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02日09:42 证券时报

  因2015年重组引入的老挝钾肥项目不达预期,东凌国际(000893)与当时引入的第二大股东中农集团陷入了旷日持久的内斗。4月28日晚间,中农集团的一纸提请召开临时股东会的决定更是将此推向了高潮。 

  中农集团表示,其现持有东凌国际1.45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9.15%,有资格向董事会发出书面通知请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因东凌国际第六届董事会已于2017年4月24日任期届满,公司第六届董事会任期已超过三年,需及时进行换届选举,中农集团为此提请东凌国际董事会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其提交的《关于公司董事会换届选举的议案》。

  根据同时披露的议案内容显示,中农集团拟组建公司第七届董事会,并分别选举武轶、柳金宏、徐俊、张以、凌正五人为非独立董事,并选举吕随启、林涛、周俊海、张浩芬、姜久春五人为独立董事。

  以上董事候选人中,非独立董事武轶、柳金宏由中农集团提名,非独立董事徐俊、张以、凌正由国购产业(东凌国际第五大股东);独立董事吕随启、林涛由中农集团提名,独立董事周俊海、张浩芬、姜久春由国购产业提名。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这份董事会提名方案,作为东凌国际控股股东、持有公司21.66%股份的东凌实业竟未获得一个董事会名额。但蹊跷的是,作为公司第五大股东的国购产业,却能够提名三位非独立董事和三位独立董事,在十位提名董事中占据六成。

  有意思的是,截至今年3月31日,国购产业所持东凌国际股份仅为5%,且还是通过今年1月通过举牌“突击入股”东凌国际。然而国购产业在本次改选董事会的提名中,竟然打算囊括董事会六成席位的提名。倘若这份提名得到通过,持股仅5%、排名仅为前五的股东国购产业反而能够起到对上市公司董事会极大的影响力,而作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的东凌实业将尽失话语权。 

  公开资料显示,国购产业背后的实际控制人是安徽地产大鳄袁启宏。近年来,袁启宏在资本市场上逐步受到关注。他曾经是中发科技(600520)的实际控制人,在退出中发科技后不久,袁启宏又受让了司尔特(002538)25%股份,交易对价15.8亿元,在国购产业晋升司尔特控股股东同时,袁启宏也取代金国清成为司尔特新的实际控制人。 

  根据国购集团官网信息显示,该公司成立于1993年,已成为以医疗教育、智能制造、现代金融、产业地产四大产业板块为主体,拥有40多家子公司的综合性、国际化企业集团。2015年国购集团总资产逾378亿元,全年实现营收185亿元,位列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50强,也是安徽民营企业营收百强榜单中的第2位。 

  在稳健发展综合地产业务的同时,国购积极投身智能制造领域,确定了向智能高科技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型节能环保材料与新能源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的方向。除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同成立机器人(300024)研究中心,共建机器人产业园外,2016年,国购集团还收购控股四川豪特电气,正式进军工业机器人领域。 

  如此一家实力强劲的投资方突然进驻东凌国际不免引发市场的疑问。但从主业层面来看,东凌国际是国内唯一一家以进口大豆为原料的油脂加工企业,而袁启宏的国购集团以地产起家,二者并无多大关联。袁启宏控制的另一家上市公司司尔特主要生产复合肥,业务上与东凌国际同样没多大关系。

  然而,就在本次中农集团提请召开临时股东会的议案中,本作为“第三方”的国购产业却能够拿到六成董事的提名。倘若此改选方案成真,国购产业反而成为了最大的赢家。结合国购产业在今年年初东凌国际一二大股东激战正酣之时突然举牌杀入,市场开始猜测,中农集团与国购产业不排除已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同盟”关系。

  结合东凌国际的股东结构,倘若中农集团与国购产业缔结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将达到24.15%,将超过现任第一大股东东凌实业目前21.66%的持股比例,有望“上位”成为公司控股股东。

责任编辑:冯孔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