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关于后股改时代证券监管的三点思考(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8日 01:54 证券日报

  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历来重视市场稳定,强调将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社会的可接受程度紧密结合,强调防止暴涨暴跌。在既往的实践中,监管力量与市场力量、监管执行与市场运行规律之间,有吻合的范例,也有不吻合的记录。暴涨暴跌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顽疾,不可能一下子消除。完善监管机制,增强监管力量,提高监管效率,使监管更加独立,还需要持续不断的改革、创新。

  第二,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新要求,证券市场完善机制、创新体制、提高效率的任务很重。这一新的形势对市场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作为依托于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的、快速成长的新兴市场,我国证券市场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日益突出。是否拥有一个强大的现代化的资本市场,是衡量我国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是否真正提高的一个标志。

  18年来,我国证券市场走过了一轮快速扩张之路。证券监管部门始终把稳定发展证券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重作为重要职责,并从战略规划、制度设计、市场规范以及理论建设等方面加以推进。根据经济体制改革的阶段特征和实际情况,早期的市场设计采取了一些过渡性安排,从而实现了证券市场的创立;跟随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监管部门不断调整、改革、完善市场制度,加强基础性建设,逐步扩大市场化程度;2005年4月末,以股权分置改革为主轴,一场席卷整个市场的制度性变革启动,并在2006年底取得成功。

  在此基础上,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站到一个更高的历史起点上:一方面,我国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势头,有利于证券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宏观经济遇到的突出矛盾以及世界经济的不确定因素,对证券市场稳定发展形成压力和挑战。

  我国证券市场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并尊重基础性建设薄弱的现实。改革的终极目的是市场化、制度化、法制化,但这一改革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无论是化解历史遗留问题,还是解决新生矛盾,都还需要相应的政策引导和支持,政策不可能完全退出市场;但是,政策必须尽量多地退出市场。这正是证券市场改革与发展的逻辑。

  需要继续营造有利于证券市场稳定发展的舆论环境、体制环境,协调推动国有企业改革、金融改革和诚信建设与证券市场发展。继续坚持市场化导向,证券市场继续深入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合理平衡市场供求关系,有序调节融资节奏;完善发行、交易制度,丰富交易品种;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优化市场结构;鼓励和引导长期资金入市,逐步完善股票市场的内在稳定机制;加强和改善监管,稳定市场秩序;进一步研究建立投资者教育的长效机制,使投资者教育渗透到市场运行的各个关键环节。

  证券市场继续规范发展的进程,也是政策因素逐步淡出市场的过程。在这个历史进程中,衡量一项政策是否进步,首先要看是否遵循“标本兼治、远近结合、内外并重”的原则。而把握和体现这样的原则,要靠脚踏实地,要靠大胆创新。

  第三,新的形势对监管机构自身的改革与完善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历经16年的积极探索,我国已经形成了中央监管机构集中统一履职的监管体系和监管模式。理顺了证券监管机构与国务院其他部委办的关系,理顺了中央监管机构与派出机构、地方政府的关系,理顺了中央监管机构与交易所的关系,理顺了行政稽查和公安、司法处罚的关系。在这一模式下,证券监管机构在市场发展规划、法制建设、政策制定和执行、市场主体监管、市场文化建设等诸方面不断取得进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和改革开放。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