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对拟挂牌新三板企业收取的中介费用在120万-140万之间无法覆盖其成本
■本报记者 吴婷婷
“我们从去年年底开始就一直在招人,目前团队人手太少,而且90%都扎在北京,现在外地的高新园区都没有精力去跑了。”一家券商场外市场部门负责人对记者感叹。他表示,外地看似经常搞个签约仪式什么的挺热闹,但现在很多券商新三板的团队主力都在北京,全力备战业务开闸后的首批项目。
随着6月中旬《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出台,新三板扩容脚步终于临近。对于多年筹备新三板业务的券商来说,这项“很苦很累”的工作离收获的季节不远了。
冲刺新三板
上述负责人表示,除了目前大量的储备项目,公司团队还接触了很多有意向签约的企业,一旦政策明朗,签约的比例将不小。“这些企业资质甚至比已经签约的企业还要好,因为已经签约企业多是觉得3—5年上创业板无望的,而一些自认为2-3年能冲击创业板的企业还在选择观望。”
北京金融大街丁26号金阳大厦,一个未来的全国性场外市场将很快在这里诞生。据业内人士透露,北交所的筹备工作已基本完毕。另外,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监管部门正就多项新三板的配套措施在业内征求意见。其中《关于征求优化推荐挂牌工作的通知》将在近期召集各家券商负责人汇总意见,对挂牌企业标准的认定是这份通知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亏损的肯定是也能上,但什么是比较好的企业?是否有必要对其股本规模和营业收入做出要求?是否要做到1000万的股本?如何去审查?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一位中型券商场外市场部门总经理对记者表示。在他看来,这将决定很多企业是否能够顺利在新三板挂牌或是何时挂牌的关键。“不过预计即便有相关的标准,也不会卡很多。”
除了拟挂牌企业,作为中介机构的券商被认为是新三板扩容的最大受益者。据了解,此前在这一领域准备较早、投入较大的券商包括国信证券、西部证券等,目前项目储备均超过100个。中信建投、金元证券也分别有40多家和40家的项目储备。
招商证券(微博)分析师罗毅认为,目前中关村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近2万家,剔除已经上市的200家,挂牌率不到1%,潜在储备项目丰富。2010年中关村企业总收入1.59万亿元,约占全国高新区的七分之一,假设挂牌率提升至5%,预计全国的国家级科技园都纳入进来后,新三板市场的总市值可达7000亿元。罗毅认为,做市商价差利得将增厚证券公司营业收入10%以上。
券商“跑马圈地”
尽管前景广阔,但从目前来看,很多券商也只能是赔本赚吆喝。据记者了解,券商对拟挂牌新三板企业收取的中介费用在120万-140万之间,有人士透露,也有券商为承揽项目报出更低的价格。
“这个费用是无法覆盖券商成本的,也就是说,目前市场上几乎没有几家券商新三板业务盈利。而对挂牌企业来说,挂牌成本却很低甚至零成本。”上述券商场外市场部负责人表示。
记者从一份各家高新园区新三板挂牌优惠政策汇总的文件中看到,国内至少有25家高新园区为挂牌企业提供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政策。其中直接的市政府财政补贴金额、高新区补贴从50万到290万不等,多数补贴在100万-200万之间。
“企业的积极性在逐渐提高,而且现在很多投资公司对新三板的热情也很高,现在工作比前几年好做一些了。”上述人士进一步表示。不过,他直言如果没有相关园区的支持政策和补贴,企业的意向会大幅降低。
他透露,上新三板有两方面的成本,一是中介费用,尽管费用不高,但对小企业来说也是比较大的成本;企业挂牌后,将面临各种规范化成本,包括税收和财务方面的成本。
“每年净利润300万-500万的企业在拟挂牌企业中已经算好的,而且中小企业本来就需要不断投入,扩大规模。对企业来说,如果没有政策支持,挂牌积极性将受影响。”
他表示,仅从挂牌来看,券商确实捞不到什么好处,企业挂牌之后定向发行、私募债发行等融资行为才是券商所看重的。另外,拟引入的做市商制度也将为券商带来买卖价差收入。
此前,已有多家新三板挂牌公司通过IPO登陆中小板、创业板。从程序来看,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转板。受访的多位新三板业务负责人表示,新三板和中小板和创业板应该是平行的市场,不存在高低之分。
上述人士表示,不论从新三板团队还是拟在北京成立的全国场外交易所的角度看,都希望把板块建设好,培育出一批优质的企业并且用完善的制度吸引企业长期留在新三板,这样中介机构也可以有一个持续的收入。而从一些券商总部的角度来看,确实有希望投行部门介入,推荐企业上创业板甚至中小板的考虑。”
中信建投证券投资银行总监李旭东表示,从中长期来看,市场竞争还是要看综合实力,中小券商的先发优势并不一定会演变成最终优势。从已经转板上市的挂牌企业来看,仅有一家企业选择原主办券商作为保荐机构就充分说明这一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