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26日02:54 证券时报

  对后续流动性持谨慎态度

  证券时报记者 方海平

  股市不振,债市回调,汇率大跌……5月以来的市场几无亮点可寻。尤其是近期人民币的表现,在美元强势背景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经连续大贬了很长一段时间。这不由得让人联想起年初的大波动,但这一次市场情绪显然要平静得多。是历史经验赋予的稳重,还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若外部环境持续不见好转,后续资金面会否出现问题?央行在汇率上又该采取何种举措?

  按一般的逻辑来理解,美元升值人民币就贬值,人民币贬值资金就会流出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资金流出股市理论上就会下跌。但事实上,由于投资者获取信息的差异以及市场预期的作用,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从股市的表现来看,大盘近期在震荡中下行趋势明显,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成交量小,5月以来16个交易日中仅4个交易日资金净流入,其余均为资金净流出且流出量巨大。从某种程度上看,这正是部分资金对这一轮汇率贬值的提前反应。

  不过,尽管各大市场均走势不佳,降准可能性也很小,但目前资金面上却并没有大的变动。据交易员反映,当前银行间及交易所的资金面均较为宽松,拆借并不困难,各品种资金利率也并未提高。这一方面得益于央行对资本外流的管控趋严,以及对短期流动性工具的运用日渐娴熟,另一方面,当前的市场情绪上确实也比以前要温和得多。

  年初那次汇率大波动时,从大机构到个人投资者,都产生了强烈的人民币贬值预期,忧心于所控制的资产。其后,政府相关部门官员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人民币不存在大幅贬值的基础”,随后人民币汇率也确实企稳并间有小幅回升。在这种背景下,市场基本形成了“人民币将会持续小幅贬值”的稳定预期。这一次的汇率贬值之所以没有在情绪上掀起大的波澜,正是因为这种预期并未被打破。在这种情况下,资金面自然不会出现太大问题。

  从宏观背景上看,目前经济基本面数据趋弱,美联储鹰派信号强烈,人民币贬值预期有可能有所上升。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又即将迎来缴税窗口、宏观审慎评估(MPA)半年考核期将至等因素,都会对资金面带来压力。所以说,对后续流动性还是应当持谨慎态度。

  这从央行的动作里也可窥见一斑。据记者了解,近期各大金融机构在回笼美元,以至于境内美元流动性变得较为紧张,人民币对美元掉期汇率急速下滑,并创下近两年新低。分析认为这是央行未雨绸缪,防止目前这种稳定预期生变,并由此带来一连串不良反应。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房地产开发商的房价操控术

中国当今排名前十的房地产开发商,无一不是周期游戏的高手。在经济低迷和宏观调控时期,他们大胆从政府手中低价吸纳土地,形成财务上的高杠杆性,而在经济复苏及货币宽松时期,则快速出售,积累现金,等待下一轮紧缩周期的到来。

学徒制能帮中国完成产业升级吗

德国近一半的高中生从16岁起就被分流到职业教育领域,有40%的德国年轻人成为学徒。如果能被戴姆勒,博世或是宝马这样的企业选中所学徒,可以成为一件毕生值得骄傲的事情。

台湾还配列入亚洲四小龙吗?

中国台湾经济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排名在亚洲四小龙中垫底,引以为傲的电子产业发展前景危机重重。当年诺基亚被苹果手机击败,导致芬兰经济大退步的悲剧,难道又要在台湾重演么?

银行如何面对员工离职潮

应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与本行发展相匹配的薪酬增长机制,以业绩论英雄,凭数字说话,多劳多得,增强薪酬水平的市场竞争力。推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市场化激励模式,以市场化的薪酬吸引人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