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证券坎坷创新试点内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2日 16:10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莫 菲 上海报道 面对外界沸沸扬扬的“20亿亏损”与“风险券商名单”传言,遇到经营压力的海通证券终于迈过了创新试点这道门槛,具体负责此事的李明山总裁劳苦功高。
“这并不容易,在今年2月评审会上,海通证券只是‘有条件通过’,”某知情人士表示,“当时,影响海通证券顺利通过评审的原因是2004年度公司财务报告中的巨额拨备没有经过股东大会决议。” 这一说法,得到海通证券有关负责人的认同。 外界巨亏传言是否与拨备有关,究竟是什么困扰海通证券顺利通过评审? 有条件通过 2004年11月29日,海通证券总裁李明山在北京向中国证券业协会递交海通证券申报创新试点公司的材料,而某媒体封面上刊登着“海通证券惊爆20亿巨亏”字样。 至此,业内对于海通证券亏损的猜测变得更为公开与白热化。“这篇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海通的声誉,甚至创新试点的评审。”某参加评审会的人士回忆当时的情景。 今年2月,在海通证券创新试点评审会上,海通证券提交了截至2004年10月31日的专项审计数据与未经审计的2004年年度报告。 未经审计的2004年资产负债表显示,截至2004年12月31日,海通证券的未分配利润为-29.57亿,这一数字的年初额为-28.98亿。 事实上,在2003年经审计的财务报告中,海通证券反映的期末未分配利润为5990万元。这表明,在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后,海通证券计提拨备了29.579亿以前年度财务报表未反映的损失。 “在新旧会计制度衔接的第一年,对于以前年度产生的资产减值损失,监管部门允许券商调整以前年度的财务报表,将这部分的计提亏损抵扣在年初的未分配利润项目上,而不反映在当期净利润中。反之,当期发生的减值损失是要抵扣当期利润。”南方证券某财务经理告知其中的道理。 而近30亿的拨备似乎不能令评审会满意。 “部分参会人士认为,关于海通证券财务报告中的巨额拨备,没有股东大会决议,这表示股东没有书面认可拨备的情况,”某与会人士透露了会上的一些意见,“一定要股东在决议上签字。” 于是,海通证券的第一次创新试点评审在内外压力下没有顺利通过。中国证监会与协会对此的外部统一口径是“有条件通过”,要求海通证券尽快补一份股东大会决议。 海通证券有关人士有些无奈,“之前公司曾经在股东大会上通报了拨备的情况,只是当时没有形成决议,没有股东的签字。” 审计前后差11亿 海通证券的一切纠纷均是围绕着海通证券以前到底有多少亏损展开。 2003年3月28日,海通证券通过创新试点的一个月前,上海立信长江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海通证券2004年度的审计报告。这份经审计的报告在银行间市场的公开终于掀开了海通证券的面纱。 前后只差两、三个月,对于同样是2004年度的财务情况,审计与未审计报告的未分配利润数额前后相差11.49亿。 截至2004年12月31日,海通证券的未分配利润为-41.06亿(经审计),未经审计的数字是-29.57亿。这表明此前海通证券少计提拨备11.49亿损失。 根据经审计2004年财务报告的解释,按照变更后的新会计政策,海通证券对以下科目的年初数进行调整:增提坏账准备190325.21万元,自营证券跌价准备90725.22万元,长期投资减值准备11249.06万元,无形资产(含交易席位费)减值准备852.02万元,抵债资产减值准备849.73万元。 此外,公司还按规定一次性摊销开办费余额109.63万元,确认预计负债4261.38万元,预计受托投资管理业务的或有损失准备111423.40万元。 追溯调整后累计影响公司2004年初资产总额减少397014.78万元,负债总额增加13627.81万元,所有者权益减少410642.59万元,其中未分配利润减少392801.36万元,一般风险准备减少1724.57万元,盈余公积减少16116.66万元。 “至此,海通证券的历史窟窿基本搞清楚了,差不多是40亿,”上述南方证券财务人士称:“截至2004年底,海通证券剩下的所有者权益为46.31亿,几乎是原先总股本87.34亿的53%,这笔损失要股东们承认并接受。” 除了未分配利润有较大差异,海通证券2004年净利润也从未经审计的187万元,下滑至-2.34亿元,业绩变脸的原因是当年的资产减值损失中自营证券跌价准备增加了2.76亿元。 此外,审计后,海通证券的受托投资由12.97亿变为0。 “这是因为海通证券把受托理财的股票全部卖掉了,”海通证券有关负责人表示他的担心,“不卖,在这种市道下,我们还要继续增加损失。” 经仔细对比,不难发现,审计前后,海通证券资产“按市值计算的自营证券多了6.58亿”,负债“卖出回购证券款(国债回购科目)多了10亿,长期应付款多了4.65亿”。 南方证券人士分析,“有可能海通证券把一部分受托理财证券转为自营证券,比照借款业务处理。” 类似海通证券,股东蒙受重大损失、审计前后业绩大相径庭的券商绝不是少数。 65家在银行间市场披露信息的券商近日完成了年报审计信息的披露。令人担忧的是,券商净利润普遍缩水,有些甚至从赢利转为亏损。例行的审计工作缘何使得券商年报大变脸?这一问题值得深思。 “导致券商业绩变脸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国泰君安研究所人士介绍。 内部原因是对各项收入的确认、各项计提准备充分与否、案件诉讼的或有损失情况、资产管理业务带来的真实亏损,券商与注册会计师的拨备判断标准不一。 而外部原因则是,今年年初,监管部门就在开展券商自查摸底的同时,对券商的审计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加上上半年陆续进行的现场检查工作,券商的问题开始更多地暴露出来。 “如果说审计前后拨备数额相差几个亿还算正常,那么海通的差异值得深思,”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人士称,“审计前后差异过大,首先说明公司信息披露存在欠缺,对于报表核算及审计的严肃性认识差。” 不少券商人士曾无奈地表示,管理层加大自查摸底的力度后,公司发现了更多的问题。但出于维持公司的市场形象、防止客户挤兑的目的,所以对报表进行了一些粉饰。另外,去年为申请创新试点资格,也“不得不”对报表做了一些适当的技术处理。 说服股东 “为申请创新试点资格而粉饰报表,应不会发生在海通证券身上,”国泰君安研究所人士分析。 按照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关于从事相关创新活动证券公司评审暂行办法》,未审计时,海通证券的流动比例(1.96)、净资本/净资产比例(73.2%)等指标均超过了标准,而且审计后的数据(流动比例1.66与净资本/净资产比例80.78%)也达到了要求。 “证监会没有规定出现历史亏损的券商不能申报创新试点资格,反而证监会再三鼓励券商多提、提足减值损失,摔掉历史包袱,使券商能轻松上阵,”该人士质疑,“那么海通不粉饰报表也可以通过创新,为什么不拨备干净,要留拨备不足的尾巴呢?” 上述知情人士分析,拨备损失是要股东买单的。多提一点,提足一点,股东就要多损失一些。显然,海通证券担心的是股东大会通不过,它既想保住创新资格,又要保证股东们同意。 对海通而言,要把历史窟窿的真实家底集中向股东们亮相,的确很难。“没有持续的投资回报,还要股东们认可与接受巨大的投资损失,股东也要计提投资损失,股东们能一下子同意并签字吗?” 在说服股东上,总裁李明山功不可没。 2月,在创新试点评审“有条件通过”之后,总裁李明山带队到各家股东做工作,阐明公司的经营情况与困难,希望股东们予以支持。 海通证券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在得到股东方的认可之后,公司又开了临时股东大会,通过了2004年度计提拨备的决议。” 而在创新试点正式通过前的一段日子里,总裁李明山长时间扎根北京,与有关部门多方协调,终于在4月底迎来了创新试点的资格。 重获新生 创新试点资格对海通十分重要,尽管它不能马上改变海通的经营亏损情况,但它足以向客户或市场证明“海通不是一家63家黑名单中的高风险券商。”这将极大有利于海通证券融资、创新产品的开发工作。 “而在去年10月,当63家风险券商名单在业内流传时,银监会曾做窗口指导,要求银行防范券商风险。一度,海通证券的拆借较为紧张。此后,在上海有关部门的协调下,农行同意给海通证券维持资金拆借,前提是海通证券以上海的房产做抵押。”一些券商资金管理部人士曾提及此事。 西南证券人士表示:“是否能生存下来,对每家券商都很重要。监管部门的最新表态是1/3券商做创新试点,1/3券商是规范类,另外1/3券商将被处置。谁都不愿意落在最后1/3里。” 当然,大多数券商人士坦承,在大市普遍不好的情况下,券商的生存状况很差,因此不如将业绩做实在了,将问题全部暴露出,争取做好孩子的机会,继续隐瞒反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暴露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未知的黑洞。 2005年5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召开“证券公司发展座谈会”,邀请了创新试点券商有关负责人参加,畅谈如何改善证券公司目前的生存环境。 “清查和暴露问题并非目的,如何在两年内解决券商问题才是根本目标。”国泰君安研究所人士认为,“暴露问题,同时也夯实了基础,在有关部门的集体支持下,有利于券商刮骨疗伤,走出低谷,重获新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