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正在迎来蜕变,市场参与各方均需解放思想。历史告诉我们,下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理性。股民需要理性思考,资本市场的发展更需要理性的建议。新浪财经联手证券时报发起“拿什么拯救你,中国股市!”大讨论,邀请专家、券商基金人士为中国股市的前途出谋划策,也欢迎广大网友积极参与,建言献策!
北京华阳董事长林殷平
股市低迷催生出一场关于股市改革的大讨论。有人认为需要千方百计给股市注入资金;有人认为应该停止“新股发行“;有人认为应该抑制”炒新“等等,这些主张,归纳起来无非都是一种变相的”政府救市”思想。我认为这些措施都属于治标不治本,且问题越治越多,越来越不好治。
股票市场的魅力恰恰就在于有起伏,有不确定性,这样参与者才有“期望值”,市场才能活跃。如果象债券市场一样,也就没有什么意思。全球股市都存在“炒新”现象,没有必要去管他。目前我国许多新股申购中签率不到2%,基本都是50倍以上超额认购。只要新股能卖出去,就没有停止发行新股的理由,也不能得出新股定价过高的结论。通过政府干预来增加对股市的资金注入,更是没有必要。如果股票值得投资,自然会有人买,如果不值得投资,人为注入资金无疑将给这些资金带来巨大风险。如果是社保资金,就等于拿人民的养老钱来充当股市的“解放军”,实在欠妥。
要改革我国股市,首先的搞清我国股市的本质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症下药,才能建立股市长效发展机制。
国际股市是先有股份公司,因投资人交易股份的需要产生交易所,政府为规范这些交易行为才产生了“证券法”、“公司法”及政府监管机构。因此,他们的市场从一开始就是完全市场化的。我国原来几乎大部份是国有经济。“股份制”是作为国企 “改革试验”的一种手段被“试”出来,所以从一开始就打下深深的社会主义国有体制下的、行政主导的烙印。从股份发行指标分配制、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等等都是这样。
我国股市在短短的二十几年时间里,发展到今天这个水平,成绩很大。我们的电子化、无纸化交易系统是全球最先进的;股民购买股票是全球最公平、最便捷的;我国股票的市值也已经是全球比较大的。所以从证监会、交易所、中介机构到股民都为我国股市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值得肯定。
但我国股市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高投机、高市盈率、高造假率。由于股票高市盈率、公司业绩高造假率,导致股票普遍不具有长期投资价值,所以没有人愿意做长期投资,结果也只能做高投机买卖。“股神”巴菲特买入一只股票后,往往持有几十年。我国股民今天买入,明天就急于看看有没有“涨停”,可以获利了结。如果不能彻底根治“三高”现象,就不能真正建立一个健康的股市。
导致我国股市出现“三高”问题的根子在哪?我认为最核心的问题就在于我国股票一级市场在管理理念、法律法规、管理方式等各个方面还基本还停留在“行政主导”的较低水平上。距离“国际化”“市场化”还存在比较大的距离。
对于这些问题,郭树清主席有非常清醒的认识。他本人提到“证监会对股票发行不审行不行?”,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问题只是郭主席敢不敢下这个决心,能不能把权利“下放”而已。
股票发行,实际上不过只是一种投资、融资双向选择的行为。发行人为融资,股民为投资,是一种双向选 择。股票上市不过是投资人公开交易股份的行为。与私募不同的是,投资人中包含“公众“在内,具有公众性。交易所只是提供一个交易场所。证监会只是一个监督人。所以各国证券市场立法的基本点主要包括:(1)强制发行主体诚实、守信的信息披露;(2)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三公“原则;(3)坚持投融资双方的主体性原则。(4)坚持上市标准尽量客观、可量化。(5)监管机构、交易所只定规则,不参与投资判断。这样,如果发行人招股书出现误导或错误陈述而导致投资人亏损,投资人可以依照招股书的陈述起诉发行人。如果发行人招股书没有出现误导或错误陈述,投资人发生亏损,一切责任由投资人承担。责任非常清楚。
国际各证券市场, 在制定上市规则方面,都尽量采用可量化的客观标准。不同板块,适用不同标准。只要公司符合相关标准,并做了全面、客观、公正的信息披露,上市就没有问题。香港证监会只做事后监查,上市审查完全是联交所的事。联交所的“发审会“大多只是走走形式。美国公司上市先在证监会做简单注册,其他工作也都基本交给交易所来处理。由于交易所本身是一个会员制的行业自律组织,所以,一般会以比较市场化的方式来审查上市申请。股票发行与上市非常容易获得核准。由于股票首发及增发都很容易获得核准,所以不存在股票发行上市的”超额利润空间“。大多数股票的市盈率只有10-15倍,而且即使同意你发行股票,如果公司质地不好,照样发不出去。发行申请很容易获准,但发行很困难,所以才需要有多场“路演”去推销股票。国内也搞“路演”,但基本是在满足证监会的要求,与股票能否成功发行几乎没关系。合理的市盈率水平保证了上市公司股票具备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人才会去认真研究上市公司。这样的股市也才会比较健康。
我国股市基本是由政府 “行政主导”的股市,股票发行审核由行政部门大包大揽,交易所充其量只安排股票发行及挂牌的具体工作;公司上市后,也主要由行政机构监管。行政监管机构干了一个商业组织应该干的事,所以行政考量自然多于商业考量。比如,行政机构具有绝对强势地位,因此,在制定规则方面经常忽视企业利益,不顾中国企业实际处境,任意制定规则,导致人为增加上市困难,加大上市隐形成本。在核准公司上市方面,行政机构也经常在做投资人应该干的事,那就是帮投资人做价值判断,所以股市出问题,股民就闹政府,政府是吃力不讨好。
我国对公司上市审核有两大特点:1、对公司合规性要求近乎苛刻,要求公司必须遵守所有部门颁布的各项法律、规章。企业面对的一个残酷的现实是:我国几乎每个部门都有权力可以制定各种“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制定过程往往很不严肃,不但不和时宜,且经常朝令夕改,各部门规章经常相互矛盾。国务院组织清理了很多次,去掉很多规章,至今也没清理完毕。公司要全部遵守这些规章,几乎100%企业无法生存。合规性要求过于苛刻,把很多好公司挡在我国股市门外。我国每年基本都有超过200家企业在国外上市,因为,他们在国内上不了。2、可量化的客观审核标准少;非量化的,主观的标准太多。由于主观标准太多,所以上市不确定性很大,且时间很长。比如,“首发”管理规定中,
第二十四条 发行人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且被有效执行,能够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生产经营的合法性、营运的效率与效果。
第二十八条 发行人资产质量良好,资产负债结构合理,盈利能力较强,现金流量正常。”
第二十九条 发行人的内部控制在所有重大方面是有效的,并由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无保留结论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第三十五条 发行人不存在重大偿债风险,不存在影响持续经营的担保、诉讼以及仲裁等重大或有事项。
第三十七条 发行人不得有下列影响持续盈利能力的情形:
(一) 发行人的经营模式、产品或服务的品种结构已经或者将发生重大变化,并对发行人的持续盈利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
(二) 发行人的行业地位或发行人所处行业的经营环境已经或者将发生重大变化,并对发行人的持续盈利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
(五) 发行人在用的商标、专利、专有技术以及特许经营权等重要资产或技术的取得或者使用存在重大不利变化的风险;
(六) 其他可能对发行人持续盈利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的情形。
第三十九条 募集资金数额和投资项目应当与发行人现有生产经营规模、财务状况、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等相适应。
第四十一条 发行人董事会应当对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认真分析,确信投资项目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盈利能力,有效防范投资风险,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益。等等。
这些“条件”,都没有办法标准化、客观量化。所以就成为“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对“发审委”公关不恰当,要过关很难。这是行业内大家都不说破的潜规则。
在国内一家公司从改制到上市,一般需要经过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经过这么长时间准备,很多公司被搞得筋疲力尽。有些公司原来盈利水平还比较好,经过这么长时间折腾,反而可能出现利润滑坡。但既然已经投入这么大精力,所以不好放弃,只能被迫造假。有些公司基本面符合上市要求,但可能某些次要方面与个别部门规章要求不符,也可能被“枪毙”。上市公司增发审批也非常麻烦。由于发行审核非常困难,这就导致一级市场股票“供不应求”,价格长期虚高。股民基本不研究公司质地,只要证监会批过的就买。结果导致股市“审核严“、”发行易“、”价虚高“、”套得牢“。这与一个成熟的证券市场正好相反。过去10几年,我国股票市盈率平均高达40多倍,基本都不具有长期投资价值。
一级市场是二级市场的基础。要改革股市,必须下决心改革一级市场管理方式。本人建议:
1、实实在在按照“国际化”、“市场化 ”的管理思想来管理我国股市,尊重市场主体的自主原则。告别“行政主导”模式。
2、大幅度简化发行条件,简化审批程序,尤其是大幅度砍掉那些无法量化、没有客观标准的发行条件;对于不会影响公司大局的些许不规范,要给予宽容,降低上市门槛。让股票发行变得快捷、便利,消灭股票上市“超额利润空间”。
3、证监会对公司上市只作简单的合法、合规性审查、备案。其它交给交易所去审。发审会也下放到交易所。
交易所是一个商业机构,证券公司是其会员,他们本来应该成立一个行业自律组织。证监会坚持只做监管人,局外人。
对于公司上市后再融资,也应该全部交给交易所去管理。尽量给再融资创造比较快捷、便利的通道。由于我国股市再融资比较困难,所以,很多公司首发或再融资时都想尽量多“圈钱”,直接导致大量资金闲置。我们建议对于上市公司再融资,可以由股东会授权董事会自主择机“在3年内增发不超过总股本30%股份”的权利。证监会和交易所可以做简单性的合规审查。审查通过后,什么时候增发,以什么价格增发交给董事会决定。
这样可以大大简化首次公开发行和再融资的条件,缩短上市和再融资报批时间,让发行股票变得更加容易,让更多公司可以到股市融资和再融资,全面摊低市盈率。市盈率低了,投机性就会降低,投资人可以做长期投资打算,也就会更关注对公司长期价值判断。如果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降到10--15倍左右,也就是说每股年平均收益率为10%--6,7%左右。这样只要公司业绩是真实的,即使股票价格大跌,投资人可以靠分红取得不错的回报。又有什么好担心的。
放松上市及再融资条件应该与多板块的交易市场,以及比较容易的板块升降制度相结合。例如,“三板“挂牌公司,经过2年公开交易后应该是已经比较规范的,如果业绩符合要求,可以直接申请转创业板或主板,而不必经过一个严格的股票上市申请程序。例如,在美国纳斯达克(微博)柜台交易的股票,只要在一定时间内,股价在5美元以上,就可以申请转入主板交易。而在主板交易的股票,只要股价跌入一定区间,就必须转入柜台交易。板块转换很简单。因此,美国很多公司都选择先在柜台交易,这样可以融进部分资金,把业务做起来。这种制度,可以为创业企业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
我们开设“创业板”的初衷是要给创业企业提供一个融资平台,结果却把创业板做成第二个“中小板”。企业创业期间,在我国公开、半公开股票市场基本找不到出路。比较典型的现象是:百度(微博)、新浪、腾讯、阿里巴巴(微博)等一大批优秀创业企业都是还没怎么赢利就在美国、香港上市,后来发展成巨型企业。我们却总是片面要求企业必须赢利才能上市。这种“马后炮”式的股市很不利于推动科技创新。
至于二级市场,我们的主要工作应该是打击“股价操纵”和打击“内幕交易”。检查公司是否公正、公平、公开披露信息。检查股东会、董事会是否规范运行等。而不要去判断什么价格才是合理的。价格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受到N多个因素影响。历史上我们有很多教训:股市低迷,政府就出面“救市”,结果反而人为中断了股价理性回归的过程。股价高涨,又拼命出来打压。政府总想把股价控制在“合理区间”内。殊不知,政府内定的所谓“合理区间”本身就是很不合理的。结果把自己累得筋疲力尽,吃力不讨好。国家如果想适当干预,其实只要通过国有大公司在二级市场买卖股票就可以,这相当于引入“做市商”制度。股价低迷了,他们可以买入,带动人气;股价很高,他们可以套现部分股票,抑制过度投机。什么时候买、卖,交给这些公司去决策即可。
郑板桥在总结几十年作画经验时,写了这样一首诗:“四十余年画竹支,日间挥毫夜间思,削去繁冗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简单的才是最好的。
编后语: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更感谢大家对中国股市的热爱,因为有你有我,相信我们的市场会越来越好!
若欲建言献策,请把您的真知灼见发至:stockzhengwen@sina.com。 详见征文启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