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稳增长需要财政政策先行

2014年03月15日 01:04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卢铮

   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普遍低于预期,瑞穗证券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日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预计,一季度GDP增速可能触及7.5%底线或更低,或引发政策调控力度加大,特别是财政政策会更加积极,降准的可能性增大。稳增长政策的出台,可使全年GDP增速保持在7.5%左右。

   经济疲软的背后既有数据的技术性原因,如季节性因素与基数效应,也有当前中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的重要阶段,即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沈建光指出,今年经济运行最大的亮点是改革,这将带来增长红利逐步释放。改革并不是不要增长,改革需要平稳的增长环境作为保障。

   考虑到这一点,有利于增长的改革可以先行,比如户籍改革,以及城镇化改革等。当前金融改革步伐较快,利率中枢上移,如果国企改革、财税改革不能有效跟进,将加大经济运行风险。

   精彩对话

   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

   沈建光:在数据分析方面,需要考虑1-2月季节性因素与基数效应的影响。去年上半年出口虚高,当时资本借贸易渠道流入推高了数据,这使得今年初面临较高的基数效应,因此1-2月外贸数据很难反映真实情况。

   一季度GDP增速可能触及7.5%底线或更低,预计政策会有所松动,可能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原因在于,一是当前财政支出已低于往年;二是财政存量空间较大,截至今年1月,国库库存现金余额接近3.2万亿元;三是受制于防范金融风险的压力,货币政策面临两难,发挥空间有限。

   下调存准率是一种选择,毕竟当前准备金率已经较长时间处于高位。同时,考虑到央行对商业银行准备金付出的利率只有1.62%,超额只有0.72%,这实质上相当于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征收了接近GDP2%的税收,制约了银行自我发展与价值实现。因此,降准的可能性较大,这有利于释放稳增长信号。预计最早在4月降准,当然最重要的还需财政政策先行。

   中国证券报:如何实现短期经济目标和长期改革目标的平衡?

   沈建光:改革从长远来看,无疑对经济增长有利,毕竟当前地方政府债务、国有企业软约束、房地产泡沫等问题都凸显了财税改革、国企改革的滞后,改革到了势在必行的阶段。

   而在短期内,改革难免会对经济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化解产能过剩,国有企业破产,会增加银行坏账、导致投资下滑。因此,如何协调推进改革,如何实现短期经济平稳与长期改革结合是个重要命题。

   改革并不是不要增长,相反,改革需要平稳的增长环境作为保障。考虑到这点,有利于增长的改革可以先行,比如户籍改革,以及城镇化改革。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正直播马来西亚航空飞机失联事件 专题
  • 体育2022年冬奥申办城市公布 北京PK四对手
  • 娱乐李若彤19年后再扮小龙女仙气不再(图)
  • 财经城乡居民养老金每月81元 被指如同零花钱
  • 科技3.15特别策划:“十问”空气净化器
  • 博客家长:孩子诉说幼儿园喂药经过让我泪崩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女生看色情片后抑郁7年 性教育缺失(图)
  • 谢百三:管理层新股改革我行我素
  • 许一力:优先股到底优先了谁?
  • 马光远:新消法苛责影响电商业竞争力
  • 朱大鸣:大城市房价也没有免跌金牌
  • 龚蕾:11张图看经济增长放缓
  • 钮文新:反对断章取义解读政府文件
  • 拆尼斯:简析中国经济 要容忍低增长
  • 冉学东:经济再次坠落 降准会有多远
  • 叶檀:别以正义之名抢合法财富
  • 郭施亮:A股纳入MSCI会是救市猛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