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17日21:24 新浪综合

  原标题:北京、青岛、三亚…半月内12城楼市限购,房价将往何处走?

  2来自微信公众号:快乐财经

  北京、南京、青岛限购!三四线城市也限购!

  几个城市接连发布限购政策。

  北京:有房还想买?先付60%

  今天下午,北京市住建委、市规划国土委、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市银监局、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北京楼市调控进一步升级:实施“认房又认贷”,二套房首付比例提至60%。

  南京:有房了就别再买了吧

  15日傍晚,南京市发布了《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调整我市住房限购政策的通知》,明确自3月16日起,在原有调控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现有的住房限购政策。

  其政策明确:在六合区、溧水区、高淳区范围内,暂停向已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出售住房,包括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在主城区(不含六合区、溧水区、高淳区)范围内,暂停向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出售住房,包括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

  青岛:不是本地人,顶多买一套

  3月15日晚,青岛加入了“限购”的队伍。青岛出台限购政策明确,在市区范围内,能够提供从购房申请之日起前2年内、在本市连续缴纳12个月及以上个人所得税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住房。

  另外,首次和二次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新建住房的,最低首付比例由20%提高至30%,购买二手住房的,最低首付比例由30%提高至40%。

  青岛还对商业贷款首付比例作出调整:在市区范围内购买首套住房商业贷款最低首付比例由20%提高至30%,购买二套住房商业贷款最低首付比例由30%提高至40%。同时,暂停发放居民家庭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

  易居智库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青岛虽然出台限购政策较晚,但其杀伤力很强,提供1年社保打击了外来炒房客,提高首付比例也加大了入市门槛。”

  三四线城市:我们涨起来也凶,限购!

  出台限购政策的并不只是一二线城市,也包括三四线城市。3月15日,江西赣州市政府官网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

  据了解,这是江西继省会南昌之后第二个出台限购令的城市,此前的3月8日,在原有限购基础上,南昌限购力度提升,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住宅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加大住宅限购限贷力度。

  3月已有11城升级限购

  据人民财经不完全统计,进入3月以来,全国已经有11个城市相继出台楼市限购政策或者升级限购政策。其中包括:三亚,河北张家口的崇礼区、保定市下辖涿州和涞水,杭州、嘉善、江西南昌、江西赣州、青岛、南京。

  在此番限购的城市中,主要包括春节后房价仍然快速上涨的二、三线城市,例如三亚、南昌等。其中,受到春节行情影响,三亚楼市1月份,新建商品住宅的成交均价涨幅达23%。

  此外,长三角热点城市南京、杭州已经多番加码限购。 以杭州为例,限购政策的出台后,部分区域“千人抢房”的现象仍然层出不穷。例如崇贤新城某项目开盘,就出现了1000人抢416套房源的“抢房现象”,而杭州南站的某楼盘的接待量也连续三天突破千人。

  卖股炒房开始了?

  最近,北京一家中型私募机构市场人士向中国基金报透露,随着楼市再度升温,近期陆续有几个客户赎回了自己的产品,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买房。

  “以前客户就是说业绩不好才赎回,但最近赎回的几个我问了一嘴,都是说要买房,大概6、7个人左右。大多是投资两年以上的、股灾前进来的客户。”这位市场人士表示。

  他还表示,目前赎回的客户,主要投资金额集中在100万出头的门槛级别,大额资金客户反而并没有出现此类状况,“他们可能更有钱,根本不需要赎回这些钱去买房。”

  据了解,这些赎回的客户,在区域上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两个地区,但也有一位是三线城市的客户,来自西部某市,这位客户所在城市近期房价上涨也比较快。

  有人赎回产品炒房 有人撤出房地产

  还有一位私募投资人表示,身边也有部分好友在赎回私募产品,投资楼市。

  他说,有几个朋友过去主动投金融产品,但是从去年底到现在大规模转而买房。“他们认为房地产供应土地是垄断的,他们认为房子跌不下去,现在人民币贬值压力大,他们也比较担心通胀的势头。而房产赚钱效应明显。”

  但这位私募投资人也表示,现在身边的高净值好友对楼市的看法存在明显分歧。也有人非常不看好近期楼市,反而卖了房子继续加仓私募基金投资。

  对此,中国基金报采访了北京、上海、深广地区的多位私募机构人士,但他们多表示,最近并未出现明显的赎回基金去买房的现象。

  在房价面前,你创的业一文不值?

  以下内容节选自:熊出墨请注意(xiongxiongbiji)

  “万般皆下品,唯有炒房高。”

  这是如今在城市白领、中产之间最流行的话题,源于对现状的不安和未来的恐惧。

  在两年多以前兴起的全民创业浪潮开始遇冷,在房价如脱缰野马般奔腾前进的映衬下,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发出了“创了几年业,不如买套房”的唏嘘。

  “现在的创业如同学雷锋,过几年你什么都剩不下!” 

  “十多年前,一个老北京卖房移民美国去创业,辛辛苦苦攒了一千万,回到北京来却发现这边只够交当初自己房子的首付!”

  “你才创业呢,你们全家都创业!”

  与房子相比,创业已不再是刚需,而是成为了一种奢侈品,一种自娱自乐的狂欢行为。

  最近的一则段子很流行——“如果清华北大的毕业生都买不起房子,那么学区房还有什么意义”?

  又错了。清华北大只代表你的过去,而房子代表着你的未来。知识这玩意,到什么朝代都不会嫌多,关键在于你的“知识”能够有多少被转化成生产力和财富。

  “如果我的学生,到40岁的时候不能拥有4000万的身家,就不要跟人说是我的学生!”号称地产行业砖家的董藩老先生这番言论曾经引发了社会的广泛争议。太多的人开始愤怒起来:“读书是最高尚的行为,知识不是无价的么?怎么可以用钱来衡量!”,“浑身上下每个毛孔都沾满了铜臭味!”。

  在没有一桶清水兜头浇醒你并彻底洗清铜臭之前,人们终究还要面对诸多现实问题。没有人有义务去发现你的内在美。

  假如给千千万万创业者们再来一次选择的机会,有多少人会放弃创业,选择买房?

  你继续去创你的业,别人继续去抢他的房。你创的业,在别人看来,其实一文不值。

  楼市泡沫,囤积的全是焦虑的投射

  节选自:真叫卢俊的地产观(zhenjiaolujun)

  学区房为什么值钱,毫无疑问,其实是因为我们对于发财这条通路的不安全感。

  其实逻辑也很简单,对于如何致富,如何进入上层阶级,普通百姓并没有找到很好的通路,学历是他们唯一发现可以的方法,只有通过所谓的读书,让自己稍微增加一点可能接触到更大的世界。

  我们各种焦虑,各种不安全感,在这个时候千百种折射,折射到房价上,就是那些夸张的数字,我们有多焦虑,学区房就会有多离谱。

  其实不仅仅是学区房,房价的贵,某种程度上也是这种逻辑。

  之前在翻一本干货类书《大国大城》,里面有一句话我很感慨,在一个国家,工业+服务业超过90%的国家里,城镇化数据才刚刚过了50%,这个说明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人的城市化远远跟不上经济的城市化。

  把这句话做个简单的转换,其实就是经济城市化之后的回报,只是给到少部分资本家、投机者以及规定制定者,而真正的劳动者,其实并没有获得足够多的收入。

  没有收入,自然就没有消费。看到这里我突然焕然大悟,我们的三驾马车,投资绝尘而起。(有删减)

  而我们的焦虑则不仅仅因为如此:

  社会体系得不到最基本的保障,让我们对未来生活过的惴惴不安。

  还有一头,税收领域

  一个月1万收入的人,不知不觉需要缴纳6600的税费。

  所以焦虑永远是各种维度穿插的。

  收入不见提升,税收压力大,对未来没有保障,这样的种种因素,决定了现在的我们的不安全感。

  这样的不安全感在过去让我们变成一个储蓄型大国,而现在大家都把钱掏出来做了另外一件事。这件事,我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把自己和国家捆绑在一起——买房。

  因为房子是这个城市的构筑物,因为房子是这个城市这个国家的一部分,因为房子是现在这个社会重要而且是唯一可以划分资源调配的工具。

  社会有多焦虑,我们有多不安全感,那么房价就会有多离谱。过去我们通过拥抱金钱获得满足感,估计不需要几年,大概就是拥抱房产了。

  所有的泡沫,其实都是焦虑下的各种投射,这是骨子上的问题,是整个社会运行体系的问题,并非调控一个房地产行业就可以解决的。

  不过还是可以稍微乐观一点面对,既然是焦虑,说明起码说明了我们只要努力努力,或者对自己狠一点,很多还是可以够得到的。

  地产百晓生群里有个人说了一个故事:在越南,好的房子价格也是要五万六万,但是他们的百姓都很开心啊,因为他们的收入只有我们的四分之一,所以他们彻底没有买房的念头。

  是的,相比较焦虑而言,绝望应该是最可悲的吧。

  在中国大量的中产阶级都处于现在的焦虑期,不过说来说去,什么都没有逼迫自己努力赚钱来的更加靠谱。

  这大概就是现实,也是千百年来的中国文化。

  来源:21财闻汇,整合自人民网、中国青年网、21世纪经济日报、中国基金报、熊出墨请注意(xiongxiongbiji)叫卢俊的地产观(zhenjiaolujun)

  --end--

责任编辑:高艳云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