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大盘蓝筹:最不稳定的稳定器(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5日 01:45 21世纪经济报道

  股市的火爆,让基金发行屡遭哄抢,钱如潮水涌入基金,尤其是股票型基金。根据契约要求,有60%以上的仓位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建仓。

  “基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一家在中国资本市场扎根近10年的基金公司的股票型基金经理说,机构投资者已占到A股流通市值的一半以上,他们的行为直接影响大盘指数和市值的升降。基金和资产管理公司的经理们由于要面临评级和考核,直接关系着其收入,迫于竞争压力,为了不被甩出同行队伍,只能抱团取暖,荣辱与共,大力做多蓝筹。

  “但机构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深圳一家私募基金经理罗先生称,大盘蓝筹异常的“非理性繁荣”显然是个精心策划的“阳谋”:抢筹大盘蓝筹股,大力做多股指,然后继续唱高蓝筹,再在高位脱手。

  但A股的所谓大盘蓝筹股,由于境内上市比例很低,一般只有总股本的2%—3%,往往只有几百亿的市值。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说,这些蓝筹股计入指数撬动的往往是万亿以上的总市值,特别容易受到人为操纵和扭曲,具有危险性。

  蓝筹癫狂时,包括券商在内的几乎所有国内机构都一致长期看好大盘蓝筹。“但是他们的行为却难以支撑他们的观点,”罗先生说,去年10月开始,遭到机构抛售的最多的就是大盘蓝筹股,他们高位脱手后。但如此众多专业机构预测与其行为之间为什么会出现难以理解的“误差”呢?

  财经专栏作者曹中铭说,去年9月份,蓝筹股愈演愈烈的投机行为事实上是基金在误导整个市场。5000点时,基金奋力向上,将股指拉到了6000点之上,而当股指下跌到4000多点时,基金却在反手做空。

  统计资料亦表明,其持仓比例在持续地下降,也就是说,基金同样抵挡不住股市的寒流,选择了“战略性”撤退。这是手握重金并且掌控了市场话语权的基金的“杰作”。但是,中小股民成为了其中的牺牲品,整个市场却在为其埋单。

  蓝筹——“人造美女”

  如流行“人造美女”,上一波蓝筹疯狂,背后离不开“人造”两字。

  2007年10月之前,上市公司的平均股价上涨了120%,但根据测算业绩增长却只有40%。股价的上涨幅度大大高于上市公司业绩的增幅水平。牛市的激情在资金的热情掺和下迸发,但整体而言,蓝筹股的平均市盈率已经不低。

  如果上市公司业绩今后不能保持较大幅度的增长,那么以当市股价衡量,市盈率肯定存在高估嫌疑。但是A股市场却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低价股存在泡沫斥之为投机,高价股存在泡沫美其名曰价值投资“合理泡沫”。

  2007年上半年低价股、题材股的疯狂最终招致了监管层的不满,而调整印花税政策的出台,不仅将股指打得“变形”,也导致介入其中的诸多投资者亏损累累。有了此“前车之鉴”,市场又回到了“价值投资”时代,而遭遇了集体郁闷近半年之久的基金也迎来了宣泄的机会。

  “5·30”暴跌之后,权重股、蓝筹股表现稳健。在5月底6月初的暴跌中,有的高价股甚至还创出了新高,着实令市场耳目一新。事实上,去年下半年蓝筹股的躁动,有基金大规模发行的因素,更有市场投资理念发生改变的因素。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