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25日09:32 新浪财经

  声明:此文是网友对相关事件的个人观点和分析,并非正式的新闻报道,新浪不保证其真实性和客观性,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作者:黄群斌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一句话是用血和生命换取来的经典句子,若当年司马迁没有经受过金钱与生命的考验,或很难写作出这一经典句子。司马迁在《史记》谈了自己对金钱的认识,他认为天下人为了利益而蜂拥而至,为了利益各奔东西。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劳累奔波乐此不彼,甚至不惜以命相搏(很多人在理解原句时,只从表面上理解句子本义,没有从司马迁的人生经历来体会这一句话的话外之意,对照后文,司马迁描述了各种情况,笔者认为这句话的意义包涵有“利益之战,人们有可能会以命相搏”。)

  今天,我来晒一晒万科事件参与者的各种利益,为什么非谈利益呢?这一场商战因利益而起,笔者预期有可能会因利益而妥协或结束这一场持续一年多的商战。

  一、关于我和我的观点

  我本来与这场商战没有任何的利益关系,当我写作了《资本市场只能谈规则,万科三大违规行为需要追责》,热议超过我的想象,令人欣慰的是多数评论者认为笔者是正确的,令人遗憾的是,有一部分人有情绪地说我是“宝能雇佣的吹鼓手”、“宝能的狗”、“宝能的水军”,还有人说我是“一毛”,确切地说,我与宝能没有一毛钱的关系。笔者保证(也可以用“发誓”这一个字眼),我是“万宝商战”之外的人士,不会从这一事件中获取任何利益,我立求自己的言行是“客观独立”,但不排除因为我的认识能力或其他条件影响我的“客观独立”,在写作过程中存在某种错误,或有偏见地陈述,或诠释相关内容时出现臆断。

  因能力有限,定有不是之处,还望理解和多多包涵。若网友能指正,不胜感激。

  二、万科事件中的利益者

  万科事件中的利益者,包括万科管理层,华润集团,国资委,深圳市政府,深圳市国资委,深圳地铁集团,深圳宝能系,安邦保险,中小股东,以及这些利益者背后的相关机构或人士。比如王石、郁亮、姚振华、傅育宁等。

  三、先扒一扒王石

  1、王石喜欢吹牛逼

  喜欢吹牛逼的人,容易留下漏洞。王石的漏洞,我在另外一篇文章说过。这里,从王石“最骄傲”的地方谈起。王石常说自己不行贿,万科不行贿,他说:“做令人敬佩的事业,绝不行贿”。他一次与新闻媒体交流中说,他给自己和万科立下规矩:绝不行贿。2015年3月19日,由新华网·思客全新打造的精品栏目《思客讲堂》正式推出。万科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王石成为做客讲堂的首位大咖嘉宾。王石在这次交流中说:“整个社会流行的问题不是行贿,而是根本不相信你不行贿。”他认为,不行贿的企业是可以生存的。事实上,又如何呢?

  万科的王石有没有行贿过呢?我们先来看一段往事,“王石的行贿往事:两条烟讨要火车皮。”1983年,王石做饲料生意,为了要到计划外的火车皮,让手下的小伙子去给负责的货运主任送礼——两条烟。后来,货远主任没有收受他的烟,却给了他需要的。这成为王石到处吹牛逼的故事。世界上从来没有白得的好事,那一个货远主任真的是白送火车皮给王石的吗?谁相信,谁就是二B。一个货远主任大,还是局长大?当然是局长大啦。要知道,王石的父亲王辉是柳州铁路局的局长。

  或许在王石大人的眼里面,只有送钱才是行贿。笔者对行贿的理解是,行贿是不仅仅指送钱,包括送资源,送礼物,送别人需要的东西,或是其他潜在的交易均是行贿。王董事长,请对照一下这个行贿的概念,您敢说没有行贿吗?在火车皮很难搞的时候,你为什么能搞定,想一想吧。没有人为你卖关系,就你王石努力,就你好看吗?就你比别人优势吗?显然不是。

  这样“追究”王石的过去,好像有一点不好(或不道德)。有些变味。好像是为了打击王石而写作本文。是的,没有人有权调查王石的过去。王石可以一直坚持下去,一直说自己从来没有“行贿”过,成功完全靠自己的努力,我想,有一点思考能力的人,都不会轻易相信王石的片面之词。

  2、王石曾经有一个光荣退出的机会

  王石曾经有几个好的光荣退出博弈的机会,但是他没有选择退出。为什么没有选择最有利的退出机会?或许王石是有苦衷的。

  王石不愿意退出,除开显性的巨大利益之外(信托持股或其他合法的利益),或许背后有其他不能见人的其他利益。万科集团的项目和资源非常多,这中间有没有灰色的利益交易?谁敢说没有?据说万科有小金库,或者其他的问题。某一个人说,希望万科能经受得住考验。这个考验是什么,却没有说清楚。笔者不希望万科有这样的“黑暗”。(此处有删节)

  四、再扒姚振华

  低调的人的漏洞往往不容易被外人知道。姚老板的厉害在于稳健,又不失攻击性,这种人非常厉害,特别是企业家。姚老板的漏洞比较少……

  在网络上搜索了关于“姚振华”的信息,竟然看不到一条不利于他的信息。要么是他非常低调,要么是他的公关能力非常强大。关于姚振华的优点,在这里就不说了。

  有人说姚振华“家门口的野蛮人”,我怎么就没有感觉到他多坏呢?说一句心里话,如果他是“野蛮人”,我甘愿做他一样的人,低调,务实,简单,把事情做到极致。

  五、深圳市政府的利益

  深圳市政府肯定是希望辖区内的企业能良性竟争,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出现万宝之争时,据说深圳市政府有关领导约见了相关利益方,希望实现完美的解决方案,以免减少不必要的恶性纠缠。深圳市政府在自己的权限上是尽力的了,但是商业的竞争超过了当地政府所预期。深圳市政府在这一件事情上面的“主导”力量不足够,因为这里面有一个深圳市政府不敢得罪的央企华润集团。

  万科管理层在引入深圳地铁集团时的方案是存在问题的,因为方案对深圳国资委是有利的(万科管理层或重组策划者有一点讨好深圳市政府的味道),自然伤害了华润集团的利益。这是华润集团反对的主要原因。若是在设计方案之初,客观地了解了各方主体利益方的想法,或不会出现重组失败的不利局面。

  现在是一个法治的社会,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均一定要遵循法治规则,在这一个特定的社会阶段,深圳市政府也无能为力。深圳市政府个别领导在这一个局面下,不能随意作出行政性的决定,因为他个人不敢承担相应的责任,也承担不起这样的责任。

  六、华润集团的利益

  华润集团的利益是国家的利益,相关负责人,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傅育宁是经中共中央组织部(中组部)多番考核后才任命其担任华润集团董事长,中央对其是信任的,自然,傅育宁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必须为华润集团的利益负责任。有人说王石没有热傅育宁的屁股,这是低俗的说法。傅育宁不会凭某一个公司的董事长对他个人的好恶而决策的,他必须基于华润集团的利益而作决策。

  万科重组方案为什么遭到华润集团的强烈反对,最简单的最直接的原因便是利益因素。该重组方案不利于华润集团,对于华润来说,大股东地位的不断下降是个难以接受的事实。

  从大股东角度来说,股权最大化、利益获得最大回报是最重要的。万科推出的重组方案明显有违背华润集团利益需求的方案。故,华润集团反对该方案,并于6月18日发布正式公告,华润集团3名派出董事对预案投了反对票,并质疑决议已获通过的合法性,对万科没有事前认真考虑董事意见就发布议案已获通过的公告表示强烈不满。华润称,万科发布公告前未通报全体董事是否已获得独立法律意见,也未将公告内容提交全体董事,此举严重损害了董事的权利和董事会的尊严。 

  七、宝能系的利益

  宝能系是一个有实力的机构。在姚振华的运作下,宝能系经过20年的发展,成长为一家实力厚雄的大机构。宝能系于2015年买入万科,由此引发了“万宝商战”,本来低调的姚振华成为财经类新闻人物,成为许多媒体争相报道的新闻人物。姚振华经此一战,成为与万科王石一样的知名人物。

  商业机构最基本的目的是为了利益,宝能系进入万科的目的也是如此。或许宝能系当初进入万科的目的只是“纯粹的财务投资者”,或者还有其他的利益需求。宝能遭遇万科管理层的阻击,为了争取或维护宝能系的利益,姚振华所带领的宝能系“操盘团队”不得采取一切可以采取有利手段。揭开了激战至今的商战大片,这将成为资本市场商战的经典案例。

  八、万科管理层的利益

  万科管理层是“万宝商战”(万宝事件)的最重要的利益方之一。若无万科管理层提出的所谓以赶跑“家门口的野蛮人”的“防御战”,便不会有最近一年来具有里程碑式的“万宝商战”。这一场商战是双方在法律,政治,资本等区域的较量,可以说精彩万纷,其博弈过程,惊险万分,博弈双方使出各种手段。比如说,万科管理层为了利益,违规提前公布相关的信息,这说明万科管理层企图在这场商战中赢得利益,做好另一种心理准备,即便是输了,也要让对手付出代价。由此可见,万科管理层在这一场你死我活的商战中的态度。这一种态度折射出来的便是背后隐藏的巨大利益。

  万科管理层绝对不是为了中小股东的利益而战,肯定的是,他们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战。那万科管理层有那些利益呢?除开公开的显性利益之外,估计在数千亿元的交易项目中,存在不少外人看不到的利益。以前,万科的大股东华润集团放手让万科去做,对其中的利益也没有插手,这让万科的王石很高兴,据说王石给以前的华润集团的评价是“最好的大股东”。

  笔者无法计算万科管理层在万科中占有的直接利益和间接的利益是多少,但肯定的是,利益非常大,大到他们不想离开万科。

  九、中小股东的利益

  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是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资源,中小投资者为资本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国家重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为此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人民日报认为,保护中小投资者就是保护资本市场。

  我国证券市场由于监管不力或监管不到位,市场违法违规,过度投机的行为屡见不鲜,因此必须加大证券市场监管。加强对证券市场运作主体的监管是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重要保证。这一点是监督机构必须重视的。

  这一场“万宝商战”中,中小股东的利益被各方多次提起,非常遗憾的是,中小投资者成为这一次“万宝商战”的炮灰。喊了很多年的“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这次“万宝商战”中的中小股东的利益被伤害了,中小股东如何维权呢?估计是不了了之。

  十、基于利益妥协的解决方案

  商战可以在市场规则的约束下结束,也可以在参与各方的妥协下结束。一切的讨论或分析应围绕找到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方显现其相应的价值。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商战的起因,若要终结这一场恶战,需要利益各方接受妥协的方案。为此,提出一个解决“万宝商战”的折中的方案。

  这或许是一个让各方可以勉强接受的方案:1、中心条件是“万科收购深圳地铁的相关资产,原有方案中的资产的估值下调至300亿元,股份发行价18元/股。”此方案与原相方案(万科H股6月17日在港交所公告,公司发行股份购买深圳地铁集团持有的深圳地铁前海国际发展有限公司100%的股权,资产预估值456.13亿元,股份发行价15.88元/股,向深圳地铁集团发行28.72亿股。)相比,在下设计的方案可以让更多的利益方受益。2、万科管理层进行改组,董事会人数定为13人,董事会的董事席位分别是宝能2人,华润2人,深地铁集团2人,安邦保险1人,万科高管2人,独董4人。3、现万科管理层主导的信托基金退出,这是威胁大小股东的地雷,必须去掉。4、万科管理层以下的员工保持一年以上的时间不变动(违规或没有达到相关业绩的例外)。

  此方案可以有效解决当下无效的恶斗,降低万科本身的风险,以及整个市场的风险。当然这一个方案需要各方有所妥协:万科管理层要妥协,比如撤退相关资本,减少董事会所占席位;宝能系要妥协,接受多个大股东共管万科;华润要妥协,接受各方共赢的事实;深圳市国资委要妥协,在资产估值上作一点让步;以及其他各方利益参与者均要妥协。这是一个多方妥协方能创造多赢的方案。

  上述方案是一个以求各方利益最大化的构思。若一方企图自己集团利益最大化,则此方案不会变成现实。若各利益方(特别是指大的利益方)不愿意让步,万科商战势必还会持续下去。

  商业的目的是为了利益,而不是搞死别人。希望那些决策者明白一点,没有必要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搞死别人,各退一步,各方的利益才能保住。若一定要搏一个你死我活,有可能最后输掉的是自己。(正在博弈的参与者往往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所在的利益集团一方一定会取胜。)

  追求利益最大化,注定了商战会继续下去。万科管理层若无诚意,这一场商战只能等待司法的介入或政府强制性的行为。

  历史会记住成功者,特别是理智的成功者。每一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需求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方案,但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忘记了自己或企业的社会责任,若为了一己之利,导致整体参与者的多输,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博弈,至少,对社会或市场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作者简介:黄群斌,投资人,出版多本投资书籍《看透交易》、《股市通鉴》等。)

  版权声明:此文属于新浪财经网友独家供稿,未经许可,任何单位、机构或个人均不得转载。已经与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浪财经”,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相关阅读

负责任的政府不会放纵泡沫沸腾

要深刻认识到,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都不会坐视、放纵房地产泡沫的沸腾。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每到敏感时点,人们听到这样一个说法“不要担心,政府会打理一切,不会让泡沫破裂1吃过苦头的日本人说,还有比这更让人担心的安慰吗?

房价高是因为大城市住宅土地少

大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真正用于居民居住用途的土地占比还是偏低,生产建设用地占比较高。大城市住宅土地的供给不足,是导致房价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铁总年报探秘国企高杠杆之谜

从铁总一张资产负债表来看,降低负债水平和/或提高其盈利能力与改善现金流的政策选择有三:1、加大债券融资比例。2、将优质项目的国有债权置换为股权。3、将优质的高铁项目分拆上市,将未来现金流与投资者分享。

万科之战中宝能系的神奇生钱术

万科9000字举报信成了热门财经话题,宝能系调遣资金的本事也再次成为关注焦点。新浪财经“愉见财经”下面就为大家回顾分析,也是带各位“参观”一番,宝能一路上屡屡砸下大手笔资金背后的那个“弹药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