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当心杭萧钢构的这种首期款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2日 11:22 中证网(来源:中国证券报)

当心杭萧钢构的这种首期款到

  □新华社记者 黄国文

  因演绎股市莫名疯狂而备受瞩目的杭萧钢构,最近几天越发疯狂,也更加莫名,让人“看不懂”:在权威监管部门宣布由对这家上市公司进行调查升级为立案调查后,其股价不但没有冷下来,反而还是涨势不止,而且持续疯涨。

  杭萧钢构这是怎么了?明明已涉嫌违法违规而被立案调查,头上高悬了一把可能被查处的“刀子”,却仍然还是有这么多的买盘抢入?

  在与一些股民接触探讨后才发现,吸引如此巨大买盘的一大关键“磁石”,就是4月2日该

股票复牌当天公司公告所称的344亿元安哥拉“天文大单”“首期采购款已经到款”。尽管这个“首期款”只占全部大单合同额的0.145%,似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却“小小秤砣压千斤”,让众多投资者深信这个大单不是“蛇吞象”,是可以实现的——“人家首期合同款不是到了么?这个合同咋还会有假?”进而在许多人心目中形成了“杭萧钢构看来并没啥问题”的概念。于是乎,连此后不久该公司接二连三地抛出合同履行的特别风险提示,也被这个“首期款到”体现出来的“实实在在”利好掩盖了。

  杭萧钢构究竟有没有违法违规?“安哥拉大单”到底是虚是实?这都有待监管部门最终拿出调查结果。不过,记者在这里还是想向那些如此相信甚至迷信“首期款到”的投资者进一言:你千万要当心!“首期款到”看似是实,却恰恰常常是有人抛出的一颗诱人上当的“钓饵”。有史为鉴——

  上世纪八十年代,浙江温州一带民间曾爆发多起惊人“抬会”大案:当时,这些地方盛行一种名叫“聚会”的民间集资方式,即由一人或几人起头,用高利吸引人投资“入会”,再把收集到的资金用于高利放贷。一些“会头”在操弄“聚会”时,将利息越抬越高,集资额也越来越大。最后,终因支撑不了而“崩会”,“会头”要么卷款而逃,要么进入牢房。而最倒霉的是那些入会者,很多人想求高利,没想到却弄得一贫如洗,甚至家破人亡。而这些“会头”最有力的法宝,就是“首期(或头几期)兑付”,让最早的入会者尝到了难以相信之高利的大甜头,心甘情愿为他们吹喇叭、做“广告”、“发展会员”,结果让更多的人上了当,入了会。

  无独有偶,前不久浙江又爆出了一起“东阳富豪女”事件——一名叫吴英的农家女子,采用“民间借贷”的名义大肆集资,集资额竟然高达几十亿元,结果因犯非法吸收公共资金罪而被逮捕,相当部分集资也已被其挥霍一空,将有一批出“借”给她资金的人因此遭受损失。据说,吴英之所以能非法集聚如此巨大数量的资金,靠的是她“信誉好”。而她这个“信誉好”,恰恰也是她用如期兑付首期(也许是头几期)借贷本金高利的做法累积而成的。

  杭萧钢构公告的“首期款到”,性质上与上述两例的“首期兑付”是不是一样,现在还不好说。但不管如何,对这类“首期款到”、“首期兑付”,我们还是都应该保持警惕。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92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