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26日15:37 新浪财经

  声明:此文是网友对相关事件的个人观点和分析,并非正式的新闻报道,新浪不保证其真实性和客观性,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作者:叶静

  在观察万科事件整个过程中,监管层感叹宝万之争监管难点是因为压力大的缘故,其实,我们发现是监管者的失职和缺位,所谓压力大,不过是一种试图推卸责任的说辞,之所以将争论双方各打五十大板,是因为不想得罪任何一方的背景。监管者的迟迟不作为,想必是顾忌得罪各个利益方的后果所在。

  至于证监会的“该管的一定要管”的官话,现实却是该管的事都没有管,或者说是监管者份内的事都没有管,说一下应当是监管者职权范围内管理的事:

  一是万科2015年12月18日,在没有实质重组项目内容的情况下停牌,涉及证券欺诈行为,而且在不构成重大资产管理费用的条件下,违规停牌长达7个月,损害中小股东的资金流动性,同时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二是停牌前6个月之内,万科大部份高管大举减持甚至全部清空所持有的万科A股票, 难道没有涉嫌利用内幕信息进行内幕交易吗。

  三是万科的两个资管计划、 跟投制度、小草计划三个激励机制,有掏空万科公司资产的嫌疑,蚕食了股东应有的权力和利益之嫌。

  四是万科本次与黑石交易定价128.7亿元的资产,是2012年华润以9亿元转让的给黑石的,时隔不过仅仅三年的时间,万科要竟然以14倍于华润卖出的价格收购,其明显有进行内幕交易和利益输送的嫌疑,过高的收购价必然损害公司和股东的利益。

  五是万科利用9000字举报信,来变相的打压万科的股价,以期达到让宝能系爆仓目的,进而保全高管层利益的行为,直接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以上说的五个方面,有那个方面的事,不属于监管者正常的业务范围?有那一件事不是监管者应当该管的事?有那一事不是属于该管的却依然未管的事?

  由于社会舆论反响实在太大了,大到实在让监管者不能再沉默时,证监会不痛不痒的谴责了一下万科管理层及相关股东。而这样的处罚方式,显然是无能平息万科之争的浪潮。

  主流媒体对万科五大违规只字不提,主管部门对万科五大明显违规未有认真的查处,无形中让万科误以为违规有理,违规合法。违规不究,让违法者为所欲为,执法不严,让违规者肆无忌惮。伤害了法规的尊严,而万科持有的违规特权,严重损害了市场公平公正的原则。

  对万科目无法纪的违规的行为,需要的不仅仅是谴责,更需要的是拿出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的诚意。对万科损害广大投资者的利益的一系列行径,需要的是不仅仅是所谓的顾全大局,更需要是对责任者相应的严罚。维护证券市场的良好经济生态。

  (作者简介:某上市公司一员工,股市中的小投资者,不持有万科的股票。)

  版权声明:此文属于新浪财经网友独家供稿,未经许可,任何单位、机构或个人均不得转载。已经与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浪财经”,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相关阅读

负责任的政府不会放纵泡沫沸腾

要深刻认识到,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都不会坐视、放纵房地产泡沫的沸腾。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每到敏感时点,人们听到这样一个说法“不要担心,政府会打理一切,不会让泡沫破裂1吃过苦头的日本人说,还有比这更让人担心的安慰吗?

房价高是因为大城市住宅土地少

大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真正用于居民居住用途的土地占比还是偏低,生产建设用地占比较高。大城市住宅土地的供给不足,是导致房价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铁总年报探秘国企高杠杆之谜

从铁总一张资产负债表来看,降低负债水平和/或提高其盈利能力与改善现金流的政策选择有三:1、加大债券融资比例。2、将优质项目的国有债权置换为股权。3、将优质的高铁项目分拆上市,将未来现金流与投资者分享。

万科之战中宝能系的神奇生钱术

万科9000字举报信成了热门财经话题,宝能系调遣资金的本事也再次成为关注焦点。新浪财经“愉见财经”下面就为大家回顾分析,也是带各位“参观”一番,宝能一路上屡屡砸下大手笔资金背后的那个“弹药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