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14日21:49 证券时报网

  原标题:“高送转+减持”再成股价毒药?网宿科技暴跌背后,还有这些原因

  作者:孙树冠

  3月14日,网宿科技一口气发布了24条公告信息,但迎来的却是股价大幅下挫,盘中一度跌停。最终收盘,跌幅达9.91%,全天大单净流出金额为17.68亿元。

  盘后龙虎榜信息显示,净卖出的营业部中,有3个为机构专用席位和一个深港通专用户,中金上海黄浦区湖滨路证券营业部卖出金额最大,达5.01亿元;而净买入的账户当中,国泰君安郑州黄河路证券营业部净买入2728.42万元,该营业部为一线游资集中营。

  从基本面来看,梳理公告信息显示,一季度业绩预降、高送转、实际控制人减持,成为今日投资者“用脚投票”的关键字眼。

  一季度净利润终结2010年以来持续增长态势

  在今日发布的一季度业绩预告中,网宿科技预计实现盈利1.69亿元至2.42亿元,同比下滑30%以内,终结了2010年以来净利润持续攀升的态势。网宿科技对此解释的主要原因是:国内CDN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价格明显下降,从而导致公司毛利率下降。

  国内市场的竞争有多激烈?“2015年BAT开始在CDN市场大打价格战,市场份额增长非常快,今年整个市场的格局或许将会发生改变”,业内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透露。

  除了蓝汛通信、网宿科技这些传统的CDN厂商之外,阿里云、腾讯云、迅雷赚钱宝、优酷路由宝的介入厮杀,价格战一打再打,让传统CDN市场的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

  通过梳理券商研报及业内人士观点相互印证,国内CDN行业从“蓝海”到现在的激烈厮杀,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99年至2008年。主要是学习、模仿海外CDN技术并逐渐商用,国内传统CDN厂商开始兴起。正是因为在这个时期的积累,国内两大 CDN行业龙头中,网宿科技得以在2009年登陆创业板,而蓝汛通信则在2010年登陆美国纳斯达克。

  第二阶段:2010年到2014年。随着网络电商、游戏、视频等在线业务的兴起,蓝汛通信、网宿科技等均对CDN网络进行升级,掀起动态页面加速产品;此时,BAT开始逐步介入,但老牌CDN厂商主要靠丰富的网络节点资源来驱动,形成行业壁垒。

  第三阶段:2015年6月至今。一方面是行业搅局者凭借着技术创新、颠覆价格、创新模式改变CDN市场格局,另一方面是下游网络直播视频、VR/AR、竞技游戏、大数据、4K高清视频等需求的井喷,彻底引燃CDN尤其是动态CDN的爆发。

  业内人士透露,虽然受BAT搅局,行业净利润下滑,但整体上看,“CDN作为刚性需求,随着用户在智能手机上花费的时间越多,数据需求量越大,行业的市场前景还是广阔的。”

  “高送转+实际控制人减持”杀伤力大

  今年以来,“高送转+减持”无疑是A股敏感词。在网宿科技今日发布的公告当中,“高送转”和“实际控制人减持”再次同时出现。

  3月14日,网宿科技送转方案显示,公司以2016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8.02亿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5元人民币(含税);同时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20股。

  同时,公司实际控制人陈宝珍将在3月17日至9月13日期间,拟通过大宗交易减持500万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比例不超过0.62%。目前陈宝珍持有公司1.49亿股,占公司股份的18.56%。

  值得注意的是,上一次陈宝珍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公司股份是在去年9月23日,减持份额为700万股,占当时公司总股本的0.88%,整体减持金额为4.52亿元。

  2016年以来,除了陈宝珍在9月23日的减持以外,还有19笔大宗交易的记录,累积成交金额为5.09亿元。

  一季度业绩下滑,加上实际控制人减持共同作用下,导致股价大幅下挫。随着行业格局的改变,CDN市场利润的进一步下滑将难以避免,网宿科技面临的挑战仍不小。

责任编辑:高艳云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