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晴
新三板概念股再次异动。
7月5日,在上证指数跳水逾1%的情况下,海泰发展(600082.SH)、中关村(000931.SZ))等新三板概念股仍旧顽强飘红。新三板“靴子”落地已进入倒计时阶段也因此而再度甚嚣尘上。
对此,海通证券分析师荀玉根也给予了确认,“我们预计新三板近期有望迎来最终政策的时间窗口,实际扩容有望在9月正式实施。”
本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今年2月以来,中国证券业协会已多次召集申银万国(微博)证券、平安证券(微博)、宏源证券、东北证券和兴业证券(微博)等10家主办券商拟订《证券公司柜台交易业务试点暂行办法(草案)》。
上述方案在经过多次讨论和完善后,现已上报中国证监会领导审阅并等待批复。
“目前,上述10家试点券商均已完成各自柜台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可以看出,搭建区域性柜台交易市场、时机成熟后再构建全国统一监管的场外市场的新三板改革思路已基本成形。”该知情人士称。
区域性柜台市场先行
“随着各地产权交易所清理整顿工作的完成,料三季度新三板扩容将取得实质性进展,部分地区将试点OTC市场,以券商为主导的地方柜台市场的建设也将拉开序幕。”长江证券分析师刘俊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拟订中的由证券公司主导的柜台交易业务,是场外市场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试点逐步发展的若干个区域性柜台市场则是对全国性新三板业务市场的补充和完善。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中小企业,共同构成由中国证监会统一监管下的场外市场业务。
此前,国务院已于近期下发38号文件《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要求由证监会牵头,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各地清理整顿包括从事产权交易、文化、艺术品交易、大宗商品中的远期交易等内容的交易所。
而广发证券(微博)董事、总经理林治海也对本报记者透露,根据政府要求,广发证券现正在设计广东省柜台交易市场建设方案,该方案可以实现多种基本功能,包括融资功能、交易功能、投资功能、规范功能、孵化器等,并且可以与沪深交易所的相关交易平台进行对接。
“鉴于不少券商在新三板和直接投资等业务中已经积累了一批非上市企业资源,如果政策推进顺利,我们认为年内场外市场新挂牌企业数量有望达到200家以上。”刘俊分析认为。
刘俊还指出,场外市场将拓宽券商的企业客户资源,成为券商经营模式变革的新兴市场。届时,场外市场将与已经推出的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商股权投资基金,以及未来可能推出的并购基金、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工具等创新业务相对接。
届时,随着地方柜台市场新政的推广,我国的场外柜台市场将初步形成多元化体系,未来券商将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进入OTC市场或新三板市场。
主办券商“跑马圈地”暗战
申银万国分析师钱康宁认为,新三板扩容、发展与引入做市商制度将给证券公司创造巨大的业务机会,其甚至预计未来1-2年内新三板挂牌企业就将达到500-1000家的规模。
据东方证券分析师王鸣飞测算,假设2012年末“新三板”正式扩容,并在2013年末推出“新三板”做市业务,乐观估计的话,若每年新挂牌900家企业,按照目前一家企业100万元的挂牌费用,券商每年来自新三板企业挂牌的收入约为9亿元。
此外,假设未来新三板企业平均市值与目前相当,约为1.5亿元/家,同时假设该市场未来50%的年换手率(参考日本OTC市场)及7%的价差,券商每年来自做市的收入将高达315亿元。
即使每年新挂牌仅450家企业,券商每年来自新三板企业挂牌的收入也有约4.5亿元。假设该市场未来20%的年换手率(参考台湾市场)及5%的价差,券商每年来自做市的收入将有45亿元。
本报记者了解到,面对如此诱人的“蛋糕”,主办券商之间“跑马圈地”的暗战早已展开。
广州证券总裁刘东就对本报记者表示,在创新业务方面,中小券商和大券商可以说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机遇。
“我们已提前布局成立了新三板业务部门,自去年拿到资格之后,整体业务发展速度很快。仅今年以来,就储备了近20家新三板项目,项目包含在全国各地。”刘东称。
从现行新三板业务的竞争态势来看,如今代办系统主板券商数目已增至61家。最新被授予资格的则有财通证券、第一创业证券和中金公司等券商。
上市券商中,以广发证券推荐挂牌8家以及挂牌企业家数市场份额为7.55%排名首位。此外,就新三板项目储备而言,广发证券也已经储备了102家项目,目前处于行业领先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19家上市券商中,仍有太平洋证券尚未获得代办系统主办业务资格,暂时将无缘这场即将到来的新三板“盛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