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26日09:14 新浪财经

  声明:此文是网友对相关事件的个人观点和分析,并非正式的新闻报道,新浪不保证其真实性和客观性,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作者:人半弓

  尽管《公司法》里规定了许多种公司,但我们这个社会上实质只存在一种公司,那就是“家业”。国企是国家的“家业”,私企是私人的“家业”。也就是说,公司的实际存在与法律规定里的种种制度要求完全不是一码事。万科股权之争时代色彩浓烈,争议各方既可以拿实际情况说事,也可以拿法律规则说事,但肯定说不到一块去。争来争去,无非是对着公司制度的缺陷开撕,猛擢市场机制不完善的痛处。

  之所以说社会上的公司实质上都是“家业”,因为“家业”是归这家主人的,用正规一点的词儿说,叫做归“实际控制人”,而不是归股东或者其他什么人的。“董、监、高”都只是个称呼,其实叫什么都可以,只要不叫“东家”就行。公司的主人明确了,对于剩下的人来说,无论是请来的还是雇来的,要求只有一条,那就是:忠心;如果再加一条,还是忠心。至于公司治理、委托代理、激励约束等等,都是花架子。哪天东家不满意了,就赶紧算帐走人,还哪有功夫扯犊子。这不就是当今市场上大多数公司的现实状况吗?

  现实的总是合理的,公司以这种方式存在自有他的道理,道理在于:如此可以确保“家业”永续,代代传承,不被“野蛮人”抢走,不被恶徒觊觎。

  回过头再说说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公司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根子是资本、产权、契约和规则,资本决定产权的归属,产权决定公司的归属,契约决定公司的运作,而这一切都需要既定的规则作保障。公司其实也是在“家业”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有很多现代公司一直保持着“家业”的本色,称之谓“家族企业”。最初是资本的社会化促进了公司制度的形成,因为公司要想扩大生产就需要从社会上不问出处地吸收资本,而资本成份的泛众化进而又催生出了以“股东”为核心的产权制度,和以“章程”为核心的公司契约制度,然后演化出委托代理制、激励约束、股权融资等等。

  在公司的这套机制里,主要问题不是“忠不忠心”,而是“有约在先”和法律规则是否完善。东家满意不满意仍然重要,但违约不违约更重要。

  合起来说就是:“家业”讲求的是血统、传承和忠诚;“公司”讲求的是资本、产权和守约。

  我们原本实行计划经济,没有公司。从计划体制到公司制度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家与国分开,承认私人“家业”的合法性,也就是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存在;第二步是将“家业”转换成“公司”,明确产权,按契约和规则办事。为此,我们做了两件大事:改革开放和建立市场经济。

  改革开放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允许多种所有制,承认私人财产的合法地位,甚至承认了“公司财产权”的独立性;建立市场经济的意思也很明确,那就是要引入公司制度,按市场规律办事。第一步走得很快很顺利,原因跟历史和人性有关;第二步走起来不那么顺,原因也跟历史和人性有关。这个说起来有点儿复杂,还涉及政治体制,就不细说了。

  总之,走到现在,形成的局面是:“公司法律规则”出台了很多,但“公司制”的理念和实质尚未深入人心。市场上比较流行的模式是“家业”做里子、“公司”做面子,一种杂合传统与现代的折衷模式,就跟其他许多领域一样。

  再说具体点:国企基本上已经完成了改制,变成了国有公司,而且把与“公司治理”有关的股东、董事、独立董事、监事、管理层等西方曾经出现过的名词一股脑全部引进,但最为核心的人事权和重大决策事项始终抓在“东家”的手里,由上级任命。人权和重大事权没了,那些引进的治理机制也就都成了摆设,独董直接成了“花瓶”,监事的职能只剩下开会。私人公司的动作模式还要更简单些:股东会、董事会、各种会的各种表决顶不上老板一句话,当好马仔的前提是永远记牢公司是谁家的。

  上市公司有没有好一点儿?我只能说:好不了多少。上市一直是融资的游戏,而不是改变公司权属的游戏,上市之后,只要没有玩太过、玩残自己,等于空手套了把白狼,谁的“家业”还是谁的“家业”。否则的话,注册制为何总也搞不起来,而证监会又怎会那样的位高权重,且一直处在风口浪尖呢?还不就是因为它手中的权力太神奇!

  形式与内容必须统一,这是基本的道理。企业“里子”和“面子”的两张皮问题,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弱化,反而越来越严重,造成很多问题。比如国企在公司改制完成之后,就有点东家失控的意思,出了很多腐败分子。万科股权之争也是这个问题的突出表现。

  为了解决问题,国家最近对国有公司和私人公司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对于国企,要加强党的领导,也就是说东家要归位。但东家如果完全坐回东家的位置,又与建立现代公司制度的方向又不相符,如何调和二者之间的关系着实是件伤脑筋的事儿。从这个角度讲,中央要求明确“党委”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是因应时宜之举。至少按既定规则办理的方向是明确了。

  对于私人公司,方向很明确,那就是一律按市场规则办事。今后如果你继续任性地只当公司是“家业”,完全不把送钱给你的小股东当回事儿,备不住哪天你也会成为“欣泰电气”,直接退市。等到了那步田地,就算你转移财产的速度很快,顶着巨大的压力过日子恐怕也不好受吧!

  总之,公司治理、产权制度、监管规则等等,这些原本被轻慢的市场理念正在逐步被强化,关键的是它们还代表着未来。“家业”形态也放仍将长期存在,但会逐渐式微。

  所以,当今时代,务实的玩家都已转换了思路。“家业”终归是自家的,这是本质,也是几千年的传统,这点理念绝对不能丢。但现代公司制度、小股东、表决权、治理结构那点事儿,也不再只是圈完钱后就摆在那儿给人看的花架子,尤其各项监管规则和写在法律里的那些条条框框更不能轻易地怠慢了。否则的话,不光要受罚,还可能有被别人用来抢走你的“家业”。弄得象王石那样。

  万科是王石的万科,王石是这样想的,他也一直把万科当成“家业”,不信你看万科目前管理层的最大特点就是对王石绝对忠诚。想当初,上市制度降临之初,王石敏锐地抓住了机遇,把万科弄成2号上市公司,一举实现了免费融资与改善企业所有制的双重目标,并且深刻洞悉公司上市不改 “家业”本色的道理,继续当定万科的主人。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对于缓解“家业”与公司制度之间的矛盾具有显著的效果,从而确保王石在无法成为大股东的前提下维持万科的“家业”属性,薪火相传。

  “君万之争”使市场规则和公司制度的法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显现,万科吃一堑长一智,引入华润作为大股东。当年的交易不得而知,但引入华润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华润把股权纯当投资用,只做债主上宾,不参与管理,不做东家,不挑战万科的“家业”性质;二是华润是国企,国家的“家业”一般人不敢来抢,后来找深铁也有这层意思。

  这么多年过去了,江山永固、基业长青。王石却也因此越来越不把公司治理当回事了,游山玩水不上班还到处显摆,甚至宝能都找上门了,还没把公司制度当回事,反而去讲情怀,那意思分明是说:万科是我的“家业”,轮不到你来!

  这么做,显然早已超出了职业经理人的本分,摆明了是老东家的坐派。

  宝能的问题是明知是在抢别人的“家业”,却非要拿公司制度说事,满以为有了资本,然后就可以产权、股东、董事会地一路走下去,然后自己当东家,踢走王石或把王石削为伙计。王石不用将心比心,也明白这个理儿,所以死都不会同意。

  这几年,金融牌照大放光彩,拿个金融许可证之后,一样地从老百姓手中收钱的“非法集资”瞬间就变成了“资管计划”、“第三方支付”、“理财产品”啥的,利用市场监管和行业准入的捷径,一举就能挣下偌大的“家业”。手里有了牌照,说话的底气就足,似乎也突然对市场规则和公司制度推崇备至了。其实都是在玩明修栈道的游戏,损耗的始终是公共资源,经济脱实向虚跟这个就有极大的关系。

  但拿牌照和买公司毕竟还是有区别的,拿牌照是没有对手的游戏,你只要把握好了“挣家业”与“用规则”的分寸,再加上一定的实力,努努力也就拿到了。买公司却要看买的是什么公司,象万科这样优质且又被别人视作“家业”的公司,打着市场的旗号,用收购股权的方式强买,那叫“抢”!但别人的“家业”有那么好抢吗?要知道市场规则能帮人,也能整人,谁还不会停停牌,请个专家开个会?逼急了还能请律师写举报信呢!公司治理和监管规则那点曲曲弯弯,谁都清楚!

  所以,宝能的几百亿资金眼看着套在二级市场上了,有人还开始挖掘宝能的原罪了,监管部门也开始谴责了。

  其实,监管部门最不愿管的就是万科股权之争这种夹杂着私人“家业”和市场规则的事,这种事既可能触及体制的敏感之处,又面临如何向公从交待的问题,搞不好上下失守。

  但是,如果事情闹大了,监管部门就必须得出面,而且还要贯彻执行“小家服从大家,市场服从政治”的原则。王石不是要讲情怀吗?应当明白真正的情怀只有一种,那就是“政治情怀”,一种本质上叫做“妥协”的能力和一个稳定的局面。事情已经很大了,如果再这样闹下去,宝能和王石都得出局,万科归华润和深铁。我看这个可能性很大!(文:人半弓)

  (作者简介:中国政法大学研究员)

  版权声明:此文属于新浪财经网友独家供稿,未经许可,任何单位、机构或个人均不得转载。已经与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浪财经”,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相关阅读

负责任的政府不会放纵泡沫沸腾

要深刻认识到,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都不会坐视、放纵房地产泡沫的沸腾。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每到敏感时点,人们听到这样一个说法“不要担心,政府会打理一切,不会让泡沫破裂1吃过苦头的日本人说,还有比这更让人担心的安慰吗?

房价高是因为大城市住宅土地少

大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真正用于居民居住用途的土地占比还是偏低,生产建设用地占比较高。大城市住宅土地的供给不足,是导致房价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铁总年报探秘国企高杠杆之谜

从铁总一张资产负债表来看,降低负债水平和/或提高其盈利能力与改善现金流的政策选择有三:1、加大债券融资比例。2、将优质项目的国有债权置换为股权。3、将优质的高铁项目分拆上市,将未来现金流与投资者分享。

万科之战中宝能系的神奇生钱术

万科9000字举报信成了热门财经话题,宝能系调遣资金的本事也再次成为关注焦点。新浪财经“愉见财经”下面就为大家回顾分析,也是带各位“参观”一番,宝能一路上屡屡砸下大手笔资金背后的那个“弹药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