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20日01:46 证券时报

  中国对外投资应行稳致远

  证券时报记者 许岩

  在17日举行的商务部例行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今年前5个月,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4136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735.2亿美元,同比增长61.9%。今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预计会超过直接利用外资规模。中国正迎来“资本大输出时代”,中国企业在扬帆出海时,要行稳致远,认清机遇与风险方可走得更加顺畅。

  中国对外投资热的一个最佳注脚是,中国化工以430亿美元收购瑞士先正达,青岛海尔以54亿美元收购美国通用电气的家电业务,万达集团以35亿美元收购传奇影业,北京控股以约18亿欧元收购德国垃圾能源公司等。其鲜明的特点是大手笔,并购标的往往是行业知名企业,动用的资金动辄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

  我国利用外资增速放缓也有案例可循。飞利浦灯饰制造(深圳)有限公司5月底发布公告,决定从2016年5月31日起解散公司,正式停止运营,不再进行任何生产;5月30日,在供货商的追债和员工的抗议声中,珠海及成通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告倒闭。自此,这家全球最大的手机金属外壳贴牌加工企业在中国大陆的工厂悉数关闭,中国制造的大家庭中又少了一家高端制造企业。

  当对外投资超过利用外资成为新常态,我们需要弄清楚的是: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对外投资?

  首先,需要的是共赢。成功的海外投资既对中国企业有好处,也对投资东道国有好处。一些并购不仅帮助被并购企业摆脱困境,也为所在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比如,大连万达收购美国AMC院线之前,该企业已经连续3年亏损,而收购后当年就实现了盈利,第二年更在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成功上市,为美国创造了1100多个新的就业岗位。对外投资绝不只是单向牟利的游戏,华为等先行者的经历证明,只有在与当地利益相关方共赢的情况下展开全球化合作,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其次,中国企业出海需要以市场化为导向。海外投资作为商业行为,首先要考量的就是资金、回报与风险。从过往回报看,早前出海的企业答卷大多不佳,尤其是上游的资源型投资。而在吸取教训之后,我国对外投资的整体战略发生了重大转变,开始更多地选择低风险国家或地区的成熟项目,采取企业并购方式进行对外投资,投资目标与手法更为市场化。

  再次,机遇与风险总是相伴而生。中国企业国际化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要接受全球标准,理解当地监管法规和文化差异,在走向海外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知识产权风险来自于专利权、商标权以及版权的强力保护。这是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主要挑战。相应地,随着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项目的增多,涉及的纠纷也在明显上升。在“走出去”的诱人机遇面前,必须特别注意防范风险,不断总结积累并购经验,顺应市场规律,才能保障企业的长远发展利益。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房地产是一个泡沫但现在不能破

基建投资不可持续,工业投资也在萎缩,唯一可以指望的就是房地产投资。我并不否认目前房地产是一个泡沫,但如果现在房地产出现重大问题,将对中国经济造成非常大的冲击。

企业部门杠杆率偏高需要警惕

尽管我们债务总体风险可控,但还是要客观理性分析,要重视企业部门杠杆率偏高的问题,也要关注金融机构表内和表外,传统金融业态和新型金融业务风险交叉传染的问题。

为什么说百度金融挖到宝了

如何把互联网信息技术革命和金融业结合起来,需要一个高手,这个高手既要懂得互联网,也要懂得金融运作的逻辑和模式,还要能够管理金融风险,从这一点来说,张旭阳是最佳人眩

未来十年我国经济变化将翻天覆地

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的结构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一个理由是,我们的劳动力成本已经非常高,远超过我们的邻国越南等国家;第二个理由是,劳动力成本的改变和需求的改变会引发一系列的改变,我称之为“静悄悄的革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