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25日08:01 大众证券报

  财信网(记者 王金萍)资本市场一向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继申通圆通借壳上市后,顺丰很快也将在深市与众多投资者见面。分析人士预计,此次顺丰借壳鼎泰新材(002352),或促使该股股价短期被推高,虽然鼎泰新材目前仍处于停牌状态,但借道背后的基金倒可以搭“顺风车”。

  鼎泰新材复牌或有惊喜

  5月23日,A股公司鼎泰新材发布公告称,鼎泰新材以截至拟置出资产评估基准日全部资产及负债与顺丰控股全体股东持有的顺丰控股100%股权的等值部分进行置换。此次顺丰控股100%股权的初步作价为433亿元。

  交易完成后,不考虑配套融资因素,顺丰速运掌门人王卫控制的明德控股将持有鼎泰新材股本64.58%;考虑配套融资因素,王卫控制的明德控股将持有鼎泰新材总股本的55.04%。王卫将成为鼎泰新材实际控制人。顺丰承诺在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预测实现的合并报表范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1.8亿元、28亿元和34.8亿元。

  顺丰借壳上市,近期在资本市场掀起不小的波澜。公告当天,物流板块迅速反应,大杨创世(600233)、华鹏飞(300350)股价纷纷涨停,湘邮科技(600476)、艾迪西(002468)、音飞储存(603066)涨幅均超6%,飞马国际(002210)上涨4.41%。实际上,此前申通快递借壳艾迪西,艾迪西复牌13个涨停,圆通速递借壳大杨创世,大杨创世复牌5个涨停,而顺丰控股这次作价433亿元,比申通和圆通作价总和还高出近90亿元。因此,此次顺丰的借壳,给予鼎泰新材较大的想象空间。

  “鼎泰新材目前还没有实施定增,可流通股份较少,市值较低,股价很容易被操纵,所以股价短期很有可能被推高。”大同证券高级投资顾问刘云峰告诉记者,不过他也提醒,涨得差不多后,投资者可以见好就收。“一旦定增完成,鼎泰新材以现价计算市值将达1300多亿元,股价被推高后市值就离中信银行(601998)、中国太保(601601)、中国建筑(601668)这些中字头的公司不远,再往上的空间有限。”

  两公募尽享“借壳盛宴”

  鼎泰新材今年4月2日开始停牌,目前还没有复牌时间表,此前未潜伏的投资者是否只能望洋兴叹呢?资讯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持有鼎泰新材的机构中有两只公募基金——华宝兴业事件驱动混合型基金和长盛城镇化主题混合型基金,前者持有鼎泰新材81.74万股,占流通股比例0.99%,后者持有该股10.97万股,占比0.13%。

  回顾两只公募基金的买股历程,可谓投资智慧尽显。华宝兴业事件驱动混基在2015年四季度新进该股66.36万股,而整个四季度鼎泰新材大涨50.49%,华宝兴业也享受到了资产增值的硕果,但今年一季度,该股一度下跌近35%,华宝兴业事件驱动混基不仅没有撤离鼎泰新材,反而逆势加仓了15.38万股,从而等来了此次“借壳盛宴”。长盛城镇化主题则在今年一季度刚刚新进该股10.97万股,二季度伊始鼎泰新材即宣告停牌,时间点掐得非常精准,且成本预计也不会很高。(表一)

  此外,去年末华夏红利、泰达宏利改革动力、长盛高端装备制造、大摩多因子策略、大摩量化多策略等5只基金也持有鼎泰新材,分别持有43.60万股、19.25万股、16.75万股、8.26万股和4.54万股,但由于持股不多,未能进入公司前十大股东之列,一季度末也未能在基金投资的前十名股票中出现,所以无法辨明他们目前是否已经撤离。(表二)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顺风车”搭的最爽还要数私募机构——中科汇通(深圳)股权投资基金,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中科汇通持有鼎泰新材127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93%,是公司第一大流通股股东。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相关阅读

房地产开发商的房价操控术

中国当今排名前十的房地产开发商,无一不是周期游戏的高手。在经济低迷和宏观调控时期,他们大胆从政府手中低价吸纳土地,形成财务上的高杠杆性,而在经济复苏及货币宽松时期,则快速出售,积累现金,等待下一轮紧缩周期的到来。

学徒制能帮中国完成产业升级吗

德国近一半的高中生从16岁起就被分流到职业教育领域,有40%的德国年轻人成为学徒。如果能被戴姆勒,博世或是宝马这样的企业选中所学徒,可以成为一件毕生值得骄傲的事情。

台湾还配列入亚洲四小龙吗?

中国台湾经济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排名在亚洲四小龙中垫底,引以为傲的电子产业发展前景危机重重。当年诺基亚被苹果手机击败,导致芬兰经济大退步的悲剧,难道又要在台湾重演么?

银行如何面对员工离职潮

应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与本行发展相匹配的薪酬增长机制,以业绩论英雄,凭数字说话,多劳多得,增强薪酬水平的市场竞争力。推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市场化激励模式,以市场化的薪酬吸引人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