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02日20:50 综合

  来源:微信公众号 三板富

  作为凯立德(430618)的创始人,一向低调内敛张文星于2015年开始活跃于公众视野之中,大谈“工匠精神”和“互联网思维”,但这一切或伴随着兴民钢圈(002325.SZ)的入主而嘎然而止。

  7月25日,兴民钢圈豪掷28亿,一口气收购4家新三板公司,震惊整个新三板,业界和媒体连连称道“霸气”。

  不过,要富姐说,兴民钢圈不光有钱任性,连“霸道总裁”的气质也是独一无二——这不,16亿收购凯立德之后就“喊话”了:除了董事长,其它人立刻离职!

  公告显示,兴民钢圈拟购买北京远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特科技”)100%股权、深圳市凯立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立德”)100%股权、杭州奥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腾电子”)56.34%股权及立得空间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得空间”)不低于10%股权。

  在这4家公司当中,前3家均为新三板挂牌公司。3家新三板公司相关股权的收购价格分别为6.75亿元、16亿元和5.5亿元,总额合计超过28亿元。

  其中,兴民钢圈对凯立德采取整体收购的方式,花费16亿,现金支付6.4 亿元,股份支付9.6 亿元。

  16亿细分起来,对蔡友良、张文星、彭晓、管理团队、战略投资机构、做市商的现金支付金额总计6.4 亿元,对蔡友良、张文星、彭晓、管理团队、战略投资机构、做市商及小股东的股份支付对应的金额总计9.6亿元。此次收购价格共计16亿元。

  此中,张文星是凯立德的董事长,蔡友良是该公司的副董事长。截至去年底,董事长兼总经理张文星持股19.22%,副董事长蔡友良持股24.71%,公司创始人依然牢牢掌握着公司控制权。

  根据双方并购备忘录的要求,2017年-2019 年凯立德由兴民钢圈的代表人主导和管理,而公司原董事长张文星需要协助代表人管理公司,不得无故离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兴民钢圈对包括蔡文良在内的其他高管的要求是立刻离职。

  同时,由于签订正式收购协议之后,张文星亦辞去了董事长职务,其未来职务仍然待定。在2019年过渡期过后,张全身而退的可能。如若此景出现,凯立德创始团队将集体从公司谢幕。

  作为中国车载导航地图市场的No.1,凯立德成立于1997年,其在电子地图领域的耕耘远早于2002年成立的高德地图、2005年成立的四维图新。官网信息显示,截至2013年,凯立德已经连续八年取得了车载导航地图市场占有率第一,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

  不过,在高德、四维图新等国内地图商相继登陆资本市场之后,凯立德的上市之路屡屡受挫。2014年,凯立德登陆新三板。

  挂牌后的凯立德资本运作颇为频繁。2014年,凯立德一度因两月四次定增引发外界关注,其中,新入股东不乏平安、小米等的身影。凯立德在2014年年报中宣称,“凯立德2014年度在资金实力、战略性股东、资本市场地位等关键资源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但现实却将凯立德的理想打入冰窖。2015年,凯立德方面陷入了亏损状态,当年营收为1.87亿元,同比下降9.02%;净利润亏损1564.2万元,扣非后亏损额为2053.14万元。凯立德表示,随着竞争加剧,公司车载导航地图及软件产品的价格有所下滑。

  凯立德股价至2015年4月7日创出22.2元的历史高点后便步入长期颓势,一路下行。直至停牌时,凯立德的市值仅为10.91亿元,兴民钢圈给出的价格达到了16亿元,溢价达46.65%。

  此价格亦让部分之前入股的投资人小有斩获:2014年10月10日,雷军旗下天津金星和天津顺米8400万元认购凯立德发行的700万股,每股12元;2015年,中国平安以13.5元每股的价格购入凯立德700万股。

  往事并不如烟,在2015年的一次创客会议上,张文星说:“链接和共享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凯立德要做一名有工匠精神的创客。”

  然而,这一次凯立德不再由其主导。


责任编辑:骆珊珊 SF176

相关阅读

消费需求不足不能怪老百姓

今年我们讲转型,讲升级,对企业界来讲,发生的最好的时间点是什么呢?需求旺盛的时候,大家都要买东西的时候,企业转型就很容易,如果东西卖不掉的情况下,让老板转型,转到哪儿去呢?

滴滴Uber合并是赤裸裸的垄断

滴滴和Uber中国的合并虽然有其新兴行业的特殊性,但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凡是抑制竞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市场集中都应接受反垄断审查,并以实际行动证明没有损害公众利益。

中国经济不可能存在U型反转

因为我们15岁至64岁劳动年龄人口和20岁至29岁的刚需人口出现绝对数量的下降之后,支撑我们总需求能够比较旺盛、处于扩张状态的基本周期失去了,这个问题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看到,我们必须承认它的客观存在。

中国正成为全球绿色金融领导者

全球绿色金融的崛起,得益于中国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和绿色资产证券化的高速发展,在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中国绿色金融体系正在成为全球绿色金融的领导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