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熊论道】

  金融强则中国强,金融乱则中国乱。中国金融离强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熊园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总书记这番讲话,至少传递了两个信息:金融很重要,以及金融安全很重要。进一步地,从事金融工作的金融人显然也很重要。笔者以为,在国家如此重视金融和金融安全的大背景下,金融人的担子无疑更重了,每个金融人都应努力做到有担当、有正气、有国家情怀。

  谈及当代金融人的使命担当,笔者想起了工商银行副行长张红力等人2015年出版的《金融与国家安全》一书。作者在自序中说到,“希望用我们的声音唤起全社会对金融重要性的关注,激发金融人对自身历史使命的更多思考,并对如何用好金融利器实现中国国家安全提供可落地的建言。”并且在书中旗帜鲜明地指出,“金融强国就是金融人的‘中国梦’”、“不做金融引领空想家,要做金融引领实干家”、“发挥金融安全效应须将金融人才培养为国家栋梁”。

  由于金融具有调节利益的天然属性,金融安全的核心要义其实是国家利益。金融人如果心无社稷,显然于国无利,而如果他是天才,更加意味着“灾难”。当下的中国,早已面临着各种思潮的冲击,加之西方发达国家还不时借助金融之手将意识形态渗透到我国各个领域,金融人如果不能保持定力、不能胸怀祖国,保障金融安全就会失去了最为重要的根基。

  近年来,我国正处于爬坡过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经济下行压力持续显现,同时存在着债务水平高、房地产泡沫、资本外流等一系列金融风险点,于是乎经常可以看到“人民币将持续贬值”、“中国经济即将崩溃”等一味看空中国的悲观论调,国内有些金融从业人员也持有这种观点并且“大肆宣扬”。那么,实际情况是什么呢?

  确实,我国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风险和问题,特别是金融行业,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相信国家把“金融安全”提升至治国理政的高度,也正是基于这些考量。然而,必须认清的是,随着我国不断崛起,我国其实具备了足够的抵御风险能力:我国经济实力已经位居全球第二,6.5%以上的经济增速也远高于发达经济体,中国经济正处于降速提质的进程中,预期经过两至三年的增速探底后将企稳向好;当前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虽然由近4万亿美元的峰值缩水了25%,但3万亿美元的规模仍是全球最高;我国各项改革正稳步推进,有阵痛那也是在所难免;人民币短期看确有贬值压力,但随着经济触底回升,中长期看,人民币并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特别是随着人民币成为SDR篮子货币的作用逐步显现,人民币仍属于较为强势的国际货币。因此,面对质疑,有担当的金融人都应保持定力。

  当然,金融毕竟是门技术活,并且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这也就要求每个金融人除了具备强大的国家使命感外,必须增强金融专业能力和塑造金融专业精神,以扎实过硬的金融才干为做强中国金融、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奉献力量。与此同时,每个金融人也应致力于成为大金融家。遥想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那场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彼时没有“国家队”,没有平准基金,甚至监管机构都没有,JP摩根——这家控制了13家金融机构、被誉为“银行家的银行家”的巨头挺身而出,为市场稳定注入了信心,并在随后美国的经济复苏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金融强则中国强,金融乱则中国乱。中国金融离强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做好、做实、做强中国金融,用金融强国支撑中国梦,需要凝聚每一个金融人的智慧力量,需要每一个金融人具备时代紧迫感和危机感。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盘古智库研究员)

责任编辑:马龙 SF061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