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透露“救市”信号 四大王牌将齐出?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5日 17:03 东方早报
提要:政策目前透露出放松金融管制,防止市场持续下跌导致金融风险的信号。而与此相呼应的是,市场上救市呼声也越来越大。但从根本上来说,由于非流通股抛售利益博弈的复杂性决定,现阶段要想从根本上扭转市场格局依然是十分不易的。 25日上午11时,央行网站披露了央行、证监会、中国保监会、中国银监会四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金融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一文。在文中,四部委就金融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提出5大意见,各部委应加强金融风险监测和评估,进一步提高金融风险预警能力,切实防范系统性风险,有效保障国家金融安全。文中提到,各部委将着力进一步提升证券业的综合竞争力,适当放松管制措施,抓紧落实基础性制度,丰富证券市场产品,继续发挥经纪业务、自营业务、承销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传统业务的支撑作用,提高综合经营水平。 我们认为,此意见中透露出放松金融管制,防止市场持续下跌导致金融风险的信号。而与此相呼应的是,市场上救市呼声也越来越大。但从根本上来说,由于非流通股抛售利益博弈的复杂性决定,现阶段要想从根本上扭转市场格局依然是十分不易的。 一、管理层透露出放松管制的信号 在本文中提到各部委应加强金融风险监测和评估,进一步提高金融风险预警能力,切实防范系统性风险,有效保障国家金融安全。实际上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在目前阶段资产价格过热已经不是金融风险面临的主要焦点,恰恰相反的是,股市为主的金融市场所面临价格持续下跌导致市场崩盘的压力,则已成为防范金融风险所面临的主要矛盾。 在此文中特别提到,各部委将着力进一步提升证券业的综合竞争力,适当放松管制措施。这透露出管理层适当放宽对金融市场发展管制的的信号,实际上已经基本改变前期以调控为主的定调,是金融市场政策转向的一个先行信号。 二、救市呼声越来越大 和四部委意见稿相互呼应的是,目前市场上的救市呼声越来越大。 3月21日下午,就在"救市"传言不断弥漫的氛围中,广州、深圳等地主要的基金公司、券商以及保险公司等机构的相关部门负责人齐聚深交所,参加深交所每季度一次的形势分析座谈会。 在本次会议上,参会人士都认为'大小非'和再融资是一个导致市场下跌的主要因素,普遍希望主管部门对于这两个问题有明确的说法,希望监管部门对于'大小非'减持要出台一些措施,比如改进交易方式等,减少'大小非'对于二级市场的影响。至于再融资,则希望要有所限制。 实际上由于管理层对大小非流通缺乏合理的安排,缺乏统筹规范等原因,大小非流通蜂拥而出对市场造成的冲击已经越来越严峻,并且甚至超出管理层的某些预期。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最终可能导致市场再一次的推倒重来。而目前市场已经越来越强烈的意识到导致市场下跌的根本症结所在,也透露出只有政策才能化解供求矛盾的信号。 三、彻底扭转格局依然不易 我们一直强调,合理规范非流通股减持,防止大小非对市场冲击是化解目前市场下跌压力的最主要方面,也已逐步成为市场和政策博弈的主要矛盾。 但实际上作为大小非股东和其主要代表国资委来说,为争取大小非流通的利益,可以说付出了最大限度能够承受的股改对价损失。这决定要想真正合理的限制大小非流通,要迫使非流通股东方面做出相应让步是殊为不易的。虽然证监会等金融部门不想看到市场的持续下跌衍生金融风险,也不想让市场的持续下跌毁坏股改来之不易的成果。但是在解决导致市场持续下挫的供求紧张等根本问题过程中,各方利益的争夺将会十分激烈,也就决定解开这一难题需要假以时日。而目前出台的任何政策,可能仅仅能够医治短期市场恐慌的疥癣之疾,而难以根及资金供应的心腹大患。 那么结论是政策调整将可能改变市场快速下跌的局面,但是利益干扰将明显迟滞核心问题的解决,也决定市场风险的释放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提要:政策目前透露出放松金融管制,防止市场持续下跌导致金融风险的信号。而与此相呼应的是,市场上救市呼声也越来越大。但从根本上来说,由于非流通股抛售利益博弈的复杂性决定,现阶段要想从根本上扭转市场格局依然是十分不易的。 25日上午11时,央行网站披露了央行、证监会、中国保监会、中国银监会四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金融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一文。在文中,四部委就金融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提出5大意见,各部委应加强金融风险监测和评估,进一步提高金融风险预警能力,切实防范系统性风险,有效保障国家金融安全。文中提到,各部委将着力进一步提升证券业的综合竞争力,适当放松管制措施,抓紧落实基础性制度,丰富证券市场产品,继续发挥经纪业务、自营业务、承销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传统业务的支撑作用,提高综合经营水平。 我们认为,此意见中透露出放松金融管制,防止市场持续下跌导致金融风险的信号。而与此相呼应的是,市场上救市呼声也越来越大。但从根本上来说,由于非流通股抛售利益博弈的复杂性决定,现阶段要想从根本上扭转市场格局依然是十分不易的。 一、管理层透露出放松管制的信号 在本文中提到各部委应加强金融风险监测和评估,进一步提高金融风险预警能力,切实防范系统性风险,有效保障国家金融安全。实际上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在目前阶段资产价格过热已经不是金融风险面临的主要焦点,恰恰相反的是,股市为主的金融市场所面临价格持续下跌导致市场崩盘的压力,则已成为防范金融风险所面临的主要矛盾。 在此文中特别提到,各部委将着力进一步提升证券业的综合竞争力,适当放松管制措施。这透露出管理层适当放宽对金融市场发展管制的的信号,实际上已经基本改变前期以调控为主的定调,是金融市场政策转向的一个先行信号。 二、救市呼声越来越大 和四部委意见稿相互呼应的是,目前市场上的救市呼声越来越大。 3月21日下午,就在"救市"传言不断弥漫的氛围中,广州、深圳等地主要的基金公司、券商以及保险公司等机构的相关部门负责人齐聚深交所,参加深交所每季度一次的形势分析座谈会。 在本次会议上,参会人士都认为'大小非'和再融资是一个导致市场下跌的主要因素,普遍希望主管部门对于这两个问题有明确的说法,希望监管部门对于'大小非'减持要出台一些措施,比如改进交易方式等,减少'大小非'对于二级市场的影响。至于再融资,则希望要有所限制。 实际上由于管理层对大小非流通缺乏合理的安排,缺乏统筹规范等原因,大小非流通蜂拥而出对市场造成的冲击已经越来越严峻,并且甚至超出管理层的某些预期。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最终可能导致市场再一次的推倒重来。而目前市场已经越来越强烈的意识到导致市场下跌的根本症结所在,也透露出只有政策才能化解供求矛盾的信号。 三、彻底扭转格局依然不易 我们一直强调,合理规范非流通股减持,防止大小非对市场冲击是化解目前市场下跌压力的最主要方面,也已逐步成为市场和政策博弈的主要矛盾。 但实际上作为大小非股东和其主要代表国资委来说,为争取大小非流通的利益,可以说付出了最大限度能够承受的股改对价损失。这决定要想真正合理的限制大小非流通,要迫使非流通股东方面做出相应让步是殊为不易的。虽然证监会等金融部门不想看到市场的持续下跌衍生金融风险,也不想让市场的持续下跌毁坏股改来之不易的成果。但是在解决导致市场持续下挫的供求紧张等根本问题过程中,各方利益的争夺将会十分激烈,也就决定解开这一难题需要假以时日。而目前出台的任何政策,可能仅仅能够医治短期市场恐慌的疥癣之疾,而难以根及资金供应的心腹大患。 那么结论是政策调整将可能改变市场快速下跌的局面,但是利益干扰将明显迟滞核心问题的解决,也决定市场风险的释放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众机构提议:限制“大小非”与再融资 “大小非”减持和再融资成为会上众多机构讨论踊跃的焦点问题。 “这一轮下跌主要的触发因素是美国次贷危机和中国平安的再融资,平安的再融资给投资者的感觉是‘圈钱’太厉害了,因为它的融资目的和融资之后给股东来说的利弊等等中国平安都没有说清楚,逼着大家用脚投票。”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的人士认为。 对于巨额再融资,大部分与会机构均认为应该进行限制,这解决办法相对简单,而比较而言,“大小非”的解决方法则要考验监管部门的智慧。 “‘大小非’股东的获利非常大,所以一旦解禁之后,股东出售的愿望很强烈,特别是在市场急跌的行情中,‘大小非’股东对于股价的预期改变,这也增加了他们减持的动力。”一位参会券商的负责人认为监管部门应该正视“大小非”带来的问题,甚至有与会机构提出要给“大小非”设限。 但也有与会人士认为,给“大小非”直接设限并非合适的做法,因为股改的对价已经支付了,因此,“大小非”股东要卖出不应受到限制。 但“大小非”给市场带来的压力显然必须重视。 南方基金投资总监王宏远指出,股改的上半场已经结束,股改红利已进入一个拐点,在此阶段,广大的产业资本、大小非解禁所增加的供给对当前流通市值的比例之大,在全球的股票市场都是史无前例的。王宏远认为,大小非减持可以制度化,或者是通过新的途径,比如明确预期、向社保基金划拨等。 除了解禁股减持压力外,上市公司主要股东正在进行的“套利”行为也使得众多机构感到担忧。 王宏远认为,目前市场的下跌其实是产业资本和股市存量资本的一种博弈,而国内对于主要股东的竞争行为没有进行约束。王认为,在国外,主要股东出售原有的公司之后,会有一些限制性条款,就是该股东在若干年之内不得再涉足这一行业。“但是在国内,上市公司股东在二级市场套现后,可以再成立一个新公司,由此一个可能的结果是,原上市公司失去了主要管理团队后,开始走下坡路,而新公司则红红火火地做起来了,然后再运作上市,就这样产业资本就完成了他们的套利操作。” 产业资本的套利行为不但没有达到股改时大家期盼的大小股东利益一致,反而造就了产业资本和投资者之间新的对立,而此时,二级市场投资者仍然处于劣势地位,由此带来的必然是市场信心的丧失。 “现在市场上下跌也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在市场上涨的时候政府增加了印花税,但是在市场下跌的过程中却看不到有来自政府层面的政策进行支持。”一位机构负责人会后对记者表示。 虽然进入3月以来,每周批准几只新基金发行已成为惯例,但这并不能够使市场重拾升势。 “放开新基金的发行实际上是并没有抓住问题的核心,并没有切中问题的要害,资金并不是导致市场下跌的原因,因此,放开新基金发行不能从解决上根本问题,现在市场资金实际上还是很充裕的,但是这些资金已经排在市场之外,不愿意进场,其中根本原因在于市场信心的丧失。因此,会上大家都呼吁监管部门表态限制再融资和为‘大小非’减持找更好的方式。”上述人士告诉记者。 南派北派:机构分歧 对于市场走势的判断也是会议的一个主要内容。 “我觉得市场现在有两个重要的问题,一个是‘大小非‘的问题,一个是通胀还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如果通胀不控制,企业的盈利就会受到影响。”一位参会机构人士认为。 对通胀问题严峻性看法虽然已经趋于一致,但是机构的分歧则在于其分析问题的角度。 博时基金的一季度策略报告代表着主流的分析方法,“短期来看,中国乃至全球生产率的提升已经遇到瓶颈,结果可能是经济增长放缓和企业盈利前景下降。” 其理由是“全球通胀的威胁日益严重,这说明生产率提升的速度已经不足以抵消各类成本上升后对价格产生的压力,此外,新兴市场的兴起以及全球经济力量对比格局的变化反过来引发了一系列新的冲突,全球化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 此外,“就中国经济本身来说,一方面在经历了2000年以后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顺利升级后,其增长效应已接近释放完毕,又将面临向创新型和服务型产业结构的升级,而这一步的艰难程度将远超前者;另一方面,中国过快的城市化和重工业化又带来了严重环境和资源问题,劳工成本也迅速提升,最近出台的新《劳动法》更使得中国制造业在价格方面的竞争力受到抑制。” 虽然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得出上述的结论,但是如果换个角度,对于通胀问题却又有着不一样的解释。 典型的观点就是业内流传的“沃尔玛效应”:全球通胀使得人们的购买力越来越弱,由此导致人们的消费能力降低,并且更多到便宜的沃尔玛连锁购买东西,而沃尔马所销售的产品中有超过一半是从中国进口,因此,全球通胀反而对于中国出口有好处,会导致中国产品需求的增加。 除了沃尔玛效应外,相对“务实”的观点则是盯着A股的估值水平。 某大型机构的投研部门负责人认为“现在的估值水平动态计算大概是市盈率20-21倍,如果中国经济没有出现大幅度下滑,比如跌到增速5%以下,我觉得现在的估值水平还是有吸引力的,如果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能够维持8%-9%的话,现在的估值水平已经是非常有吸引力了”。 “如果要出现反转的行情,的确需要宏观经济因素进行配合,但是跌到这个位置,相对估值已经比较安全的,向下的可能性也很小。”上述人士表示。 分歧也体现在机构操作手法上,“南北分歧”、“上海砸盘”等等说法在基金业内不胫而走。 “南北分歧”是指,业内盛传以深圳为代表的基金公司总体而言仓位维持比较高的水平,而以北京为主的基金则将仓位降至较低水平,而“上海砸盘”则是指由于前期上海基金仓位一直维持较高水平,近期终于“放弃抵抗”,降低仓位。 “传言有着明显的区域色彩,其实这并不确切,深圳广州这一地区的基金中有些大公司旗下的基金仓位都接近最低水平,也有些大基金一直维持高仓位的,但是机构的分歧还是很大的,甚至一家基金公司内部也有很大的分歧。”深圳某基金人士告诉记者。 有没有实质性利好 昨日中国石油洞穿20元整数关,拖累大盘重归跌势,市场人气再遭重创。事实上“黑色星期一”在偶然中有其必然性。在市场因素方面,今年以来大盘在调整过程中,成交量一反往年“价跌量减”以及“地量地价”的历史规律,而出现“均量下跌”的新特性。笔者认为,在这种成交量“异动”背后,藏匿着趋势判断的重要信息。 限售股抛压严重消耗“抄底”资金 根据WIND统计,1、2、3月份内开始流通股数与市值分别为86、135、133亿股以及2133、3842、3880亿元,共有311家上市公司股改解禁股解禁。2008年一季度各类限售股潜在抛压显而易见。从另一方面来看,大盘从1月初的5200点调整到目前3600点的低位,在4000-4200点以及目前的3500-3800点两个区域内“抄底”资金涌现。其中,我们观察到去年10月中旬以来全部A股的日成交金额及换手率变化趋势与历史比较出现明显“异动”,最重要特征是市场的日成交金额及换手率,并未随着指数的下跌而同步下降,例如在去年10月16日6100高点市场换手率为3%,而在今年3月6日4300点的相对低位,日换手率也高达2.6%,大盘调整过程中屡现“地量”的历史规律在今年一季度被打破。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年初以来大盘迟迟不能形成阶段性“底部”的重要原因是——“抄底”资金在各类限售股抛压中消耗极大,在大盘调整过程中“地量”无法出现正是这种“抄底”资金消耗的外部表现。 “由点及面”:中国平安在股东大会高票通过“天量”融资方案以来,二级市场的股价表现可以充分印证以上推断,在过去的12个交易日中,中国平安处于明显放量阴跌的弱势中。在量能“异动”过程中,股改限售股可能存在的有计划抛售令“抄底”资金很受伤。更为重要的是,在这过程中,市场主流股的二级市场定价权正在易手。 中线趋势的分歧导致“底部堆量” 传统观点认为,“底部堆量”是股价进入阶段性向上转折趋势的有效征兆。但是我们认为在当前新的市场态势下,这种传统观念极可能被颠覆。而且在这种局部“底部堆量”的烟雾背后,折射出价值投资与趋势投资两股力量的博弈。从2008年市场一致预期的上证指数26倍动态PE水平看,勉强处于新兴市场的合理水平,因为从世界主要股市的2008年动态PE水平分布看,除了印度孟买SENSEX指数外,全部新兴市场与成熟市场的2008年动态PE水平基本处于10-16倍的区间中。趋势投资力量目前的做空也并非纯粹的非理性,其或更多考虑了成本压力、加息累积效应以及投资收益下降等因素对一季度上市公司业绩的拖累。 “由点及面”:目前相当数量的绩优蓝筹股出现了“底部堆量”异象。典型的如安徽合力,上周在20-24元低位区出现历史天量成交,中线趋势的分歧导致“抄底”资金消耗巨大,该类个股后市的方向对大盘趋势具有极强的指示意义。 群体“竞技CPI”急需心理支撑 目前大盘40%左右的下跌幅度,已经可与2001年7月至2002年2月的牛市见顶暴跌相比,对市场人气的杀伤应该达到相同的程度。但是,据我们对近期全国各地股市投资报告会的参与人数规模统计,与2001年7月至2002年2月期间“谈股色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投资者关注股市的热情并没有随着市场的下跌而明显减弱,其中蕴涵的信息值得我们重视:首先,在目前CPI“高烧”的现状下,即使居民对通胀预期有所下降以及股市走弱,但投资依然是居民渴望“竞技CPI”的主战场,这是“地量”始终无法出现的重要原因;其次,前期“竞技CPI”形成的受套盘巨大,股市投资报告会成为群众性受套盘寻求心理支撑所在,未来大盘向上的解套压力不容轻视。随着居民对存款利率满意度逐步增加,未来我们还要谨防反金融脱媒现象形成。 从局部成交量“异动”的视角看市场,今年以来“抄底”资金在各类限售股抛压之下消耗巨大,在这种态势下,中国股市作为缺乏对冲机制的新兴市场,仅靠市场自身力量去寻找各方博弈的均衡点,市场或会为之付出更大的代价,此时市场期盼政策出手是有道理的。 股市遭遇六大利空袭击 上周市场轻松跌破了3800、3700和3600整数关口,周四中国石油令投资者失望的年报公布后,瞬间带领大盘创出了本轮调整的新低3516.33点,短期做空动能得到了充分释放,在超跌个股的强劲反弹带动下,两市走出了触底反弹行情,农业板块、创投概念、津滨开发区概念和奥运概念纷纷走强。但是,值得关注的是,热点板块抡动过快,上周的走势仍属于超跌反弹行情,并且多空分歧仍然较大。由于影响大盘上涨的诸多因素并未明朗,3516点是否为本次调整的低点,仍需再次确认。我们预计,本周多空双方仍存在分歧,市场将以震荡走势为主。 3月21日,证监会正式发布《创业板规则征求意见稿》和《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预示创业板仍在按计划推动。从创业板融资量来看,08年发行200只创业板股票的融资规模约300亿元,并且个股流通盘也较小,对主板市场资金分流的影响有限。因此,创业板的推出在短期内对投资者的心理会造成一定影响。 本轮调整几乎所有股票都经历了大幅下挫,泡沫得到充分的挤压,短期大盘有见底的迹象。但是,由于市场人气遭到了沉重打击,大盘积重难返,在市场期盼的利好迟迟没有兑现的情况下,短期大盘反弹的空间也很有限。从目前看,市场信心需要一个逐渐恢复的过程,做空动能的衰竭是判断市场见底的最有效信号。 市场如果要止住当前持续的下跌趋势,首先稳定住恐慌悲观的情绪,其次是恢复市场做多信心,而信心恢复主要取决于投资者对当前诸多制约大盘上涨的利空因素的持续再评估。上述因素对市场的制约在短期内不会消除,但对投资者的心理影响将逐渐削弱,市场信心也将逐渐恢复。我们对影响股市的一些利空因素做了简要分析判断: 利空一、基金赎回压力 基金赎回压力是制约大盘运行的短期因素,是近期市场做空的重要动能。据wind统计,包括QDII在内的282家基金中,已有92家基金跌破1元,约占发行总家数的30%。虽然大盘短期有见底迹象,净值下跌的速度有所减缓,但是我们担心场内的做空动能和恐慌有可能蔓延至以基民中,引起基金大量赎回,而赎回压力迫使基金继续减持股票,形成新的做空动能,市场会面临再次下跌。从以往的情况看,没有跌破或刚刚跌破1元的基金赎回压力较大,而跌至0.7-0.8元的基金压力反而较轻。如果没有利好消息刺激下,60%左右净值1元以上的基金仍面临较大的赎回压力。因此,我们认为,未来基金仍会面临一定的赎回压力,大盘仍有做空动能,这种做空动能衰减的主要信号是,在无利好消息的情况下,有一半以上的基金跌破1元面值,赎回压力风险彻底得到释放,大盘的抛压也将随之减轻。 利空二、通涨压力 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8.7%。其中,城市上涨8.5%,农村上涨9.2%;食品价格上涨23.3%,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10.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0%。从月环比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1月份上涨2.6%。2月份的春节因素影响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53个百分点,低温雨雪冰冻的气候影响1.03个百分点,扣除这两个因素,2月份环比上涨1%左右。同时,今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持续上涨,也是国际市场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影响的结果。我们认为,因为涨幅最大的食品价格(猪肉、鲜菜)导致的物价上涨,将随着产品供应量的增加和灾区恢复正常农业生产而逐步回落,未来的CPI上涨压力将有所减轻,2月份的CPI增幅有可能是08年的最大增幅,CPI的回落将是个趋缓的过程,最主要是后期美元贬值所带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向国内PPI传导因素依然存在,但是市场注重的是未来预期,市场必然会吧目光落在上涨的CPI何时出现拐点,到那时,宏观调控的压力也将减轻。 利空三、08年一季度宏观经济增速放缓 全年的低点可能出现在4月 08年一季度经济增速放缓的已经形成普遍预期,但是对减缓的幅度,市场各方仍有较大分歧。其实经过大幅下跌后,这一利空因素已经完全在盘中体现,第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无论好与坏,已经不是那么关键,后期应该关注的是管理层如何根据一季度的宏观经济走势调整政策。我们认为,目前管理层的宏观调控政策面临通胀压力和经济减速的两难抉择,但是这种压力将会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下滑而减轻。从去年10月份开始,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比增长开始放缓,已由26.9%下降至今年2月份的24.3%,3月和4月份仍可能持续走低,降到20%以下,这个样就给宏观调控政策预留出较大空间,在CPI可控的情况下,管理层可能采取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式,刺激经济增长,防止经济陷入滞胀。因此,我们认为,今年的宏观经济将以先抑后仰的走势,经济增速的最低点可能出现在4月,市场的转机也将在4月后出现。 利空四、扩容、大小非解禁、印花税抽血所造成的资金压力 经过大幅下跌后,市场人气涣散,做多意愿不强,新股上市当天的定位明显低于行情火爆的时期,中国铁建上市当日仅仅上涨28.19%,申购收益率明显下降;截至3月21日,公布增发方案后的中国平安和浦发银行已经分别下跌了48.09%和36.23%,与原计划相比,募集资金的额度已经大幅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无法达到上市公司、承销商和市场投资者的多赢局面,市场的表现自然而然的会迫使上市公司对融资计划做出修正,浦发银行的融资规模大降了一半就说明了问题。因此,在市场的自身作用下,随着大盘的下跌,扩容的压力会也将减小。 大小非解禁的担心在弱市情况下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心理压力,其实市场所能了解的是大小非减持总量和解禁时间,由于股东减持的动机和力度并不能够准确计算出来,投资者无法判断大小非股东的真实减持动机和时间。因此,大小非减持将在08年和09年对市场上涨造成持续压力。 2007年,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高达2005亿元,比2006年增加了1825亿元,增长了10.2倍。交易成本过高,导致大盘失血,如果能够对印花税进行调整,将有望提升市场人气。但是,上次印花税调整至今还不到一年,短期内进行调整的可能性较小。 利空五、政策信号将持续“模糊” 近期除新批基金外,并没有其他明显的提振市场信心的政策出台。从近期的央行行长周小川的“银行加息并不针对股市”和温总理的“更加担心通货膨胀”表态可以看出,政府08年的工作重点始终将以控制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我们认为,在“防止股市暴涨暴跌”方针下,管理层将逐渐弱化市场调控的角色。即便是“政府密切关注”股市,也不会向市场发出明确的政策信号,更多的是通过市场手段微调,让市场自身进行调节。因此,期盼管理层近期发出救市的政策信号是不现实的,投资者不易抱有过高期望。 利空六、市场处于低位时,完善资本市场的措施将不断出台 3月21日,证监会正式发布《创业板规则征求意见稿》和《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这显示管理层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决心不会因主板市场的承受能力而延迟。在大盘低迷的时候推出创业板、公司债、融资融券以及指数期货对市场的影响反而降到最小,后期上述改革措施有可能在今年陆续推出,这些措施的推出对市场仍将造成一定的影响。 综合以上分析,虽然上述因素对市场的制约在短期内不会消除,中期趋势仍不明朗,但对投资者的心理影响可能会逐渐削弱,市场信心也将逐步恢复。 来源:日信证券 利空集中兑现的时候 对于昨日市场出现的大跌,让不少人感到不可理喻:又没有什么特别的利空出来,金融、中石油等都轮番大跌,不断创新低。其实仔细瞧瞧周末期间,来自不同方面的消息,就知道市场到了利空集中兑现的时候了。 首先,周末创业板征求意见稿告知于众,这使得市场的注意力逐渐转向创业板上。而普通投资者认为,目前整个市场被再融资、大小非压得喘不过气来,而今创业板又将到来,市场面临的资金压力将更大。其次,上周五市场由大跌反而转为上涨,与投资者普遍认为在周末期间管理层可能将出利好有关。周末不但没有利好政策出台,反而在昨日见到管理层公布治理老鼠仓的政策。最后,本周三是中国银行(601988行情,股吧)、工商银行(601398行情,股吧)公布2007年年报的时间,由于去年以来次贷危机对全球各金融机构冲击十分巨大,虽然境内银行受其冲击比较小,不过目前能投资美国次贷产品的,主要集中在中国银行(601988行情,股吧)和工商银行(601398行情,股吧),到时候谜底揭开,投资者担心其损失将让市场吓一跳。 而这些利空,对市场来说,其影响主要集中在心理层面。按照一些市场人士认为,若是这些利空放在上涨行情的时候,根本算不了多大的事。而昨日这些消息却让股市大跌了4.49%,确实反映出目前市场心态极度脆弱的状况。就拿昨日管理层公布治理老鼠仓有关规定而言,其实这根本算不上什么。因为作为基金等机构的老鼠仓,它们早就在市场处于相对高位的时候集中出逃了。但市场却因此出现大跌,这不是市场心态极度脆弱又是什么呢? 其实上述的消息,并非如一般投资者单方面解读的那样。管理层出台创业板征求意见稿,这可以说创业板的推出时间越来越近了。但若是市场一直这么低迷,创业板的推出是否能获得市场的认同,恐怕要打一个大问号。这其实也暗示了,市场将有转机了。其次,打击老鼠仓不是什么新事物,其实长期以来,管理层一直就把打击老鼠仓作为监控的重点之一。如今公布治理老鼠仓的相关规定,并非是要在如今打到硕鼠,而是让基金为首规范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在股市跌幅近40%的时候,相当多的股票已明显具有投资价值,此刻公布治理老鼠仓的相关规定,似乎暗示目前区域已为管理层认可的区域。至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3月26日公布各自的2007年年报,确实市场有担心其次贷损失过大的因素,但一旦它们公布之后,这个阻碍市场上涨的问题应该得到解决,市场是否就有利空出尽的味道了呢? 不过从整个市场实情来看,虽然目前市场已具备了投资价值,但由于市场信心受到极大的损伤,因而市场即使已见底,也不见得市场就会立刻上涨起来。毕竟没有实质性利好出来,投资者的信心有一个逐渐恢复的过程,也注定了市场上涨难免会遭遇波折。不过对于长线投资者而言,可以从容进场,毕竟再出现更大幅度的下跌的概率不会有多大。 管理层应该果断出手救市 广大中小投资者、基金经理、专家学者强烈呼吁—— 昨天下午,上海投资者黄先生给《大众证券报》新闻热线打来长途电话,呼吁政府应紧急救市。昨天,本报四部新闻热线接连不断地接到读者来电,黄先生只是昨天打来电话的数十位投资者之一。北京一位读者还在来电中告之记者,他所在的营业部里的个别股民情绪异常激动。所有来电均对股市短期内过度暴跌表达了强烈不解和不满,纷纷提请本报呼吁管理层不能对股市“高了打压,低了不管”,救市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黄先生称自己入市已逾十年,入市资金市值近千万元,在证监会反复多次的“投资者教育”下接纳并已经实施了价值投资理念,但其长期持有的保险等大蓝筹股不但不能给其创造投资价值,反而让其内心备受市值不断缩水的煎熬。黄先生说,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总理提出了今年经济增长8%的目标,这一目标虽然没有过去的2007年多,但经济仍然处在快速发展轨道之中,就算股市涨到6000多点要调整一下,也没有理由不到半年就暴跌40%多,股市暴涨暴跌这一极不正常的现象让人严重不解! 基金界对此也颇有同感。昨天,一位不愿具名的基金经理告诉记者,很多人将A股下跌归因为美国“次债危机”冲击我国所致,但是,在经济衰退已成定局的美国本土,道琼斯指数从最高的14198点调整以来,最大跌幅不过18%,而在经济仍然高速发展的我国,股市暴跌近“腰斩”绝对让人难以信服。他说,即使是在经济完全市场化的美国,政府也不是对股市暴涨暴跌听之任之、不作为,而是适度干预。比如说,1月22日美联储为阻止金融市场崩盘以及经济衰退紧急降息75个基点;3月11日,美联储表示将最高注入2000亿美元以缓和信贷市场紧张状况……经过这些“组合拳”,美国股市并未出现本该远离我国的股市大暴跌。 “现在的股市已经可以称之为‘股灾’了,虽然有客观因素的影响,比如美国次贷传导到中国、国内通胀,但这都不是市场暴跌的理由,最大的因素是市场对政府的政策没有信心。”股改方案设计者、上海睿信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李振宁先生直言不讳,现在股民的信心已经崩溃了,现在的市场急需政府出台救市政策。 无独有偶,作为国内资本市场资深级专家,中国证券协会副会长、广发基金董事长马庆泉先生也对当前股市忧心忡忡。21日,马庆泉在北京参会时表示,如果说在6000点有泡沫的话,适当调整是应该的,但是调整到现在跌了40%,这里面有不正常的因素在内。 他还表示,基金公司现在掌握这么大资金都是老百姓的钱,但是老百姓最近的心态是不稳的,如果再有十天到两周,市场继续保持这样一种剧烈向下的势头,居民的心态到底会怎么样?很难说;如果这个苗头发展下去那是危险的。 对于救市政策,黄先生等投资者们认为可以采用的方法太多了,比如说降低高昂的印花税、限制大小非解禁、推出融资融券、实施T+0、推出股指期货时间表、从制度上控制再融资“狮子大开口”、明确新股IPO规划……“关键是要提升投资者的信心!政府现在真的需要慎重考虑,尽快出台政策。只有这样,我们的市场才会稳定,经济才能持续稳定发展。”李振宁的观点或许也正是每一位盼望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有识之人的共同心声。 四大救市策略 市场昨天演绎暴跌后绝地反击后,今天人气依然低迷,等待管理层在市场极其低迷时出手“救市”,归纳起来,以下几方面是市场期盼的政策利好。 印花税单边征收该政策是管理层调控股市的主要手段。在“5·30”市场处于低价股狂炒之际,管理层突然大幅提高印花税导致市场应声下落。此后为了恢复市场投资信心,曾有传言印花税单边征收,但因为市场仍然处于高涨状态,此项政策未能推出。在近期大盘再次跌破4000点之际,市场再次呼吁单边征收印花税。3500点曾是管理层呵护的一个区域,时间过了一年,大盘最低也探至3500点一线,利好政策应该会不期而至。 融资、再融资提高门槛随着流动性过剩,股票市场成为吸收流动性的主要市场。但是随着全球经济放缓、人民币升值加速、通胀率加速,国内流动性过剩可能出现拐点,那么管理层也有可能会改变以往加快IPO以及再融资的政策。目前看,管理层对再融资的态度还是以市场化解决为主、控制为辅的策略,但这样的政策可能会为市场所不能承受。如果股市继续暴跌或者长期低迷,管理层将会改变融资、再融资政策。 “大非”解禁立新规进入2008年以来“大小非”解禁压力陡增,虽然短期内解禁的股票抛压不大,但是如果对牛市预期一旦发生改变,那么后期压力对于疲弱的市场而言是不堪重负的。按照规定,管理层不太可能干预“小非”的解禁,但是大蓝筹的“大非”减持,一旦涉及国资控股权问题,管理层也会有制约措施出台。 股指期货、融资融券政策股指期货、融资融券已经准备了一年多,管理层也不断表态股指期货准备工作就绪,也引起市场不断炒作大盘指标股的风潮,但雷声大雨点小。随着大盘蓝筹股不断下跌,市场不断呼吁尽早推出股指期货、融资融券业务,以增加大盘蓝筹股的投资价值,尽管市场人士预测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短期内难以推出,但随着蓝筹股不断大幅下跌,不排除管理层会改变股指期货、融资融券业务的时间表,以增加投资者对大盘蓝筹股的信心。 基于目前市场处在重新寻找合理估值水平的阶段,市场参与各方也处在不同的地位进行博弈,流通股股东和限售股股东、市场和管理层、机构投资者和中小投资者、公募和私募,中国的资本市场将进入股改牛市后的大调整期,等待可能是最好的策略。 更多精彩资讯尽请关注东方早报网-《牛市》频道 编辑:倪鹏翔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