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送转”公司明显减少—— 现金分红成年报利润分配主角

  随着2016年报披露完毕,A股公司利润的分配预案也浮出水面,并呈现出与往年明显不同的特征。

  据同花顺数据显示,与往年“高送转”预案唱主角不同,2016年报中近75%的上市公司拟实施现金分红,明显增多。在监管层对“高送转”强监管措施的持续推进下,现金分红无疑成为上市公司分红方案的主流。

  “高送转”热度明显降温

  这首先表现在,沪深两市发布“高送转”预案公司明显减少。据同花顺数据统计,沪深两市公司在2015、2014年报,实施“10送转10”及以上方案的公司,均在200家以上。而在2016年报,上市公司数量增加了三四百家,目前数量已多达3205家,但仍有“送股”预案的仅为50家,其中只有4家给出了最高“10送10”方案,另有35家的送股比例低于“10送5”。

  而有往年十分盛行的“高转增”预案中,发布了“10转10”及以上预案的公司也仅有172家,其中仅3家公司给出了“10转30”方案(往年动辄有数十家),分别为大晟文化南威软件易事特

  统计显示,A股公司2016年报的分配预案中,既有送股又有转增,同时还有派息的公司仅有19家。其中,分配预案相对土豪的分别是陇神戎发多伦科技隆鑫通用,方案分别为“10送3转22派1元”、“10送10转10派5元”和“10送5转10派5元”,位列两市前三。

  现金分红公司比例近75%

  与“高送转”降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金分红成为2016年报分配方案的主角,共计有2375家公司有派息行为(即现金分红),占两市总上市公司(未剔除新股)比例的近75%。

  以每股现金分红金额来统计,贵州茅台吉比特国光股份洋河股份格力电器位列最土豪现金分红前五,每股分别派6.787元、4.1元、3元、2.1元和1.8元,现金分红占可供分配利润比例也分别高达50.99%、50.24%、161.58%、54.3%、70.22%。

  若以现金分红比例来计算,则有433家公司的分红比例在50%以上,75家公司分红比例超过100%,其中摩恩电气中百集团莱美药业林海股份三维工程排名前五,分别为883%、842%、581%、453%、427%。

  而从上市以来,累计分红金额排名前10公司中,几乎全部被银行和石油类公司占据。其中,工商银行中国石油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中国石化累计分红总额分别达到5563.21亿元、3854.18亿元、3177.61亿元、3106.11亿元和2133.99亿元。今年以来备受关注的中国神华,则以1475亿元的总分红额位列两市第6位。

  20公司上市后“一毛不拔”

  不过,仍有一些“铁公鸡”们上市以来“一毛未拔”。据同花顺数据显示,上市以来累计分红金额为“0”的公司有20家,这些公司的上市时间在1993~1998年之间,绝大部分上市已超过20年。

  这20家公司分别是浪莎股份中茵股份天海投资山东路桥\*ST东海A金杯汽车辅仁药业英特集团ST亚太德展健康S\*ST前锋园城黄金\*ST运盛、*ST紫光、万方发展\*ST金宇中毅达中国天楹、*ST实宝、襄阳轴承

  而且,上述公司中多家公司不盈利或盈利为负。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统计,包括浪莎股份、*ST金宇、中毅达、中国天楹、*ST实宝等公司,上市以来累计盈利总额为负。

  监管层引导“回报投资者”

  “2016年报发布高送转预案公司的减少,现金分红方案渐成主流,与管理层引导上市公司以真金白银回报投资者的价值导向不无关系。”东莞证券分析师潘绍昌告诉记者,管理层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就开始加强了对高送转公司可能存在的“拉高股价以配合大股东减持”行为进行了严监管,相关公司已有所收俭。而今年中国神华590亿元大手笔分红获得证监会公开点赞以来,现金分红已成为分配预案的主流。

  事实上,在管理层雷历风行的监管之下,往年最受投机资金青睐的高送转概念行情在今年出现转向,年初不少相关概念股在发布了高送转预案后,股价不涨反跌,该概念一度成为市场反向指标。

  就在上月,管理层再次发声将进一步强化对“高送转”公司的监管。4月8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公开场合表示,“10送30”的高送转方案在全世界罕见,必须列入重点监管范围。随后,上市公司相继发布分红预案修改公告。比如,变更前逾“10转20”的公司有28家,变更后为20家,原来6家拟“10转30”的公司,现在只剩下大晟文化、南威软件和易事特3家。

责任编辑:高艳云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