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1月16日06:48 南方日报
 
郭家轩

  投资时评

  郭家轩

  自2016年四季度开始,IPO发行力度和发行速度开始逐步加大、加快。进入2017年后,监管层几乎在以每周一批、每天3家左右的节奏,高速推进着新股发行。

  针对IPO提速,有观点认为,为实体经济注入资本是股票市场最基本的功能。股票IPO的加快,不仅有利于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同时能够不断地给市场增加新鲜血液,逐步将估值偏高股票的资金转向新股,慢慢地挤掉估值泡沫,让估值回归合理,进而改善整个股市的环境。

  上述观点不无道理。归根结底,关键在于股票发行的速度要保持一定的节奏。适度加快新股发行速度与加强上市核查并举,可以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也有利于间接引导民间资本流入股权投资领域和实体经济领域,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如果两家交易所场内市场没有新股发行,市场就没有了“活水”;但反之,发行速度过快,则很可能会给二级市场造成一定压力。

  首先,高速IPO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产生过量的融资需求。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A股沪深两市合计IPO的数量是227家,创出了2012年以来的新高,融资规模1496亿元人民币。

  但需要注意的是,没有明显、持续增量资金入市的大背景下,即便新股IPO时融资的额度不算大,但发行过快却再度对A股市场形成了“抽血”效应。

  众所周知,“IPO堰塞湖”是近几年摆在A股面前的一大难题。2015年底证监会重启IPO并大幅提速,也正是为求能够快速化解这一尴尬。而且,在化解“IPO堰塞湖”的问题上,证监会也采取了诸多举措,比如对二级市场的再融资已愈发趋严,以及打新无需存留资金等,都是为IPO腾挪空间,以及减轻“抽血”效应。

  其次,对于投资者而言,由于发行提速,虽然每日都有新股进行申购,但是能幸运打中新股的投资者并不多,部分新股的赚钱效应也越来越小。而从指数的表现来看,IPO速度较快的中国市场却远远落后于海外其他市场。对比美国来看,在美股117年的时间里,合计上市的股票数量目前是5449只;而A股在过去的26年中,合计的数量已经达到了3187只。也就是说A股只花了四分之一的时间,就发行了美国接近60%的股票数量。在2016年全年指数涨跌幅来看,涨幅排在第一的是俄罗斯RTS指数,全年涨幅51.27%,英国富时100指数、道琼斯工业指数、台湾加权指数涨幅均在10%以上,而创业板指、深圳成指和上证指数排名靠后,全年分别下跌28%、19%和12%。

  另外,IPO的过快提速,也为日后的限售股解禁埋下了隐患。从2016年来看,A股共有1145家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在二级市场上减持,参考市值共计3030.43亿元。以减持套现金额统计,1145家上市公司中减持数量超过10亿元的有68家,减持套现过亿元的上市公司涉及527家。大股东们高位套现,最终接盘的仍是中小投资者。据机构预测,2017年全年A股IPO或为320家至500家左右,融资规模在2200亿元至3000亿元水平。如果按照这一趋势,2017年新股发行数量和融资额较2016年均增长六成至八成。那么以目前整体较为疲弱的市场情形,A股能否承受这一潜在的资金需求量?如果投资者在市场中长期不赚钱,这样的发行节奏还能继续下去吗?一个失去赚钱效应的市场,还能坚持多久?

  对此,笔者认为,一方面,从目前来看,IPO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融资额度也不大。只要符合IPO的要求,这些企业都应该平等地享有在股票市场融资的权利。另一方面,新股发行还需兼顾直接融资与市场的承受度,融资功能的充分发挥更需要良好稳健的投资环境,也需要能让更多投资者可以在这个市场中有所收获的投资环境,从而形成不断的良性循环,更有利于A股市场的长远发展。

  此外,在保持新股发行节奏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改善市场环境,加大对市场不规范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大退市力度,加强对新股质量的控制,严禁新股发行过程中的造假和欺骗行为等,也至关重要。新的一年,随着管理层陆续出台对市场中长期发展更有利的措施,并且在谋求改革发展的同时,强调把防范风险放在首位,市场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相信A股市场也定会越走越好。

责任编辑:骆珊珊 SF176

下载新浪财经app
下载新浪财经app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