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新华时评:宏观调控不是刺伤企业和银行的刀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9日 21:40 新华网

  新华网杭州12月9日电(记者 胡作华、黄国文)

  今年4月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政策刚出台时,曾被一些人说成是一把“刀”,有可能不但要伤企业,还要伤银行。半年多来的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最近,来自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的信息表明,由于贯彻落实宏观调控,银行资
产质量有了进一步提升。截至2004年9月底,这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下降至1.75%,而今年初为3.56%。

  踩着宏观调控的节拍前进,企业也同样受益匪浅。中国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最近向记者透露,近十五年来的三次宏观调控,教会了他“科学地赚钱”。万向集团能从一家小乡镇企业成长为大型国际企业集团,宏观调控功不可没。鲁冠球举例说,4月份以前,由于钢材等主要原材料价格猛涨,生产成本一度激增48%,他担心集团今年的增长计划完不成。后来宏观调控政策一实施,原材料价格就得到了控制,万向的生产形势不但稳住了,而且比以前还好。

  这次宏观调控之初,很多企业和商业银行都经历过一个不适应的过程。这在沿海发达地区更为明显。今年6月末,当浙江省各银行的本外币贷款增速从去年同期的45%回落至25.14%时,企业叫苦声、诘难声响成一片。一些地方确实出现过银行信贷宏观调控之前“一哄而上”,之后又“一哄而下”的现象,弄得企业苦不堪言。

  贷款发放大起大落、时序严重不均衡,肯定是欠严谨的信贷行为,会加倍放大银行的金融加速器效应。而一碰到信贷收缩就惊慌失措的,也不是成熟的企业,或者本就是拿银行贷款“玩”投资的企业。只有银企两方都充分认识到宏观调控为银行信贷结构调整、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各自树立以经济资本约束风险资产扩张和不断自我调控优化产业结构的科学发展观,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结构的升级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银行才能成为“真正的银行”,企业才能成为“真正的企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明年我国将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银行和企业都应该抓住当前的战略机遇期,加强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实现资产、规模增长从量到质的转变,磨砺出自己新的竞争力。(完)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