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3000点敏感关口抽掉1600亿 大牛市能否坚挺如故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7日 03:59 新浪财经
2006年初即开始不断收窄的由狭义货币供应量M1、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曲线所形成的“喇叭口”在临近年底终于相交--M1增速开始高于M2,并保持至今。这或许能最直接地解释,去年以来股市为何对屡次货币政策调控“视若不见” 新浪财经 兆意 丙戌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深股市冲高回落捎来了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的消息。 央行宣布:从2007年2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此,经过去年三次、今年两次,每次50个基点的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0%。 在敏感的3000点关口,股市再次直面政策之风。 预料中的意外 “这是意料中的意外!”在得知央行在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后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位私募基金人士告诉新浪财经。 可能与这位私募人士一样有些许意外,国泰君安金融行业分析师伍永刚说:“仔细琢磨,时间点选的很有意思!今天是上班的最后一天,各单位都在放奖金,正好是流动性大幅度增加的时刻。” 尽管在时点上略为“意外”,但市场其实早有浓郁的紧缩预期。 2006年初即开始不断收窄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1、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曲线所形成的“喇叭口”在临近年底终于相交--M1增速开始高于M2。年末,M2余额34.6万亿元,同比增16.9%,增速比上年低0.6个百分点;M1余额12.6万亿元,同比增17.5%,增速比上年高5.7个百分点。2007年1月末,M2同比增15.9%,M1同比增长20.2%,M1增速继续“领先”。 尽管在人民币升值、国际收支持续顺差背景下的流动性问题日渐尖锐,但在一连串货币政策调控下,2006年上半年出现的固定资产投资过热局面得到了有效控制。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但增幅回落。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9870亿元,比上年增长24.0%,回落2.0个百分点。 银监会15日消息显示,截至2006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3.9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4.7%,贷款增长速度保持在合理范围之内。 1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3.1万亿,同比增16%,增幅比去年末高0.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2.2个百分点;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4万亿,同比增16.8%,与去年末基本持平,比去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存贷差约11万亿。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5676亿,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当月新增中长期贷款2500亿,同比多增432亿,其中,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同比多增209亿。 在去年12月上旬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这实际上为2007年的货币政策调控定了基调。 本月15日--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前夕,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会上强调必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重点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规模。 “当前央行主要是要减少银行的放贷冲动。”长江证券研究所所长张澜向新浪财经表示,“这也正配合了日前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的今年调控重在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规模的意见。” 未雨绸缪防通涨? “2006年以来,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大力回收银行体系多余流动性,取得一定成效。当前国际收支顺差矛盾仍较突出,贷款扩张压力较大,需要根据流动性的动态变化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巩固宏观调控成效。”央行对此次调控如是解释。 “人民银行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央行进而表示。 央行的意思是,调控主要针对流动性与信贷规模扩张的预期压力。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董晨认为,央行此举毫无疑问意在收缩过多的流动性。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表达了相似观点。 央行行长助理易纲本周二表示,人民币币值稳定有利于控制通货膨胀,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增长,而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目标就是保持币值的稳定。币值稳定的含义之一是,对内的购买力要稳定。 国家统计局消息显示,1月份CPI同比涨2.2%,涨幅比去年12月份的2.8%回落了0.6个百分点。渣打银行经济学家王志浩分析认为,如果将春节“错位”因素考虑在内,1月CPI仍处于较高水平,尽管月环比增速略有缓和,但仍高于去年全年1.5%的水平。 长江证券研究所所长张澜表示,根据该所分析,鉴于CPI反弹,央行宜收紧银根,加强商业银行窗口指导。 从去年算起,央行已是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此前四次的执行时间分别是:2006年7月5日、8月15日、11月15日,以及今年的1月15日,幅度均为50个基点。 “2007年这两次上调均属事前调控”,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评价表示,“这说明央行这一工具的使用水平在上升。” 尹中立称,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在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发挥不甚理想的情况下的“权宜之计”,而且不会是今年最后一次上调。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预计,央行很可能继续采用这一手段管理流动性。 而著名经济学家韩志国则表示,在国内存贷差达11万亿之巨的现状下,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非明智之举,这会令更多资金沉淀于银行系统,也增加央行的调控成本。 抽掉1600亿资金后 尽管央行行长助理易纲日前特别指出,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出台要保持“平常心”,要把货币政策调控与资产价格的波动区分开来,但市场还是出现了不少忧虑声音。 “这个春节估计心里都有颗落不下的石头!”一位网友在论坛中抱怨。 不过,新浪财经与数位市场人士接触后,得到的反馈则相当乐观。 根据1月末数据,M2总量为30余万亿。国泰君安金融行业分析师伍永刚粗略估算,此次调控约将收缩1600亿资金,对大盘的影响不至于太大。 即便是首当其冲的银行股,伍永刚分析称:“净利影响不会超过1%。” 经济学家刘纪鹏向新浪财经表示,央行这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非常正确、非常及时”,“选择继续调高存款准备金率而不是选择对股市有伤害的加息,体现了高超的调控艺术,将取得一石二鸟的效果”。 联合证券研究所所长吴寿康向新浪财经表示,央行此次调控的力度较小。越来越多居民储蓄愿意流入股市,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股市不会有太大影响。 刘纪鹏表示,储蓄分流是为找新出路,目前宜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他的观点得到经济学家韩志国认同,韩呼吁加快资本市场制度建设,从而让股市发挥更多应有的功能。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来,历次货币政策调控措施出台后,股指均未受明显影响。以沪综指为例,消息公布后的首个交易日均为先抑后扬,其后大多继续保持上升趋势。 2006年4月27日(周四),央行宣布从4月28日起上调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至5.85%。28日,股市低开后振荡上攻,涨1.66%;随后的一波急涨将沪指从1400点附近推至1500平台以上。 2006年6月16日,央行宣布从7月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19日,沪指低开后振荡爬升,收盘涨0.75%;此后延续上涨。 2006年7月21日,央行宣布从8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4日,股指低开下探,后振荡翻红,涨0.04%;随后约盘整了一个月,此间最低下行空间不到100点。 2006年8月18日,央行宣布从8月19日起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各上调0.27个百分点;21日,股指低开后探底回升,涨0.2%;当周涨幅1.57%;此后一路盘升。 2006年11月3日,央行宣布从11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6日,股指先抑后扬,收盘涨1.07%;后加速奔向2000点。 2007年1月5日,央行宣布从1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8日,股指在上一交易日收阴后继续低开,后反扑上攻,涨幅达2.49%;这之后,就是多头的第一次3000点攻击战。 以往经验不足以成为看多的理由,流动性泛滥背景不改、上市公司业绩保持高增才是多方乐观的根本原因。 资金凶猛入市最明显的迹象包括成交量明显放大、股指越升越急、振幅不断加剧;最近中国平安及前期兴业银行首发A股冻结资金达到万亿级别。已公布业绩的百余家上市公司整体收益达到两位数的增长率。 不过,谨慎的观察人士对央行调控举措表示出担忧。 “无疑,这是央行继续调控过剩性资本流动的动作,虽然在加息问题上央行一直显得犹豫不决,虽然本次提高准备金率也属温和调控,且并不完全针对股市,但来年继续调控的基调却因为这一消息奠定了。如此,则重仓过节的投资者便不能不有所担忧。”资深观察人士侯宁向新浪财经表示。 尽管反复强调央行对包括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只能到达“关注”程度,但易纲也善意提醒,“理论上说,紧缩的货币政策,比如说加息,应当说对资产价格是有所压制的,但是我们对这个问题要有一个平常心,比如说去年这五次(编者注:指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上调基准利率)都没有打压股市。是不是今后也都不打压呢?我不敢说。” 联合证券研究所所长吴寿康表示,投资者对近期有过分炒作之嫌的概念、板块还是应适当回避。
新浪财经提醒1:>>更多股市资讯点击此处查询 新浪财经提醒2:>>股市实时行情点击此处查询 新浪财经提醒3:>>直达“谈股论金”参与热烈讨论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