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牛市下半场吹响开场哨(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9日 14:50 证券日报

  此外,人民币升值也有利于抑制国内物价的上涨。进入2008年以来,人民币升值不断创新高,升值步伐明显加快。截至3月28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为7.0137元,累计升幅超过了4%。对于年内人民币升值幅度,目前市场普遍认为在10%左右。高盛经济学家梁红的报告认为,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政府容忍的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今年将达到12%;渣打银行经济学家王志浩更认为升幅要达到15%。人民币升值是治疗中国通胀的一剂“良药”,不过其效果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显现。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5%到10%,CPI在半年后能减少0.2至0.4个百分点,而三年后则可以累计下降1.5至3.0个百分点。

  对于整个亚太地区的物价走势,ESCAP专家Shuvojit Banerjee表示,中国2008年CPI增长会略高于2007年。而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通货膨胀率为4.6%,会比上年的5.1%有所下降。这会给中国的通胀上升减少外部压力。关于物价方面,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的预计是今年CPI上涨6.21%。

  此前央行的调查已显示,居民对于物价上涨的预期已有明显缓解,如果3月份CPI滑落,则会使得人们的通胀预期进一步得到抑制。在预期CPI将回落的情形下,市场对于央行加息的预期进一步减弱。我们认为,在去年六次加息后,我国央行在运用利率政策上趋于谨慎。由于美联储的连续降息,加大了热钱流入的压力,我国央行的加息空间也进一步受到限制。当然,如果3月份CPI涨幅回落到8%左右的水平,通胀压力依旧很大,央行再度出台加息政策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不过我们认为,加息对于市场的影响已不是关键因素。近期市场对于加息的敏感度已有所下降,市场已由关注加息转为更加关注未来经济增长形势的变化。而且当加息的靴子最终落地时,市场反而会因“利空出尽”而进一步释放紧缩预期,从而促使市场继续回暖。

  流动性——只是暂时离开,并没有消失

  日前央行发布的2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月份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13351亿元,同比多增8045亿元。前一段时间行情火爆,吸引了大量资金直接或者间接入市,导致“储蓄搬家”,银行一度出现过存款余额负增长的格局。换言之,也就是目前出现了明显的储蓄回流。市场上的资金总量是相对稳定的,当它们大量回流储蓄的时候,实际上也就意味着它们在主动退出投资,这确实是流动性被紧缩的一种形式。此外,存款增加的同时自然也意味着社会对贷款需求的减少。我们认为热钱聚集在了银行系统,流动性泛滥没有消失,只是暂时隐蔽了起来。资金总是要向收益高且安全的地方流动,银行储蓄利率虽然提高了,但与现在的CPI相比仍然是负利率,在负利率的背景下资金仍然流向储蓄,说明证券市场不具备赚钱效应,没有理由认为这种状况是合理的。从理性的判断出发,应该看到在居民储蓄大量回流的背后是证券市场出现了问题。

  股市不缺钱,缺的只是盈利环境和赚钱效应。因此,即使有一部分资金暂时回流到储蓄中,一旦股市好转,赚钱效应再现,储蓄存款可能会重新向股市搬家。另外,在经历2007年连续6次加息之后,特别是在美国近期大幅降息的情况下,受到不断扩大的利差、逐渐提高的人民币升值幅度预期的诱惑,仍然有大量海外热钱涌入中国。

  另外,从市场担心的限售股压力来看。2、3月份的限售解禁高峰已经过去,下半年尽管限售股市值大于上半年,而且8月份是今年的解禁最高峰,但大多是大非,实际减持压力反而小于上半年。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