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15日16:06 证券市场周刊·红周刊

  传说中的红五月渐离 调整时间或比想象的要长

  《红周刊》特约作者厦门 张俊鸣

  传说中的“红五月”,随着近期长阴下杀已经渐渐离我们远去。上证指数头肩顶破位(见附图),已经明白无误地昭示着调整还将进一步延续。虽然已经有过三波股灾的经验,A股投资者难免有些淡定甚至麻木,但深究股市再度走弱背后的原因,各位投资者不得不警惕:这轮调整的时间或许比我们想象的要长。

  股市下行,市场上有几个观点,有“权威人士谈经济增速L形”,有五六月大量定增解禁股上市,有大批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也有归咎于中概股借壳受阻的传闻。笔者认为,债券近期违约频现,出现“股债双杀”,对A股中期走势影响最大。

  招商证券固收研究团队5月9日发布研报称,5月份债券到期规模将达到全年最高的4175亿,债务到期量迎来年内最高峰,大量到期对于企业再融资和还款能力都将是巨大考验。虽说债市的违约并非在今年出现,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两年前超日债的违约及后来通过重组咸鱼翻身,让股债的投资者都额手称庆;而今年大面积的债券违约,要都像当年的超日债那样全身而退,恐怕难度极大。在近期违约的案例中,不但有民企,也有国企,甚至还有以往被认为“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央企。相关统计显示,4月份以来有超过100家发行人取消或延迟债券发行,金额超过1100亿人民币。

  债市违约频现,折射出的是实体经济增长放缓,部分行业效益下滑甚至大幅亏损。尤其是部分央企的违约,更加剧市场的担忧。从违约及多家企业取消发债的情况来看,未来不同债券的信用利差势必扩大,部分行业的公司甚至可能出现债券乏人问津的窘境。一旦由此引发市场实际利率的上升,势必会对股市造成冲击。

  近年“股债双杀”的案例有两次。一次是2011年年中,此前央行连续5次加息,12次提准,流动性紧张导致债市在2010年8月见顶,而股市则在2011年4月见顶,也是上证指数最后一次站上3000点上方,此后一路下跌,当年跌幅21.68%。第二次是2013年6月由“钱荒”引发的“股债双杀”,上证指数最低探底1849点后震荡筑底一年,才逐渐爬出熊市的泥潭。

  两次“股债双杀”对市场的影响略有不同。2011年股市几乎没有操作机会,个股轮跌,甚至连众多优质可转债都大幅跌破100元面值,中国银行中国石化民生银行等大型蓝筹股的可转债都曾经跌破90元,成为近年来罕见的无风险抄底良机。而2013年虽然股指低迷,但以创业板为代表的小市值成长股却在短期调整之后持续大涨。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市场利率的风向标,如一天期国债逆回购、上海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都尚未出现大幅飙升,对股市的负面影响尚未显著体现。但历史上6月份往往存在利率大幅飙升及市场变盘的现象,在当前股市处于相对弱势的情况下,投资者更应警惕任何风吹草动带来的冲击。至于说债市会有资金撤出转战股市,笔者认为纯属镜花水月。债市资金以低风险偏好为主,而股市是高风险偏好的市场。债市资金在违约潮之下,只会寻求更稳健安全的资产投资,如近期频频被热抢的国债等,指望这部分低风险偏好的资金参与高风险且近期没有赚钱效应的股市,无异于缘木求鱼。

  整体而言,五六月A股维持弱势震荡将是大概率事件,期间不排除考验年初低点2638点的可能,近期投资者还是应当适当控制股票仓位。手上留有资金,大跌之后才能在低位从容抄底。届时如有类似2011年大幅跌破面值的可转债出现,则可以列为优先买入的对象。此外,大幅折价的定增基金、传统封基等,也可在杀跌之后作为长线布局的品种看待。

责任编辑:马天元 SF180

相关阅读

йҪصĵ

ΪйҪصĵǡ֤Ͷгȶ͡žΣṹھЭƽͬʱҲòĿѡأȡᡣ

ά

ǰAɸĸҪìʲô

йתȱֱʵֲ֧ǵǰAɸĸҪìܣӿȷעƸĸ·ͼʱڸĸսϣҪַʱгԹĸ֧֣עҪĻʩ裬ҲDZСͶߴʩǰᡣ

DzǺͶѡ

ڰôڼѾأҵʲծҵʵʩϸŴծİҵٸIJѹҵΣֱ٣ͥĿǰծˣƽÿͥҪÿµ20%룬Գÿծ

˭вԪĩտ񻶵ĵ

вԪܹĩտ񻶣гͶĽʵƶȽϴ©¡AɵгǷͶġͶʡĻˣвԪûݡĩ֡ûгɡɡǵıһĻҲͲΪ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