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券商掘金:寻找新蓝海(2)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31日 16:44 《资本市场》
谁将出现在第一方阵 长城证券研究所研究人员郭晓亭也认为,从国际经验来看,投资银行业都经历过一个由小型化、分散化,逐步向大型化、集团化发展演变的过程。由监管部门推动的券商综合治理引发的政策性重组只是券商并购重组的开始,追求规模与协同效应的市场化重组,将成为未来的主流。 未来,航母级的券商将在以下三类券商中产生:第一类是具有强大股东背景支持的大型券商;第二类是金融控股集团旗下的银行系券商;第三类是即将成为国内主流券商之一的合资券商。 郭晓亭进一步分析,中金、中信、申银万国和国泰君安,以及重组后的银河证券等证券公司,目前已经是证券行业第一方阵中的成员,在一些业务领域,如证券承销业务、经纪业务领域,已经表现出一定的垄断性特点,并有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的图谋,未来这些券商都有可能成为超大型、具备垄断特点的券商。 当然,这中间还存在着很多的变数。主要的挑战者可能来自资产管理公司或者是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或者是商业银行将来也有可能成为证券市场举足轻重的力量。目前,信达、东方、华融等三家资产管理公司已经托管了汉唐证券等6家券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完成历史使命之后,都开始向投资银行转型,以便获得继续存在下去的理由。 与此同时,国内各大商业银行都已经成立了自己的投行部门,并不断加大投入。对于迫切需要寻找更多利润增长点及进行综合经营的银行来说,进入券商领域是早晚的事情。与券商相比,国内商业银行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不论是在资金实力上,还是在客户规模上,商业银行都拥有巨大的优势。 另外,外资投行也在虎视眈眈地盯着中国市场,虽然目前外资投行进入中国还受到严格的受控,但未来的市场开放则不可避免。无论是实力还是经验,外国投行的优势都是不可低估的。已经获得在中国开展证券业务牌照的券商,如高盛和瑞银,他们在中国的合资公司业务都取得飞速的发展。 未来,具备国际化和混业化背景的一些券商,如中银国际、高盛高华等,也有可能会陆续加入到第一方阵中,参与市场竞争,谁将成为强者中的强者绝对难以预料。 券商:异质化生存 本刊记者:刘亮 针对目前证券行业的竞争格局,左晓蕾的建议是各券商应该建立各自的蓝海战略,而不是冲进红海里去拼杀。“券商应该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分化重组,大家应该去寻找各自的蓝海,建立自己的比较优势,避免同质化和浪费资源。这不但对大券商有意义,同样也是中小券商的生存之道。” “例如,目前国内有110家左右的证券公司,而证券承销业务相当有限,大家就不可能都伸长脖子,去抢承销业务,有这方面业务能力的才去抢这块业务,而其他券商则应该将资源投放到其他领域,重点去开拓别的业务。” 国外券商往往在某个领域有突出的能力,有专业划分的市场,如UBS,虽然是综合券商,但二级市场做的非常好;高盛不做零售业务,只抢夺高端客户;而美林则专注于做零售业务,有非常完善的销售网络。国外券商往往是在某个领域做大做强,具备了相当的实力和积累之后,才去抢夺别的市场。国内券商也应该借鉴这种思路,先做大做强,然后再去实现进行行业整合的目标。 大券商的蓝海 “中信证券在2007年强调的做好买方业务和走国际化的战略。” 中信证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层管理人员告诉记者。中信证券在多项业务领域都有较强的竞争力,已经是行业内的“旗舰级”公司。然而中信证券最主要的实力集中在证券承销领域。2006年,中信证券为6家公司的股票上市担任了主承销商,排在了股票承销总金额的第二名。 中信证券在债券承销领域也颇多建树。例如,2006年,中信证券作为保荐人,帮助马钢股份成功发行了首支分离交易可转债。分离交易可转债是指上市公司在发行公司债券的同时,附有认股权证,兼有股性和债性。能够使投资人在获得固定收益的同时,分享公司未来发展所带来的收益。 2005年以来,证券业管理层一直在致力于推进债券产品的创新。随着权证等股权衍生产品的推出,为股权联动债券等债券结构化衍生品的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可分离交易转债正是在此背景下诞生的。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马钢分离交易可转债的推出对于拓宽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促进债券市场品种创新均具有重要意义;对投资者而言,可分离债券也提供了全新的交易品种和投资机会。对中信证券公司而言,则意味着在证券承销领域的竞争实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2007年,中信证券在证券承销领域的战略仍然是大项目策略,提升综合实力的同时,强化自己在证券承销领域的特长。”中信证券的中层管理人员告诉记者。 郭晓亭介绍,经过前一轮大熊市之后,很多证券公司也真切认识到了,改变靠天吃饭的状况,必须提高核心竞争力,只有在某一领域获得专长,具备不可替代性,才能在证券行业生存下去。 例如,券商集合理财产品领域就是广发证券的强项,券商集合理财是国家允许的证券公司发行的近似于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的理财产品。券商为这种理财产品的发起人和管理人,并按照集合理财计划进行投资。广发证券连续发行了广发2号、广发3号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在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2006年排行榜中,广发证券在股票基金交易金额方面排第四名,随着广发证券托管、兼并的证券营业部和证券服务部的增加,其在股票基金交易方面的能力也将进一步增强。 中小券商的生存之道 证券业务向优势券商集中不可避免,而且管理层在制订政策时也有这个方面的考虑,为部分券商做大做强预留了空间。然而,中小券商同样是证券市场的财富。在发展大券商的同时,管理层也不能对中小券商采取歧视性政策,过多限制中小券商的发展,让中小券商输在起跑线上。而是应该给予中小券商更多业务自由,鼓励开展公平竞争,让中小券商在竞争中做大做强。 事实上,只有通过让广大中小券商参与竞争,才能冲击现有大券商的地位,让大券商感到有竞争压力,推动其不断创新发展。监管部门要防止中小券商可能出现的违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在推动券商做大做强的同时,也需要注意维护投资者利益,防止大券商“店大欺客”。 郭晓亭介绍,提供特色服务和加强营销应该是我国中小券商重要的战略抉择。对于中等券商来说,应该力求确立自己的比较优势,让业务创新、服务创新成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中小券商实现自己的蓝海战略,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推进。 第一、拓宽传统的业务领域。如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仅限于证券承销;而现代化的投资银行业务包括证券承销、财务顾问、兼并与收购、咨询服务等业务,特别是企业兼并与重组业务是投资银行的核心业务,其利润率也要高于证券承销等业务。 第二、用新的技术手段提升传统业务,如网上证券业务。利用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开拓新的业务和提高服务水平,是证券公司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国外券商普遍采用互联网技术,引入网络增值服务,实现了证券业务与高新技术的高度融合。 第三、开辟全新的业务领域,如资产管理业务、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与交易、资产证券化等业务领域。就小券商而言,可以通过彻底细分目标客户群,寻找最有价值的核心客户群,并针对客户的不同价值,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最终,在客户营销与服务战略确定的基础上,对原有的业务流程、绩效考核、组织架构和信息技术进行优化,形成以客户为导向的经营体系,以此来构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可拓展的业务领域 针对券商还可以去哪些业务领域寻找自己的蓝海,左晓蕾表示,证券市场发展到今天,资产管理业务的潜力和魅力已经逐步显现了出来。例如,有些券商正在抓QDII业务,力争冲出国门,去海外市场做大。 而创新类证券公司已经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创新类证券公司采取基金化运作模式,以提供资产管理服务,已经获取了稳定收益。仅2006年上半年,国内就有八家证券公司发行了集合理财产品,整体盈利达3.98亿元。这说明随着市场走势的变化,规范的资产管理业务已经成为证券公司未来具有潜力的利润来源。 事实上,资产管理业务目前占券商的业务比重还比较低,国外资产管理业务收入一般占券商总收入的30%。另一方面,国内客户还有庞大的理财需求,因此,资产管理业务在国内市场拓展的空间还非常大。 郭晓亭则建议,开展业务和服务创新,才是券商未来立足的根本。这种创新涉及到证券业务的所有领域,举例来说,如证券经纪业务领域,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和券商综合治理的基本完成,市场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股市持续向好,经纪业务的外部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证券经纪业务在规范化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但经纪业务仍然存在着不少影响其长期健康发展的问题。目前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证券经纪业务“靠天吃饭”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经纪业务产品和服务同质化现象明显,客户咨询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二是佣金价格恶性竞争问题依然突出,广东、深圳、武汉、上海、南京等地经纪业务的佣金处于很低的水平,且难以提高;三是经纪人制度的推行依然缓慢,经纪人的合法保障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券商在经纪业务方面需要加速转型和创新,应该努力走专业化道路,并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同时还要努力推进前后台分离、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的第三方独立存管制度,实施集中交易、集中清算、集中风控、规范业务流程等新的业务管理体制和风控控制体系,以迎接新的国际化竞争格局。 券商在经纪业务方面的创新已经开始,即将推出的融资融券、股指期货、利率期货、外汇期货、国债期货、备兑权证等衍生金融产品,将极大地提高券商经纪业务的市场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对经纪业务提出了全新的专业服务要求。 郭晓亭介绍,目前我国券商是竞争过度和竞争不足并存,竞争过度主要体现在业务品种单一、券商的业务都集中在经纪和承销等传统业务上,导致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竞争过于集中。而竞争不足则体现为收购兼并、财务顾问、风险投资、投资咨询等创新业务,至今仍未能发展成为国内券商的利润增长点。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大量的金融新产品与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理财方式将会出现在市场面前,为此,国内券商尤其是创新类大型券商,应在以利率、汇率、证券价格或以指数为基础的期货、期权、远期合约、资产担保证券等金融创新领域,加强研究,主动从传统的、单一的证券发行、经纪业务、自营业务中走出去,开拓更多的金融产品的创新与应用业务。对目前证券行业的竞争格局,左晓蕾的建议是各券商应该建立各自的蓝海战略,而不是冲进红海里去拼杀。“券商应该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分化重组,大家应该去寻找各自的蓝海,建立自己的比较优势,避免同质化和浪费资源。这不但对大券商有意义,同样也是中小券商的生存之道。” “例如,目前国内有110家左右的证券公司,而证券承销业务相当有限,大家就不可能都伸长脖子,去抢承销业务,有这方面业务能力的才去抢这块业务,而其他券商则应该将资源投放到其他领域,重点去开拓别的业务。” 国外券商往往在某个领域有突出的能力,有专业划分的市场,如UBS,虽然是综合券商,但二级市场做的非常好;高盛不做零售业务,只抢夺高端客户;而美林则专注于做零售业务,有非常完善的销售网络。国外券商往往是在某个领域做大做强,具备了相当的实力和积累之后,才去抢夺别的市场。国内券商也应该借鉴这种思路,先做大做强,然后再去实现进行行业整合的目标。 大券商的蓝海 “中信证券在2007年强调的做好买方业务和走国际化的战略。” 中信证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层管理人员告诉记者。中信证券在多项业务领域都有较强的竞争力,已经是行业内的“旗舰级”公司。然而中信证券最主要的实力集中在证券承销领域。2006年,中信证券为6家公司的股票上市担任了主承销商,排在了股票承销总金额的第二名。 中信证券在债券承销领域也颇多建树。例如,2006年,中信证券作为保荐人,帮助马钢股份成功发行了首支分离交易可转债。分离交易可转债是指上市公司在发行公司债券的同时,附有认股权证,兼有股性和债性。能够使投资人在获得固定收益的同时,分享公司未来发展所带来的收益。 2005年以来,证券业管理层一直在致力于推进债券产品的创新。随着权证等股权衍生产品的推出,为股权联动债券等债券结构化衍生品的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可分离交易转债正是在此背景下诞生的。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马钢分离交易可转债的推出对于拓宽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促进债券市场品种创新均具有重要意义;对投资者而言,可分离债券也提供了全新的交易品种和投资机会。对中信证券公司而言,则意味着在证券承销领域的竞争实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2007年,中信证券在证券承销领域的战略仍然是大项目策略,提升综合实力的同时,强化自己在证券承销领域的特长。”中信证券的中层管理人员告诉记者。 郭晓亭介绍,经过前一轮大熊市之后,很多证券公司也真切认识到了,改变靠天吃饭的状况,必须提高核心竞争力,只有在某一领域获得专长,具备不可替代性,才能在证券行业生存下去。 例如,券商集合理财产品领域就是广发证券的强项,券商集合理财是国家允许的证券公司发行的近似于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的理财产品。券商为这种理财产品的发起人和管理人,并按照集合理财计划进行投资。广发证券连续发行了广发2号、广发3号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在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2006年排行榜中,广发证券在股票基金交易金额方面排第四名,随着广发证券托管、兼并的证券营业部和证券服务部的增加,其在股票基金交易方面的能力也将进一步增强。 中小券商的生存之道 证券业务向优势券商集中不可避免,而且管理层在制订政策时也有这个方面的考虑,为部分券商做大做强预留了空间。然而,中小券商同样是证券市场的财富。在发展大券商的同时,管理层也不能对中小券商采取歧视性政策,过多限制中小券商的发展,让中小券商输在起跑线上。而是应该给予中小券商更多业务自由,鼓励开展公平竞争,让中小券商在竞争中做大做强。 事实上,只有通过让广大中小券商参与竞争,才能冲击现有大券商的地位,让大券商感到有竞争压力,推动其不断创新发展。监管部门要防止中小券商可能出现的违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在推动券商做大做强的同时,也需要注意维护投资者利益,防止大券商“店大欺客”。 郭晓亭介绍,提供特色服务和加强营销应该是我国中小券商重要的战略抉择。对于中等券商来说,应该力求确立自己的比较优势,让业务创新、服务创新成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中小券商实现自己的蓝海战略,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推进。 第一、拓宽传统的业务领域。如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仅限于证券承销;而现代化的投资银行业务包括证券承销、财务顾问、兼并与收购、咨询服务等业务,特别是企业兼并与重组业务是投资银行的核心业务,其利润率也要高于证券承销等业务。 第二、用新的技术手段提升传统业务,如网上证券业务。利用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开拓新的业务和提高服务水平,是证券公司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国外券商普遍采用互联网技术,引入网络增值服务,实现了证券业务与高新技术的高度融合。 第三、开辟全新的业务领域,如资产管理业务、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与交易、资产证券化等业务领域。就小券商而言,可以通过彻底细分目标客户群,寻找最有价值的核心客户群,并针对客户的不同价值,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最终,在客户营销与服务战略确定的基础上,对原有的业务流程、绩效考核、组织架构和信息技术进行优化,形成以客户为导向的经营体系,以此来构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可拓展的业务领域 针对券商还可以去哪些业务领域寻找自己的蓝海,左晓蕾表示,证券市场发展到今天,资产管理业务的潜力和魅力已经逐步显现了出来。例如,有些券商正在抓QDII业务,力争冲出国门,去海外市场做大。 而创新类证券公司已经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创新类证券公司采取基金化运作模式,以提供资产管理服务,已经获取了稳定收益。仅2006年上半年,国内就有八家证券公司发行了集合理财产品,整体盈利达3.98亿元。这说明随着市场走势的变化,规范的资产管理业务已经成为证券公司未来具有潜力的利润来源。 事实上,资产管理业务目前占券商的业务比重还比较低,国外资产管理业务收入一般占券商总收入的30%。另一方面,国内客户还有庞大的理财需求,因此,资产管理业务在国内市场拓展的空间还非常大。 郭晓亭则建议,开展业务和服务创新,才是券商未来立足的根本。这种创新涉及到证券业务的所有领域,举例来说,如证券经纪业务领域,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和券商综合治理的基本完成,市场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股市持续向好,经纪业务的外部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证券经纪业务在规范化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但经纪业务仍然存在着不少影响其长期健康发展的问题。目前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证券经纪业务“靠天吃饭”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经纪业务产品和服务同质化现象明显,客户咨询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二是佣金价格恶性竞争问题依然突出,广东、深圳、武汉、上海、南京等地经纪业务的佣金处于很低的水平,且难以提高;三是经纪人制度的推行依然缓慢,经纪人的合法保障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券商在经纪业务方面需要加速转型和创新,应该努力走专业化道路,并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同时还要努力推进前后台分离、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的第三方独立存管制度,实施集中交易、集中清算、集中风控、规范业务流程等新的业务管理体制和风控控制体系,以迎接新的国际化竞争格局。 券商在经纪业务方面的创新已经开始,即将推出的融资融券、股指期货、利率期货、外汇期货、国债期货、备兑权证等衍生金融产品,将极大地提高券商经纪业务的市场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对经纪业务提出了全新的专业服务要求。 郭晓亭介绍,目前我国券商是竞争过度和竞争不足并存,竞争过度主要体现在业务品种单一、券商的业务都集中在经纪和承销等传统业务上,导致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竞争过于集中。而竞争不足则体现为收购兼并、财务顾问、风险投资、投资咨询等创新业务,至今仍未能发展成为国内券商的利润增长点。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大量的金融新产品与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理财方式将会出现在市场面前,为此,国内券商尤其是创新类大型券商,应在以利率、汇率、证券价格或以指数为基础的期货、期权、远期合约、资产担保证券等金融创新领域,加强研究,主动从传统的、单一的证券发行、经纪业务、自营业务中走出去,开拓更多的金融产品的创新与应用业务。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