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9日01:03 北京商报

  原标题:险资扩张:姓保与举牌冲动如何共生

  市场主体扩容、保费攀升、总资产突破15万亿元大关……喜报频出的保险业在金融和实业的寒冬中可谓是一枝独秀。然而,迅猛发展的保险业似乎也有点“消化不良”,少数险企投资过于激进、资产负债不匹配,更有甚者股东虚假出资、增资以求迅速“增肥”。这不仅消耗着险企根基,还背离了保险业经营的初衷。为此,自今年初,保监会一把手便定下基调——“保险姓保”,引导保险业走上归途。日前,保监会更是紧急召开专题会,不仅给保险业角色定基调,还针对最近打得火热的保险资金举牌、万能险以及保险公司治理等问题一一回应,并放出“约谈十次不如停业一次”的狠话。

  产品:万能险经营迎刚性约束

  作为此次险资举牌风波的始作俑者——高收益、高风险、低保障的万能险经营漏洞亟待监管填补。保监会主席项俊波也特别提出,研究制定万能险的经营门槛、业务资格、产品期限最低标准等一系列刚性约束。

  “改造万能险业务规则、重塑万能险发展生态,研究制定万能险的经营门槛、业务资格、产品期限、最低标准等一系列刚性约束,保证发展质量和发展方向。”项俊波在会上表示。

  万能险是包含投资和保障两大功能的人身险产品。在实施过程中,万能险保障期限越来越短、保障责任越来越弱,开始与基金、信托、银行理财等金融产品比收益,在利率下行背景下,万能险异军突起,规模不断增大,而这部分资金是保险公司用于投资的主力军。

  销售迅速放量,中小险企借助万能险弯道超车,但在资产荒的大背景下,也增大了资产配置的压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朱俊生表示,目前,激进型险企万能险占比在80%-100%之间,监管趋严将使激进型险企流动性面临较大压力。除了高企的结算利率,万能险在银保渠道的成本也较高,一般在1.5%-2.5%之间,所以结算利率高企的保险公司,其负债成本甚至高达8%-9%。低利率环境之下资产配置压力陡现,倒逼一些公司在股市上频频出手甚至举牌,以期获得高收益。

  为此,项俊波表示,对中短存续期产品实施更加严格的总量控制,研究制定在“偿二代”框架下更高的资本约束,推进保险机构优化业务结构,鼓励支持发展风险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业务发展。对于落实不到位的保险公司,保监会将停止接受其新业务等。

  与此同时,保监会还加大对备案产品的抽查力度,完善产品退出机制,引导保险机构逐步降低最低保证利率。

  事实上,对中短存续期产品,今年保监会已连续出台3个规定。目前,最新规定已将保额与保费或账户价值的最低比例要求由120%提高到160%,从明年4月起实施,该保障水平已为全球各国万能险之最。同时,还通过费用率、资本金要求等手段,遏制保险机构销售中短存续期(主要为缴费期在五年以内的产品)万能险的冲动。

  目前一年期万能险产品已停售,按规定,2019-2021年各年间保险公司中短存续期业务占比分别不得超过50%、40%和30%。

  今年前三季度,中短存续期业务占总保费收入比重同比减少9个百分点。三季度,万能险保费收入比二季度环比下降17%,结算利率比上半年下降约0.5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表示,保监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范保险业经营风险,完善万能险监管,这对个别万能险业务比较多的中小型险企的影响会比较大,其新增保费可能会出现断崖式下降,不过这也有利于促进其往长期保障业务方面转型。

  投资:反对短炒,调回入市比例

  两周前,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的一席讲话让险资站到风口浪尖。继保监会相继暂停前海人寿万能险新业务和恒大人寿委托股票投资业务后,监管剑指险资投资运营的顽疾。

  “保险资金一定要做长期资金提供者,而不是短期资金炒作者。要成为中国制造的助推器。保险业助推中国制造,就是要做善意的财务投资者,不做敌意的收购控制者。”项俊波表示。

  就保险机构的短炒行为,保监会此前曾约谈险企。一些业内人士表示,保监会专题会议表明监管态度正不断趋严,连续的举牌潮预计将很难再次出现。

  除了反对险企短炒外,保监会还将约束一致行动人行为、调回险资入市比例并采取备案制。

  据悉,去年股市暴跌之时,保监会发动险资护盘,鼓励投资蓝筹股,并将投资蓝筹股的比例从30%调高至40%。但是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则表示,权益类资产占保险公司总资产比例从40%下调至30%,将单一股票投资占保险公司总资产比例从10%下调至5%。

  对于险企与关联方一同参与上市公司股权收购的现象,陈文辉也明确指出,禁止保险机构与非保险一致行动人共同收购上市公司,保险公司重大股票投资新增部分资金应使用自有资金,不得使用保险资金。此外,对于重大股票投资行为,须向保监会备案,对于上市公司收购行为,须报保监会事前核准。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来看,即使将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降至股灾前水平,需要强制降仓的公司也不多,估计也只有那几家股票投资相对比较激进的险企,其他公司绝大多数都低于30%,人保、国寿、平安和太保等大型寿险公司配置比例更低,在10%以下甚至更低。

  数据显示,目前险资境内权益投资占比约为14%,如此来看,险资只使用了约1/3的上限比例。

  项俊波明确,险企的投资标的应当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股权等非固定收益类产品为辅;股权投资应当以财务投资为主、战略投资为辅;少量的战略投资应当以参股为主。

  为引导险企价值、稳健、长期投资,保监会明确加码监管和处罚力度,不仅要强化信息披露,还要加强现场检查,并研究制定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标准,促进保险公司承保和投资协调运转。

  此外,对于险企“出海”投资的风险问题,保监会将明确境外投资的资质条件以及境外重大股权投资的行业范围和投资运作标准,规范内保外贷、境外发债融资等方式开展境外投资,防范个别机构激进投资行为带来的风险隐患。

  股东:降持股比例防“一股独大”

  逆市上扬的保险业吸引了各路资本的追逐。最新数据显示,去年以来就有200余家企业申请设立保险公司。然而,布局保险业各怀心思,保险业已演变为资本逐利的竞技场。

  为此,保监会表示,将严格股东准入标准,进一步修订完善《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将保险公司股东分为财务类、战略类和控制类,分别设立严格的约束标准,严格防止“动机目的不纯”的投资者投资保险业。

  此外,保监会未来还将强化股权结构监管,进一步降低保险公司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上限,考虑从51%下降至1/3以下。防范“一股独大”带来的风险。

  事实上,保监会对保险公司单一股东持股比例进行过多次调整。2004年,保监会发布的《保险公司管理规定》对中资保险公司股东设置了20%的持股比例上限;2010年,保监会对放宽中资保险公司股东持股比例进行了原则性规定;2013年,保监会在《关于〈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第四条有关问题的通知》中适当放宽了保险公司股权投资持股上限至51%。

  业内人士表示,监管对单一股东持股比例的收紧可能是为了防范公司治理风险。如果股权关系过于集中,将不利于股东之间的监督作用,造成决策时仅听一家之言,并可能产生有损小股东利益的问题。

  除了降低股东持股比例外,保监会还将根据新的股权管理办法,核查保险机构入股资金来源与流向,严防用保险资金或通过理财方式自我注资、自我投资、循环使用。此前,陈文辉曾表示,一些公司注册资本金来源如果不真实,则偿付能力监管可能会被绕过,沦为“马奇诺防线”。

  值得一提的是,限流前端的同时,保监会还加码后端的惩罚。如强化管控问责,加强对直接责任人、主体责任、领导责任的问责,健全自上而下的问责机制,倒逼从业人员自我加压,切实承担起风险管控责任。

  同时,保监会也将实施高管人员任职资格取消或市场禁入措施,为制度装上牙齿,以问责推进监管制度的落实。

责任编辑:骆珊珊 SF176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