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15日16:06 证券市场周刊·红周刊

  存量思维之惑:企业迎更多用增量思维去发展

  《红周刊》特约作者翁开松

  分享经济是当下社会进步最大的动力,分享将存量变成增量,成为一种良性循环。

  目前,资本市场的盈利模式还是停留在存量思维上,大部分上市公司,在经济转型中,内生增长动力不够,上市公司就去寻找增量资产。但这更多地是进行一种搬砖运动。从总量上看,还是一种存量思维,只是通过数字游戏,适当改变了短期的估值和市值,而没有内生的增长,因此上市公司股价自然无法维持长期的高估值和市值。

  有人谈到企业发展的两种思维,一种是穷人思维,一种是富人思维。所谓穷人思维,就是围绕存量不放,为何别人拿得多,我拿得少,为何我的市值小,别人的大,有这种思维的企业很难有大发展,而富人思维,就是围绕增量做文章,即使东西丢了,没有存量,没关系,我想办法去赚,我去找增量。两种思维的企业和企业家,决定了未来的格局和空间。很多公司,由于行业发展和利润增长遇到瓶颈,想办法只是找概念,找主题,找资产拼缝,吸引市场眼球,把短期的估值提升,但未来市场的吸引力会不断下降。腾讯从QQ业务延伸到微信,甚至革了QQ的命,实际上就是一种增量思维。

  在投资中,我们就需要去寻找有增量思维的企业。有增量思维的企业并不是要求这些企业如何的光鲜、如何的高增长,而是要看企业的盈利模式、长期护城河、内生增长动力。像巴菲特钟爱的富国银行,全球银行股市值第一,增量来自零售和小微企业、交叉销售、深度经营,这种差异化是公司的内生增长动力。像贵州茅台,这几年的利润增长并不明显,股价却是创历史新高,伊利、青啤不可比,茅台的现金流在不断上升,也是其他公司不可比的。

  而好的资产,有增量资产的公司、有持续增长动力的公司,一定是稀缺的品种,估值一定不会差,而那些只是存量资产的公司,估值和市值是很难维持的。

  探讨今天资本市场的困惑,去认知市场的存量资产之痛,就是希望更多的企业用增量思维去发展,这样,资本市场的活力就更足,投资者就能去分享,资本市场才是真正的分享经济。

责任编辑:马天元 SF180

相关阅读

йҪصĵ

ΪйҪصĵǡ֤Ͷгȶ͡žΣṹھЭƽͬʱҲòĿѡأȡᡣ

ά

ǰAɸĸҪìʲô

йתȱֱʵֲ֧ǵǰAɸĸҪìܣӿȷעƸĸ·ͼʱڸĸսϣҪַʱгԹĸ֧֣עҪĻʩ裬ҲDZСͶߴʩǰᡣ

DzǺͶѡ

ڰôڼѾأҵʲծҵʵʩϸŴծİҵٸIJѹҵΣֱ٣ͥĿǰծˣƽÿͥҪÿµ20%룬Գÿծ

˭вԪĩտ񻶵ĵ

вԪܹĩտ񻶣гͶĽʵƶȽϴ©¡AɵгǷͶġͶʡĻˣвԪûݡĩ֡ûгɡɡǵıһĻҲͲΪ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