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雪青 ○编辑 陈羽

  截至2017年4月30日,286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6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占披露年度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的91.88%。其中,内部控制体系被认定为整体有效和非整体有效的上市公司分别为2834家、30家,占全部A股公司的比例分别为90.92%、0.96%。

  有512家上市公司披露其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占披露了内控评价报告上市公司数量的17.88%。其中,披露了具体内容的61项重大缺陷主要集中在资金活动、财务报告、社会责任、工程项目、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全面预算等领域。

  深圳市迪博企业风险管理技术有限公司日前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2017年内部控制白皮书》(下称《白皮书》)中公布了上述结论。《白皮书》指出,上市公司2016年度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仍存六项问题,并给出了四条政策建议。

  内控存六大问题

  迪博·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以2016年1月1日前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2016年度纳入该指数范围的样本数量为2804家上市公司。按照四级八档的分类标准,2016年度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级为AAA的有2家,占比0.07%;AA级公司占比0.14%;A级0.86%;BBB级2.64%;BB级16.69%;B级60.77%;C级13.59%;D级5.24%。

  对比上市公司近三年内部控制整体水平变化情况发现,2016年度首次出现内部控制评级为AAA级的上市公司,且2014至2016年度,内部控制评级为AA、A、BBB、BB四级的上市公司占比总体呈现小幅下降趋势,而内部控制评级为B级的上市公司占比近三年大幅增长,C级大幅下降而D级则呈逐年上升趋势。

  《白皮书》指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尚存在六大问题。包括:内部控制报告披露的规范性有待提升;内部控制评价质量有待提高;内部控制缺陷认定不当,重大、重要缺陷整改不及时;内部控制审计质量有待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监管规则有待进一步规范;资金活动、资产管理等关键环节内部控制管控亟待加强。

  值得重视的是,《白皮书》指出,高达45.08%的内部控制缺陷发生在资金活动、资产管理、销售业务、采购业务、合同管理等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领域。其中,资金管控中,43.56%的内部控制缺陷发生在投资管理、应收账款管理、票据与印章管理环节;资产管控中,约44.52%的内部控制缺陷发生在存货管理环节。

  四项政策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白皮书》提出了四项政策建议,包括:整合、统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监管标准,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提升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重视程度,确保信息披露的实质有效性;加大内部控制缺陷整改力度,推动内部控制体系的持续优化;加强对资金活动、资产管理的监督管控,提升资金和资产管理效能。

  一是整合、统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监管标准。《白皮书》建议监管机构进一步统一内部控制评价信息披露的监管标准,明确不同标准间的层级,明确内部控制评价结论有效性与报告基准日或报告期内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整改的关系;进一步规范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要求,推行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整体水平。

  二是提升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重视程度。上市公司应进一步强化内部监管。注册会计师应进一步加强专业胜任力,保持独立性,勤勉尽责,提高内部控制审计结论的审慎性。监管机构应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日常监督检查,强化内部控制审计执业质量检查。

  三是加大内部控制缺陷整改力度。《白皮书》建议上市公司对于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缺陷,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同时,加强对内部控制整改效果的跟踪考核,对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的,分析原因,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和责任部门的责任。《白皮书》建议监管机构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重大、重要缺陷整改情况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督促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时有效整改。

  四是加强对资金活动、资产管理的监督管控。《白皮书》建议上市公司重点关注资金活动薄弱环节的控制,健全和完善投资管理机制,加强对印章与票据的保管和有效使用,强化对应收应付账款的稽核与审查力度,规范募集资金使用;健全资产管控措施,尤其要规范存货管理流程,对存货验收入库、仓储保管、领用发生、盘点处置等全过程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责任编辑:马天元 SF180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