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刘燕:专业人士质疑上市公司造假应通过专业渠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1日 16:10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近日,新浪财经就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及其衍生话题对话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燕。刘燕认为,专业人士质疑上市公司造假这一值得倡导的行为应该通过专业渠道。

  以下为刘燕的精彩观点: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普遍不具备足够财务分析能力,在监管层没有能力全面监管的情况下,市场需要有大量的财务专业人士出来指出、质疑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在现有条件下,应该鼓励这种方式。正如很多年前,银广夏造假案正是媒体首先揭露出来的。之所以有这样的客观需要,不是法律鼓励不鼓励的问题,主要是市场分工的要求。

  另外一方面,在传播渠道上值得商榷。这样的“质疑”是应该在大众传媒上发表,还是在专业领域发表?

  市场并非完全理性的,投资者与机构的辨别能力是不一样的。基金等机构具备足够的专业辨别能力,而投资者往往是跟随市场,作出一些非理性判断。

  如果质疑性的文章过于片面,不够完整,这样的文章发表在专业渠道会更合适,先经过专业渠道讨论、辨别。

  申草他们其实很早就写类似文章了,而这一次股价及市场反映比以前更加敏感,除了跟这两只

股票是“牛股”有关外,还因为,现在的媒体,包括你们新浪财经的影响力量要比以前更大了,明显的例子是,现在有传递效果更强烈的博客等新兴传播方式。

  因此,我不赞成通过大众传媒传递这样的信息。例如,可以通过交易所、通过管理层,通过机构内部专业刊物等。尤其是观点并不全面的时候更是如此,只有通过这些专业渠道,那些带有作者本人感情色彩的或者非常煽情的内容才可能被受众充分过滤、理解,作出判断。

  举一个例子,假设我在天安门广场遇到一个身上藏有炸弹的“恐怖分子”,我是下意识大声呼喊,还是悄悄告诉武警?如果我大声叫了,可能就引起广场人群的恐慌,造成的影响可能远比那枚炸弹更糟糕;又或者说,假设我看到的根本不是炸弹呢?所以说,大众媒体的放大效应可能令事情产生更糟糕的影响。扣的“帽子”越大,放大效应越大。

  单从法律角度讲,申草是不是违法了呢?我认为倒没有。仔细分析,他操纵市场吗?没有。他散播虚假信息吗?没有。有证据证明他有内幕交易吗?也没有。任何现有的指控都并不适合。目前的法律在这一方面并没有一个相应的明确界定。指控谁都不合适。

  刘姝威很多年前揭露的“蓝田神话”最先是在内参上刊登的,这是比较慎重的方式。申草他们出的东西很快,但“萝卜快了不洗泥”未必是好事。

  从目前网民的反应看,其实可以看到,他们对“申草”是有很高期待的。监管者实际上不是没有行动,而是力量不够。

  最后,上市公司资金链状况其实是有阶段性特征的,所以一些上市公司造假也具有阶段性,往往是“挺”过去一段就好了。这样的结果是,当你去查的时候,你会发现可能已经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相关背景:申草捅开“马蜂窝”

    相关链接:新浪财经对话财务法律媒体专家谈申草现象等实录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7,1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