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上海国资》2005 > 正文
 

上海国资:拓展投资渠道 国企投资股市有望正名(3)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31日 18:03 上海国资

  第三,相应的主管部门应加强协调管理和监督。

  目前对于国企资金入市的具体方式方法、操作程序等还存在一定时滞,如何审批?由谁审批?权责如何界定?怎样监管等至今都没有一个明晰的答案,然而这是起码的游戏规则问题,也是国企资金入市最大障碍。

  就动机而言,禁止国企炒股的根本原因在于尽力避免国有资金在股票二级市场投资过程中可能遭受的损失,但由《证券法》来限制国有企业投资对象的做法,却有“越俎代庖”之赚。而参照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机构的入市条例,其均由社保基金理事会和保监会等主管监管部门协同证监会制定相应的入市细则,予以制度化、体系化,因此,笔者建议作为国有企业的主管部门——国资委(包括地方国资局)也应积极地予以配合,早日废除禁止国企进入股市的规定,由相关部门制定操作性更强的入市细则,才是解决国企入市问题的当务之急。

  最近,有消息称,监管部门正在起草“中央企业投融资监督管理办法”——对央企“非主营业务投资”将严格管理,采取核准制,这是个好现象。

  第四,建立健全国企资金入市的风险控制机制。

  无论是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还是“三类”企业作为投资者本身,在国有资本参与到证券市场投资的风险评估防范机制建立上仍是相对滞后,一方面长期从事产业经营的国企缺乏金融投资方面人才; 另一方面权责利分配问题并没有一个清晰模式,一旦出现亏损怎办?谁负责?这类问题没解决, 企业不可能放心投入, 国有资本安全性也无法得到保障。 

  虽然国有企业对于投资股市长期“热情高涨”,但从实际效果来看,1997年以后赚了钱的国企可谓屈指可数。从多年来的情况来看,在无健全的约束和风险控制机制条件下,国有资金用来炒股票一般都效果不好,倒是全面开花的“老鼠仓”赚了个盆盈钵满。很多国有控股企业与证券公司签订保底收益协议,少则几千万元多则数亿元的资金被存入证券公司,最终被套牢的占了大多数。

  企业集团参与证券市场投资,这是资产保值、增值的机会。股市是高风险的地方,但风险对投资主体都是一样的,企业集团应该通过加强内控机制来规避风险,简单的撤资,不是很好的办法,这反而会错过配置资产的机会。

  (作者系德鼎投资高级研究员)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国企入市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