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本土私募成长的核心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31日 15:24 《资本市场》

  ◆改善本土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退出环境,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本土私募股权投资与国内资本市场的互动,是发展本土私募股权投资的关键所在,是当前和今后促进发展本土私募股权投资的主要矛盾。

  据清科集团研究中心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本土私募股权投资机构CDH、联想弘毅以及中信资本共有9起投资案例,涉及投资总额为3.35亿美元,仅占2006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投资总额129.73亿美元的2.6%,海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继续主导中国市场。2006年,一支支针对亚洲(包括中国大陆)的海外私募股权基金成功募集。其中对于投资中国的资金比例相比以前也大幅攀升,如凯雷成立第二支亚洲区(日本除外)的凯雷亚洲基金II,募集资金18.00亿美元;安博凯(MBK PARTNERS)为旗下的北亚收购基金 (North Asia Buyout Fund) 成功筹得了15.60亿美元等。针对中国市场的海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成立以及巨额的投资,昭示海外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欲踏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列车,分享中国经济发展成果的野心。

  本土私募缺位的解决之道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本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严重缺位于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本土私募股权投资的呼声日益高涨,上至政府高层,下至基层各类媒体和研究机构,纷纷为发展本土私募股权投资献计献策。在各种建议中,允许证券公司参与直接股权投资,以及建立私人产权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呼声最高。

  当然,允许和鼓励证券公司参与直接股权投资是发展本土私募股权投资的一个重要手段。严格来说,证券公司从事直接股权投资是投资银行业务外延的拓展,并且将可能成为证券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一直以来,证券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经纪业务手续费收入和自营业务价差收入,包括权证和集合

理财在内的创新业务收入所占比例极少。相比之下,高盛、美林等国际投行在中国伺机而动,参与了许多上市前的股权投资,并且收益丰厚。

  而鼓励和推进私人产权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是壮大本土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队伍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同时可以促进本土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化。目前国内设立的三支合资产业投资基金(中瑞基金、中比基金和东盟基金)政府干预色彩浓厚,其中中比基金和中瑞基金均有财政部和国家开发银行的股份。刚刚成立不久的渤海产业投资基金是国内第一支市场化运作的产业投资基金,完全是由机构投资者自愿发起设立的。尽管如此,渤海产业投资基金依然没有私人产权基金股东的身影。本土三家典型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中信资本、CDH以及联想弘毅投资),其私人产权基金股东也极其少。因此鼓励发展私人产权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有利于推动本土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化,增强本土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竞争力,壮大本土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队伍。

  但是如果不能借道多层次资本市场,或者资本市场层次过于单一,这些私募股权投资的退出将是一个很大问题,以上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成立的越多,退出的压力将更大。可能的途径是,这类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运作所投资项目绕道赴海外上市退出。那样的话,本土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与国内资本市场的对接就无从谈起,更谈不上发展本土私募股权投资。

  因此笔者认为,发展本土私募股权投资,关键是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为投资不同阶段、不同投资偏好的本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提供退出渠道。

  认识误区

  无论是允许证券公司直接参与股权投资还是鼓励发展私人产权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都是从私募股权投资机制中的基金募集或者投资主体环节入手,来发展壮大本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而对发展本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最重要的退出环节强调和重视的不够,改善退出环境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更少之又少。当前发展本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主要问题是退出机制不完善,而不是缺乏投资主体或者基金募集。笔者认为,改善本土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退出环境,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本土私募股权投资与国内资本市场的互动,是发展本土私募股权投资的关键所在,是当前和今后促进发展本土私募股权投资的主要矛盾。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