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琳

  

  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答中外记者问时说到,“我们准备今年在香港和内地试行债券通,也就是说允许境外资金在境外购买内地的债券,这是第一次”。李克强还表示到这有利于维护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有利于香港居民有更多的投资渠道。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在新闻稿中表示,债券通将为内地资本市场发展迎来又一大突破,也将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连通内地市场和国际市场门户的优势地位。香港交易所将在两地监管当局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债券通的准备工作,并在未来适时由相关各方公布更多细节。3月15日晚间,中国央行表示正在与香港有关方面研究试行“债券通”,具体方案及相关进展将适时公布。香港金管局则指出,正在跟内地有关当局研究债券通的方案。

  其实早在去年1月,时任中国证监会主席肖刚就提出要深化债券互联互通,港交所也把债券通纳入2016至2018年的战略规划,将其作为未来互联互通策略的重要一环。港交所在去年8月公布的三年战略规划中也计划推出“债券通”,目标是允许内地及香港零售投资者,相互直接投资对方的债券市场。

  香港金融发展局在去年11月底也发表报告,建议建立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债券通",容许两地零售投资者在"沪港通"模式下,互相进入对方的场内交易债券市场,不过局限于在两个交易所中售予零售投资者的债券,以及在港交所以中央结算系统(CCASS)交收的债券。在今年3月1日,彭博公司正式推出两项包含中国债券市场的彭博巴克莱固定收益指数。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以及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是最先被批准可以于内地的证券交易所和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买卖债券的机构投资者。现时,境外的零售投资者,只能间接透过购买 QFII 以及 RQFII 聚焦于内地债券市场的基金,来进入内地的债券市场。另一个给予海外投资者参与内地债券市场的新渠道是在 2015 年中推出的“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安排”。

  开通“债券通”的举动可以为中国吸引国际投资者投资其债券市场。数据显示,香港债市的规模小,仅4140亿;内地公私营债券总规模达9.4万亿,为全球第三大债市,仅次于美国的37.9万亿,以及日本债市规模为14万亿。不过尽管中国一直在努力推动债券开放进程,但海外投资者对内地债券市场投资需求疲仍不活跃。究其原因,可能于人民币贬值风险,内地债券价格波动幅度较大,评级公信力和集资用途不明等原因有关。

  开通“债券通”相信对于内地和香港都是一个好消息,对于内地来说,“债券通”有着标志性意义,象征中国在持续的对外开放,有利于进行金融改革,债券市场的建设有利于消化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积累的过剩资本,对于人民币来说,还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并对人民币汇率的长期稳定提供支撑。对于香港来说,近年来债券市场的发展与银行业或股市相比仍有很大距离,将内地庞大的债券市场引入并发展相关专业服务产业能够弥补香港金融市场的不足,也可能会增加市场对港币和债券的强烈需求,与此同时增加香港债券发行活动。不过由于去年内地银行间债市已经对外资投资机构者开放,“债券通”对于外资买入在岸债券的意义不及对零售投资者多,如果银行间能够开放给零售层面,相信对于两地的发展会有更多意义。

  (作者系天元金融高级投资顾问)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