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欣

  6月以来,已有18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关于董事长倡议员工增持股票并承诺兜底的公告,这其中不但出现了连上市地位都难保的ST股,甚至还有承诺10%保底收益的土豪式“兜底”模式。不过本报全媒体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部分投资者对此并不感冒,认为承诺不靠谱的投资者居多。而该概念股近日也从短期的股价飙涨变为平淡无奇。上周末放大招的骅威文化昨天股价也是高开低走。

  “兜底股”惊现保底10%收益

  6月11日晚间,骅威文化公告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副董事长、总经理郭祥彬倡议全体员工买入骅威文化股票,并承诺如果员工净买入骅威文化股票在持有期间(达到12个月)收益不足10%的,由其予以补足。公告中还明确了各类员工本次增持公司股票的额度上限。

  本报全媒体记者粗略计算,若每名员工均按照增持上限进行买入,按照公司员工人数以及最高增持上限来算,增持金额将在9110万元~14510万元之间,那么老板补偿的金额就至少在911万元~1451万元之间,另外还要再补偿10%的收益,这无疑是一笔巨资。

  然而记者在采访调查中发现,半数以上的网友都认为这种增持就是忽悠。“这些喊话兜底增持的,没有几个有诚意,公告时没有实施细则,没有约定亏损补偿细节,一年后谁知道什么情况?实际操作可是随时变更兜底条件,不在职的享受不到,在职的谁敢和自己老板较真。”有网友表示。

  据Wind资讯统计,6月以来,已有18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关于董事长倡议员工增持股票并承诺兜底的公告。除了董事长出面承诺对员工增持兜底,还有不少公司发出以控股股东、实控人名义来号召员工增持公司股票的倡议公告。这样加起来有近30家公司用不同口吻号召员工增持。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兜底”概念推动下股价大涨,也为机构提供了很好的“逃离”机会。方直科技在6月2日发布相关公告,当天就有两个机构专用席位分别卖出了2262.84万元、891.02万元,分别占到了总成交额的12.89%和5.08%。6月5日,宝莱特发布公告当天,也有机构专用席位卖出了1421.73万元,占到了8.67%。

  质押高危股兜底最不受待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投资者普遍对于质押比例高的上市公司兜底行为最不认同。大部分投资者担心,这些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等倡议人是否会利用股价反弹进行减持?他们是不是为了缓解股价下跌带来的质押风险才倡议员工持股的?这些倡议人如何保证对兜底增持的履约,是拿出现金做保证还是用房产等做抵押物?虽然现在深交所提出了兜底增持信披要求,公司要明确列出补偿方式和资金来源等,但是一年后的情况的确是没有任何可以保证。

  例如,截至目前郭祥彬持有骅威文化股份中处于质押状态的股份占其所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89.78%。如果股价持续下跌,不但控股股东补充质押的压力会更大。而且该公司控股股东补充质押的股份数量则会越来越有限。

  更为重要的是,“兜底式”增持究竟能不能维持股价长期稳定仍是未知数。一私募人士表示:“虽然目前部分发布了‘兜底’增持公告的公司股价出现了大幅上涨,但实际上这是在弱市的背景下,炒作资金一拥而上的结果,一旦出现其他热点资金分流,股价可能会回到原点,相关公司的股权质押风险仍然无解,那么一年之后的坑又由谁来填呢?”

责任编辑:马秋菊 SF186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