保护主义只能加剧衰退而不是缓解衰退,这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更是早被历史证明的事实。历史上多次区域性和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化解之道是进一步全球化。国际经验还表明,经济下行时期也是经济进行结构调整的绝好机会。

  根据上述判断,中央提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积极应对挑战"、 "最重要的是要把我国自己的事情办好"、"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重点、节奏、力度,灵活而准确地解决问题"、"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动科学发展"、"注重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把保增长与扩内需、调结构结合起来"、"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基本思路。

  在这些思路指导下,去年10月份以来,中央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争分夺秒,不贻误时机",雷厉风行地进行了一系列新的决策部署,这些"中国式决策"的速度、频率和力度凸显"前所未有"特征,也世所罕见。

  去年11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被称为4万亿元人民币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这十项措施从酝酿到出台,只用了一周时间。11月9日,向社会公布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有关精神,包括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重大调整,以及约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按照惯例,像这样重大的宏观调控政策调整,都是在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公布。这种打破常规的做法前所未有。

  今年1月14日至2月25日的40天内,国务院连续召开6次常务会议,相继审议通过了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轻工、石化、有色金属、物流等十项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紧锣密鼓推出的宏大的十项规划涉及范围之广、政策力度之大、决策效率之高,前所未有。     协调区域发展,优化生产力布局,也是国务院常务会议优先决策的重点领域之一。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等区域振兴重要举措的推出,推出了相关的地区规划。这些地区规划突出"先行先试"字眼,地区规划与产业规划同时密集推出,力度空前,前所未有,意味国家政策开始向调整产业布局迈进,意味中央坚定改革的决心。

  如果只顾眼前增加投资刺激经济,容易出现粗放型发展、投资结构不合理问题,给今后发展埋下新的隐患。要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避免猛干一阵过后调整。这次中央扩大投资的方向非常明确,主要用于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建设,在积极拉动即期内需的同时,努力促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没有用于"两高一低"和扩大产能的投资。这种预警反应之快,前所未有,意味着中央坚定推进科学发展的决心。

  在决策国内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同时,另一种政治现象与之紧紧伴随:高层进一步形成和巩固边实践、边学习;边思想解放、边科学决策;边变革创新、边汇集民智的冷静治国传统。去年10月份以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主题均与应对金融危机有关;中央九常委集体密集到全国各地调研,进行"思想和行动总动员",坚定信心、应对金融危机成为调研主旋律。去年11月20日和25日、今年2月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分别主持召开经济专家和企业界人士座谈会、基层群众代表座谈会,直接听取意见。这种长时段地围绕一个任务主题不断地进行学习调查研究,前所未有。

  应对这样一场严重危机,远非任何一个国家自身能力所胜任。中国离不开与世界的合作;同时,世界战胜危机也离不开13亿人口的大国行动。牛年正月,中国多位高层领导人出访,向世界传递中国信心,宣示中国将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中国愿与各国合作共同应对危机。所访问的国家遍布欧、亚、非、拉,区域之广、国家之多、密集度之高,前所未有。

  "前所未有",折射出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坚定信心,显示出中国应对挑战、战胜困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强大决心,展现出中央应对危机"见事早、决策准、力度大、措施实"的高超能力。

  “中国步伐”:紧抓实干,与时间赛跑,与金融危机造成的不利影响赛跑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应对工作必须讲究执行力,强化政策的落实,才能把宏观调控政策效应尽快充分发挥出来。去年10月份以来,人们不难发现,中央决策一公布,各部门、各地区紧急行动,各项政策措施正在有条不紊地实施,与时间赛跑,与金融危机造成的不利影响赛跑。

  这里仅梳理其中的一些片段:

  ——去年11月9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重大调整、4万亿元投资计划向社会公布后的3天里,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密集召开会议,频出配套政策;11月10日上午,国务院紧急召集省区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部门主要负责人在北京开会,部署落实中央政策措施。随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召开紧急会议,安排去年新增1000亿元中央政府投资工作;12月份,中央财政1000亿元的投资从项目到资金就完全到位,项目全部开工。这成为一场落实中央最新决策、迎战金融危机的“旋风行动”。

  ——从拿出巨额财政补贴鼓励家电下乡、农机下乡,到进一步减轻企业和个人税费负担;从积极扩大住房、汽车、农村消费信贷市场,到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减轻居民医疗负担;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中小学教师待遇,到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低保水平,一份份"真金白银"的财政支出正按计划逐步到位。

  ——"弯道超车",这个原本是用于赛车运动的术语,正被越来越多的地方党政决策者引用,成为最热的政经词汇,各地纷纷制定"弯道超车"战略,主动迎接挑战,借危机实现“转身”。去年12月,湖南省提出将"弯道超车"用于经济发展。之后,湖北省从"超越常常发生在‘弯道'处"这一认识制定赶超举措。上海等沿海地区也提出了“弯道超车”这一目标。

  ——温家宝总理在欧洲访问时强调,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久,中国就向欧洲四国派出庞大的高级别贸易和投资促进团,开展技术和产品领域的采购,并就日后的贸易和投资合作展开了广泛的接洽,涉及金额超过100亿美元。如此"言而有信"的国家品格表明,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是世界战胜危机的可靠力量。     从初期成效看,由于一系列应对举措的迅速实施,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开始显现出积极变化: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