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人民日报:白酒股毁灭1000亿市值买来什么教训

2012年12月10日 06:52  人民日报 

  萧然

  受酒鬼酒塑化剂事件影响,股市上一向坚挺的白酒板块瞬间垮塌,仅11个交易日,市值就蒸发掉1009亿元。其中,不仅肇事企业酒鬼酒股价受到重挫,不到10个交易日跌去近43%,而且行业龙头企业茅台、五粮液无一幸免,两家企业市值蒸发均超过250亿元。

  酒鬼一家企业就让原本是中国股市中最稳定、最赚钱的酒业板块“见鬼”,甚至拖累整个中国股市重回“1时代”(跌穿2000点大关),代价不可谓不大。那么1000多亿元的代价,让我们买到了怎样的教训呢?

  首先,食品安全是所有食品企业的“高压线”,无论多么强大的企业都碰不起。

  塑化剂事件爆发后,曾有所谓行业权威部门出来“消毒”:只要每天不喝下一斤酒,塑化剂不会影响健康。但是,事实证明,如此解释过于苍白无力,它就像一根稻草,根本无法撑住下滑的战车。

  不是消费者听不懂“权威”的话。虽然的确没几个人一天能喝下1斤酒鬼酒,但问题的关键是,为什么和酿酒风马牛不相及的化工原料会跑到酒杯里?在经历了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等多轮化工原料近乎饱和的轰炸后,消费者对国内食品业的信任已经非常脆弱,因此,哪怕这些东西真如专家所言,不会对健康造成实质性危害,也很难让消费者买账。三聚氰胺已经让中国的奶业至今一蹶不振,那么,自认为强大的白酒业如果不能吸取教训,还要以身试法去触碰食品安全这条“高压线”,重蹈奶业覆辙就不是没有可能。

  其次,所谓“潜规则”,绝不应该成为行业规则。

  当初的三聚氰胺事件曝光后,就有业内人士揭露,添加三聚氰胺早已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是“潜规则”,绝非三鹿一家企业所为。对今天的白酒塑化剂事件,又有人怀疑,不排除为了酒的口感等目的,人为添加的可能。而且也非酒鬼一家企业这么干。

  对如此置消费者健康于不顾的“发明创造”,在行业内一露头,同行就应该“零容忍”,应该人人喊打、人人得而诛之。但可悲的是,同行不仅不揭露、不批评,甚至还纷纷效仿之。正是这种道德的集体沦丧,让行业人士对恶行不仅熟视无睹,甚至同流合污。因此,这些所谓的行业“潜规则”一旦暴露于众,倒霉的就绝不仅仅是昨天的三鹿和今天的酒鬼,赔掉的搞不好会是整个行业。

  说到此,又不能不说到监管。和当初的三聚氰胺一样,一些部门再次强调,过去没有检测塑化剂的标准,因此很难监管。

  按照我们目前的监管思路,滞后似乎很难避免。随着那些缺乏道德底线的人化学水平的日益提高,他们还会往食品中添加什么化学元素,我们的确很难预知,他们挖空心思钻我们的监管漏洞,的确会让我们防不胜防。

  三聚氰胺和塑化剂事件提示我们,监管如果只是被动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我们就只能跟在不法分子后面,疲于应付。今天查苏丹红、明天查塑化剂,这个地球上有毒有害物质又岂止这几种,我们查得过来吗?所以调整监管思路是关键,与其规定不能添加什么,不如改为只能添加什么。凡是有害于身体健康的原材料,一旦添加皆是违法,一旦发现必予重处。而且,要罚就罚到倾家荡产,并追究刑事责任。非出此重拳,不足以重塑国人对食品行业的信心。

  而且,我们出口食品的良好品质也从侧面证明,只要也像国外食品监管部门一样动真格的,中国人完全能够生产出合格的食品。

  最后,对于所有食品企业还要说一句,仅仅遵守法律底线是不够的,我们的底线应该是道德良心。有些事情虽不违法,但违背道德良心的底线,我们也不能做。只有这样,食品行业才真正能彻底杜绝类似事件。

  道德良心的底线并非高不可攀。不少企业都高调宣称消费者是上帝。其实,不用把消费者当上帝,只要当亲人看就行了。不能给孩子、给父母吃的东西,别再往奶里、酒里添加,这就足矣!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习近平:坚持走改革开放且要有新开拓
  • 体育西甲-梅西2球破纪录 巴萨2-1不败领跑
  • 娱乐《新闻联播》出现画面错误 央视微博道歉
  • 财经网友称所送检茅台塑化剂超标
  • 科技淘宝在售多种伤人器械被指违法(组图)
  • 博客在西部建中国拉斯维加斯 如何成为名人
  • 读书莫言斯德哥尔摩大学演讲全文 专题
  • 教育大三女生写小说年入十万没男友全靠胡编
  • 育儿网购花王纸尿裤被曝致宝宝屁股过敏(图)
  • 罗天昊:衡量发展质量的五大指标
  • 西向东:大街上美女为何越来越少
  • 宋文洲:习近平不搞限行带来新希望
  • 洪平凡:欧元区危机仍是世界经济主要风险
  • 艾诚:涉嫌违纪的李春城和他的成都模式
  • 张寅:亚洲是不是下一个中东
  • 蒋锡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几大关键因素
  • 程国强:农业是什么
  • 郑风田:食品犯罪终身禁入行只是看上去美
  • 翟敬勇:还原茅台塑化剂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