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基金重仓股危情大起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5日 00:04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张伟霖 北京报道

  投资者都向往天堂,但他们可能直奔相反的方向。

  尽管基金的三季度报中再度达成了在下一阶段仍将全面防御的共识,但从三季度的情况看,部分基金重仓股仍可谓是危机潜伏。

  如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将直面资产不良率的上升,而博时主题却是对宁波银行逆势操作;而在基金前期已经部分减持的传统周期性行业中,尽管股价已经基本反映了预期,估值上趋向合理。但在新会计准则要求存货计提的制度安排下,部分上市公司如保利地产的“高存货现象”就像是给公司全年业绩埋下了“强力地雷”。

  另一方面中国中铁“汇兑事件”和江西铜业“做期货多头”隐含的“不确定风险”也让基金胆战心惊。

  本期的特别报道——基金重仓股“危情”大起底对本土机构的重点投资标的将出现的风险进行了条分缕析的梳理。

  资产不良率隐患笼罩银行股

  机构对于银行股不良率的负面预期正在加深。

  根据三季报披露的数据,公募基金在当季已对银行股有了一定的减持。

  数据显示,当季除招商银行被基金增持112.5万股外,其他主要的银行股均遭基金不同幅度的减持。这其中,资产不良率上升预期较强的宁波银行,在三季度中更是惨遭多数基金“清仓”。

  孤独的宁波银行

  WIND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共9家主力机构持有宁波银行,持仓量总计2.43亿股,占流通A股23.05%。对比二季度时,宁波银行的机构持仓量总计仅有5089万股,占流通A股11.31%,可见其机构持股总量和持股集中度均出现大幅提升。

  但仔细分析其机构构成则可以发现,三季度末,除了一只中小板ETF外,只剩下博时主题行业一只主动型股票基金在孤军奋战,大幅增持了宁波银行达1127万股;而其余在二季度曾持有宁波银行的16家基金则是已经悉数从主力机构名单中消失。

  不过,在三季度时也有两类机构则是采取了和上述多数基金相反的操作。其中持有宁波银行的QFII,瑞士信贷在三季度大幅增持宁波银行2157万股,共计持股6120万股,与此同时,以宁波韵升银泰股份等5家宁波当地的法人股东也首次出现在宁波银行的主力机构名单当中,总持有流通股比例已经超过14%。

  对于博时主题行业逆向操作的方式,在部分基金业内人士眼中却是很不以为然。

  “虽然超级银行股在跌市中已经证明了其抗跌性,但对于宁波银行等地方性商行,投资风险在下阶段有可能进一步显现。”某基金经理对记者指出。

  上述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其曾经去长三角调研,在与宁波当地的人士倾谈后,认为宁波银行下一阶段中,将深受地方中小企业难以及时还贷所困。

  同时该基金经理还认为,宁波银行存在资金紧张的问题,这从其同业借款大幅增长上就可见一斑,他判断这种现象也将影响宁波银行未来快速的规模扩张和业绩成长性。

  记者通过翻阅宁波银行季报则发现,宁波银行三季度由于同业存款的减弱(单季减少94%,从中期的126亿下降到0.7亿),被迫拆入大量同业借款,其同业拆入资金增长31%。这显然对宁波银行负债成本会有些负面的影响。

  不良率之困

  根据宁波银行三季报显示,该行2008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1.26亿,前三季度同比增速76.6%。可以说目前无论从存贷业务、总分行层面来看,宁波银行都处在高速奔跑的过程中。

  不过在部分分析师眼中,目前的宁波银行却是处于“规避”的评级类别,其评定的主要逻辑则是对该银行资产质量进一步的担忧。

  安信证券高源认为,由于所处地区的经济特征,宁波银行的资产质量问题非常值得关注。

  高源指出,在宁波银行贷款组合中,对公贷款(应该都是中小对公贷款)居多,且这些企业多为出口导向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但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这无疑是令人担心的。而在三季度,宁波银行的资产已经是出现恶化程度加速的情况。

  根据记者的统计,与同业相比,宁波银行的三季度不良率上升幅度惊人,对比二季度的数据其上升幅度达到了60%,在13家A股上市银行中位居首位。

  而高源更是认为,如果考虑到宁波银行三季度中曾核销了3550万左右的损失类贷款,其三季度的实际不良贷款的余额在一个季度内已经是接近翻倍。

  与此同时,高源指出,从三季度的情况来看,宁波银行的拨备计提速度也是弱于不良余额上升。仅从绝对数值上看,宁波银行三季度单季计提的0.72亿资产减值准备就不足以覆盖不良余额上升的1.23亿。而考虑到宁波银行后期的不良率相信会加速上升,其未来拨备压力也是值得担忧。

  海通证券分析师范坤祥则认为,要分析未来银行资产质量下行风险,通过分析目前拨备支出水平的高低,比静态拨备覆盖率,更能决定对银行资产质量下行风险的缓冲能力。

  根据范坤祥的测算,目前大型银行和中型银行在2008年信贷成本虽然均有所上升,但与拨备覆盖水平相一致,反映了对未来经济的谨慎预期。其中工商银行民生银行北京银行信贷成本上升较多。而小型银行信贷成本显得较低,拨备支出/拨备前利润的比例却是要明显低于大中型银行,由此造成的则是未来拨备支出上升的压力更大。

  这其中,在拨备支出/拨备前利润的比例中,不良率上升最快的宁波银行却仅排在了两市13家银行中的第九位,属于拨备支出水平较低的银行。

  行业窘境

  另一方面,分析师对于银行业整体也并不看好,认为目前对于银行业的投资是一场“业绩、估值与投资信心的争夺之战”。

  海通证券的报告认为,目前银行业不仅仅面临宏观经济下行的风险,政策风险很大。

  海通证券认为,在目前宏观经济趋势下行情况下,政府为了宏观经济大局的需要,有可能进一步推出对让渡银行业利益的政策,推出与石化行业和电力行业等垄断行业的相似的政策。可能方式是:进一步的减息,或者加大全部贷款利息的下浮空间,通过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方式,迫使银行为了维护息差,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而这又会提高银行的拨备支出和信贷成本。这类政策会大幅降低银行的利润率,甚至有可能使银行未来处于微利的状态。

  由于2006-2008年银行业利润率很高,未来一两年的微利水平,也不会影响银行的正常经营。而这如果能防止宏观经济的进一步恶化,从政策上看是值得的,而这将带来银行业绩的大幅负增长。银行板块的业绩不仅仅是宏观经济的起伏决定的,也取决于政策的取向和优先目标,政策风险对于业绩的影响不容忽视。

  而南京证券分析师王耀柱则表示,对商业银行板块的投资已经陷于一种窘境。“一边是业绩的稳定和估值的相对便宜(与其它板块相比,与历史水平相比),另一边是全球次贷危机造成的经济下行风险,而在经济尚未有全面复苏迹象之前,板块的整体投资信心不能实现。”

  从规避风险角度,王耀柱给予了行业整体“观望”评级。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