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不退市不足以严惩欺诈上市

2013年03月05日 09:30  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3月05日讯

  3月2日,又一家欺诈上市公司浮出水面。对此,证券时报网财苑社区(http://cy.stcn.com/ )认证资料为“财经评论员”的皮海洲(财苑)发布文章认为,如果没有严刑峻法,不能让欺诈上市者直接退市并赔偿投资者损失,这是不足以严惩欺诈上市行为的。

  以下为原文:

  3月2日,又一家欺诈上市公司浮出水面。当天是周六,股市休市,但创业板公司万福生科的一则《关于重大事项披露及股票复牌的公告》却在股市上掀起巨大波澜。该公告称,截至目前,公司自查发现2008年至2011年定期报告财务数据存在虚假记载,2008年-2011年累计虚增收入7.4亿元左右,虚增营业利润1.8亿元左右,虚增净利润1.6亿元左右。由于该公司为2011年9月27日上市,因此,该公司造假构成欺诈上市。

  万福生科欺诈上市令人震惊。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2011年四年,该公司净利润总数为1.81亿元。如今,该公司自查结果显示,其中有1.6亿元净利润是虚构的,也即该公司利润有近九成为“造假”所得。该公司利润完全是无中生有,注水惊人。

  不过,这样的事情发生在A股市场,尤其是发生在创业板,丝毫都不令人感到奇怪。虽然投资者不能武断地认为创业板就是“造假板”,但在包装上市成为A股市场IPO公开秘密的情况下,创业板很多公司的上市都是经过了精心包装的。这种包装如果注水太多,也就成了万福生科这样的欺诈上市了。

  为什么说万福生科这种欺诈上市的事情发生创业板很正常这是由利益关系决定的。创业板公司以民营企业与私人企业为主,这些企业在上市前的经营管理本来就不规范。而这些企业一旦上市,就将带来巨大的利益诱惑。一是创业板公司股票上市往往能博得高价发行,这可以让企业融入一笔巨额的募集资金。如万福生科发行价高达25元/股,募集资金高达4.25亿元。二是公司控股股东及高管等原始股东因此一夜暴富。如万福生科控股股东龚永福、杨荣华夫妇共计持有该公司8038万股A股,即便按3月4日跌停价7.23元计算,其市值也高达5.8亿元。面对这种巨额的利益诱惑,那些准备上市尤其是准备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当然要奋力一搏了。正如马克思的那句名言:“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非常胆壮起来……有50%,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

  而让欺诈上市者欣喜的是,即便他们获得10倍甚至更高的利润,也不必冒绞首的危险。因为A股市场对欺诈上市者极其包容。《证券法》明确规定,发行人不符合发行条件,以欺骗手段骗取发行核准,已经发行证券的,处以非法所募资金金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奉。这样的处罚甚至比一年期的银行贷款利率还低。面对如此好事,谁欺诈上市谁就是英雄,谁不欺诈上市谁就是傻瓜。在这个问题上,绿大地已经为国内企业树立了榜样,该公司欺诈上市最后只是以奉1040万元了事,相当于支付了3%的半年期利率。而公司原董事长只需要坐牢十年,就可以得到数亿元的股票收入。欺诈上市在A股市场真是值了。

  所以,面对万福生科欺诈上市浮出水面,投资者丝毫都不要惊讶。实际上,即便有更多的企业欺诈上市,在A股市场也是正常的。虽然证监会官员一再表示要严打欺诈上市行为,但如果没有严刑峻法,不能让欺诈上市者直接退市并赔偿投资者损失,这是不足以严惩欺诈上市行为的。面对万福生科的欺诈上市,不少业内人士寄希望于深交所的公开谴责来促成该公司的退市,这种想法对于严打欺诈上市行为来说实在是一种讽刺。

  更多精彩请登录财苑:http://cy.stcn.com/ 分享互动!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温家宝:过去5年遏制了房价过快上涨势头
  • 体育NBA-热火15连胜 中国赛确定湖人VS勇士
  • 娱乐已故宋汶霏已婚孩子一岁 拍戏养家瞒病
  • 财经南京购房登记大涨7倍 离婚率是平时两倍
  • 科技张朝阳精神危机:什么都有 居然这么痛苦
  • 博客两会代表委员博客 实拍:姚明像座山(图)
  • 读书新浪历史好书榜上线:<邓小平时代>居首
  • 教育2013世界大学声誉排名:清华北大进前50
  • 育儿人大代表:取消强制查环查孕制度
  • 张茉楠:中国特色货币供给机制面临大改革
  • 郑风田:奶粉代购被掐困局如何破解
  • 杨涛:哪些因素影响地方融资平台债务
  • 郭士英:新型城镇化的资源与要点分析
  • 张五常:交易费用与市场分离
  • 黄凡:为何楼市调控总成空调
  • 陈杰:房地产交易环节税的国际比较
  • 金岩石:开征房产税会导致房价下降吗
  • 刘远举:从大逃港到奶粉限带令
  • 杨涛:地方投资冲动的背后有何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