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从中国船舶看中国式注入(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2日 13:14 《大众理财顾问》

  “中国式注入潮”有望风生水起

  中国船舶资产注入案例的意义或许远远超越了中国船舶本身。中船集团乐于把其最赚钱的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中来与小股东共享,这本身就隐含着大小股东的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和谐。在这种新型外部环境的推动下,中国船舶所代表的“中国式注入”绝不会成为一种昙花一现的个案,而很可能拉开了整个中国式资产注入大潮的序幕。

  制度温床已经形成

  早在不久前,大股东们还在恶意圈钱或变着法儿掏空上市公司,怎么突如其来地来了一个180度的态度大转弯?其实股权分置的成功解决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股权分置解决以前,大股东所持的股份是不能流通变现的。股权分置表面上分置的是股权,实则是分置了大小股东之间的关系。既然大股东无法从二级市场的股价上涨上受益,其行为模式必然表现为:对二级市场股价的涨跌漠不关心、对上市公司资产质量的好坏漠不关心。更有甚者,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绞尽脑汁弄一些“假冒伪劣”的资产装进上市公司,而把一些确实能赚钱的资产留下来存作“私房钱”。

  股权分置的成功解决让大股东们意识到自己和那些弱势的小股东们成了一条船上的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果还按照以前的玩法来运作的话,恐怕自己会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反之,换个角度来思考,如果把以前积攒下来的“私房钱”重新放回到上市公司中去的话,伴随上市公司股价的上涨和市值的暴增,自己作为大股东无疑将成为最大的赢家。

  政府与大小股东形成合力

  “中国式注入潮”的兴起必然离不开政府的推动,而这种推动是与国有资本布局战略性调整的大环境相契合的。按照国资委的设定目标,“到2010年,中央企业将整合为80~100家,届时做不到行业前3名的,将被国资委强制重组”。而利用资本市场作为运作平台、资产注入作为运作手段,来帮助央企尽快实现做大做强,无疑是符合政府利益的。更何况,资本市场的财富溢价还可以实现国有资本的有效保值增值。从近期官方在各种场合的相关讲话来看,政府显然已成为中国式资产注入潮的坚定保驾护航者。

  资产注入潮的直接践行者当然非上市公司大股东(尤其是央企大股东)莫属了。而众多央企大股东,也从中国船舶案例中迅速嗅到了新的游戏规则,于是纷纷跟进。值得庆幸的是,央企大股东们家底都颇为殷实。有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底,央企资产总额已超过12万亿元,而其中已上市资产的不过区区2.3万亿。也就是说,只要他们真的愿意把这些“看家宝贝”统统掏出来的话,在2008年乃至以后更长的时间里,完全可能在资本市场上掀起一股中国式注入的浪潮。

  作为市场中的弱势群体,小股东在此轮注入潮中扮演的唯有拥护者的角色了。好在资产注入无论是从业绩增厚的外延式扩张、还是从协同效应的内生性增长角度来看,都有助于降低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有效提升其投资价值。在上市公司业绩成长高峰已过,内生性增长机会越来越难以捕捉的2008年,相信这样的举措亦是符合广大中小股东们的利益诉求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