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国有控股的上司公司而言,市值已成为国有资产价值的直接体现,市值考核指标的引进,成为确保上市公司国有资产市场价值保值增值的一个必然要求,而且当前的时机也已成熟。
有关部委一直在推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考核引入市值指标。早在2005年9月,国资委就在《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将市值纳入国资控股上市公司的考核体系。2006年中期,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在全国国资委系统业绩考核工作座谈会上再度提出,要积极研究把上市公司市值纳入考核的方法,不断增强企业负责人的股东回报意识和资本成本意识,不断增强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2008年6月,国资委提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业绩考核应包含市值增长率等能反映股东回报的指标。
与此同时,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也在大力推进市值考核基础建设。2006年4月,中国银监会指出,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应建立争取市值最大化的经营理念。2007年5月,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赵立新强调上市公司要开展“科学有效的市值管理”。2008年5月,中国证监会发布《股权激励有关事项备忘录1号》,明确提出鼓励上市公司采用市值指标考核。
为了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引入科学的市值考核指标,特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在设定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业绩考核指标时,除传统的利润增长和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外,增加反映股东价值的市值指标。
2、考虑到上市公司的市值除了取决于其内在价值外,还受到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市值考核指标的设定宜选择相对市值指标。
3、根据业绩考核结果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实施激励时,建议对达到利润增长和净资产收益率等传统财务指标的,实施年终现金奖励;对达到利润增长和净资产收益率等传统财务指标的同时,也完成了相对市值考核指标的,除实施年终现金奖励外,还可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或股票期权激励。
总之,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引入科学的市值考核指标,有助于增加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股东回报意识,不仅有利于国有资产净资产的增长,更有利于国有资产市值的提高。
提案三、防范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冲击的对策
当前,美国的金融危机不断恶化,不仅对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造成了冲击,而且极大地影响了世界各国的实体经济。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实体经济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率从上年的13%下降到9.0%,一年之间下滑了4个百分点,这是从1990年以来从来没有见到过的。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企业造成了冲击。首先,受金融危机影响,美、日、欧对我国的进口急剧减少,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导致我国企业出口困难。其次,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在国际市场上抬头,贸易摩擦加大,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我国企业的出口。再次,我国大多数出口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较差,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很大。此外,在2008年,因许多国外企业无法按时支付货款,形成了我国出口企业的大量应收账款。
二、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口企业造成了冲击。一方面,由于2008年下半年国际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导致我国很多进口企业刚刚与外国相关企业签订了高价协议,支付了高额货款,但是很快就遭受了价格大幅暴跌的损失。另一方面,由于在国内经济下滑的过程中,许多国内企业对进口产品需求减少,这进一步给进口企业的业务造成了负面影响。
三、美国金融危机已经在我国国内造成了横向冲击。随着时间的延续,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企业造成的冲击不断向有关的上、下游企业传导。例如,2008年,许多国内的设备制造企业向有关的进、出口企业提供了产品,但由于我国的进、出口企业遭受了金融危机的冲击,资金紧张,无法支付货款,形成了大量的国内应收账款,从而使国内设备制造业陷入了困境。
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实体经济造成的冲击,已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08年11月上旬,我们推出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了拉动内需,刺激消费,我们决定扩大投资四万亿并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目前,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大转换已经有三个多月,但是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9年1月份各项经济指标来看,我国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没有消除。其一,2009年1月份的出口增长率大幅下滑至-43.1%,进口增长率降至-17.5%,这种情况说明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企业的冲击在继续扩大;其二,2009年1月CPI下滑至1.0%,这说明市场中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不足,消费并没有得到明显的刺激;其三,2009年1月份PPI增幅已滑落至-3.3%,说明企业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在大幅缩减,拉动内需并没有产生明显效果。
面对十分严峻的形势,如何防范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冲击的问题,必须引起我国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此,我们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改变传统的投资方式。要进一步加大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从政策上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与技术升级。加大对技术创新、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投资。通过推动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可持续增长。
第二,积极刺激消费需求。一是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居民的消费意愿;二是想方设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扩大消费券的发放范围,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三是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生产新产品,创造新的消费热点;四是尽快改变房地产市场有房无市,商品房空置,交易量萎缩的状况。通过房价的下调,扩大商品房的交易量,从而进一步刺激消费。五是通过政策倾斜,切实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从而带动农村居民的有效消费。
第三,努力调整出口方向。首先,我国出口企业要努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其次,不断拓展国际市场,扩大出口范围,努力向发展中国家开拓市场,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再次,注意做好出口向内销的转化。提高出口企业产品内销的比重,依靠内需为主拉动经济增长。
第四,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及时有效的遏制经济大幅下滑的局面。我们一方面要切实保证四万亿投资资金的落实;另一方面,在当前严峻的形势下,我们有必要追加投资资金,加大拉动内需的力度,有效地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为此,我们建议,2009年应当进一步增发用于基本建设的特种国债,扩大政府债券的发行范围,适当放宽商业银行贷款额度。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有效地抵御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提案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彻底改革我国经济增长模式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我国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经济增长忽冷忽热。根据历史经验,每当我国经济增长率高于12%,经济就会过热,经济增长率低于8%,经济就会过冷。
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就会受到资源瓶颈的制约,煤电油运全面紧张,甚至引发通货膨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收紧政策进行调控。而政策的持续收紧,必然会导致经济下滑。在经济不断减速的情况下,我国人口大量增加的压力急剧加大,经济的增长满足不了人口增长的需要,从而导致经济过冷,我们又不得不采取放松的政策刺激经济。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