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09日21:08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3月9日消息,今年以来,上海老牌房地产企业新黄浦频繁遭遇举牌。根据公告,截止2017年2月28日,举牌方上海领资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以下简称“上海领资”)持有的新黄浦股份数量已达5611万股余,占公司总股本的10.00%。

  举牌“发起人”系融信租赁董事长

  公开信息显示,这已经是上海领资对新黄浦的第二次举牌。

  2017年1月10日至1月13日,上海领资通过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系统,增持新黄浦无限售条件流通股2805.8万余股,占新黄浦总股本 5%。交易记录显示,在这四日内,其购入股票的单价在19.69~20.21元之间。

  紧接着,在2017年1月16日至2月28日期间,上海领资又增持新黄浦股份2805.8万余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合计增持金额不超过6亿元。

  公告称,上海领资的增持资金主要来源于有限合伙人对上海领资的后续实缴出资。在第一次举牌时,其合伙人主要包括两方,一是杭州领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领达”),认缴出资100万元,占0.03%,二是厦门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门信托”),认缴出资30亿元元,占99.97%。

  根据公告,对上市公司的增持股份资金,主要来源于厦门信托设立管理的“厦门信托-汇金1658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下简称“厦门信托计划”)的信托资金,据悉,信托计划的规模不超过人民币30亿元。截止3月3日,厦门信托计划已募集到位资金10亿元人民币。

  2月27日,厦门信托将其持有的上海领资的已认缴但尚未实缴的20亿元财产份额转让给云南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信托”),目前,云南信托实缴资金也为10亿元,其表示,剩余10亿元将在未来2年内募集完成。

  虽然,举牌方上海领资几乎全部资金都是由信托计划组成,但是在公告中,其声称,实际控制人为王丁辉。据悉,王丁辉持有杭州领达90%的股权,通过控股普通合伙人间接控制上海领资,并且,厦门信托此前所持的99.97%上海领资的股份也是由王丁辉转让。

  云南信托表示,未到位的10亿元剩余资金与前期信托计划结构一致,即设立一般级信托单元和优先级信托单元,两者出资比例不超过1:1。

  目前该10亿元剩余资金的一般级信托单元资金尚未到位,其资金来源将全部为该等委托人的自有资金,即王丁辉和寿光晨鸣控股有限公司的资金。其中王丁辉的自有资金主要包括历年投资取得的分红、股权质押筹资和其他投资收益等。

  由此看来,王丁辉作为信托计划委托人及上海领资的实际控制人,其出资远超过拥有的杭州领达的90%股权。值得注意的是,王丁辉同时又是新三板上市公司融信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融信租赁”)的董事长。

  融信租赁成立于2007年3月5日,并于2014年12月登陆新三板。在新三板做市商系统正式上线后两个月,融信租赁便开始采取了这种方式融资。不过,上市两余年,融信租赁股份并未有成交记录,也未有定向增发记录,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陆尧翎对新浪财经确认,可以说,融信租赁并未在新三板市场达到融资目的。

  举牌原因引猜想

  险资举牌受限后,A股市场上其他资本的举牌行为似乎变得格外显眼。

  尽管上海领资表示,其增持新黄浦是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长期看好,增持计划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发生变化,也不以获取上市公司控制权为必要目的,但连续举牌行为和后期增持计划仍然引发了市场关注。

  根据公告,上海领资计划在未来3个月内,继续增持新黄浦股份,金额不低于人民币5亿元,不超过人民币10亿元。其声称,本次股份

  若以平均每股20元的价格计算,上海领资拟新增持股份数量在2500万至5000万之间,粗略看来,将占据公司总股本的4.46%~8.9%。即使上海领资全额完成增持计划,所占公司股份也难超20%。

  而根据新黄浦2016年12月12日的公告,截至目前,公司第一大股东上海新华闻共持有公司股票1.4亿余股,占总股本的25.001%。其中上海新华闻直接持有1亿余股,通过西藏信托有限公司(安坤5号、安坤8号、丹泽1号集合信托计划)共计持有0.397亿股。

  由此看来,上海领资的举牌的确不像是为了取得控制权。一位证券从业人员对新浪财经表示,举牌本质上只是一种信息披露机制,就是买多了举个手,表明买入股票的意图,是想获得收益分配,还是取得控制权。

  “就像打牌打到最后剩下几张了,要说一下的。”他认为,举牌里面并没有那么多“阴谋论”,真正的恶意收购也不会采用这种方法,而会用一致行动人去买。

  不过,如果是财务投资,有一个细节难以解释,即上海领资两次的举牌价格均处于高位,不符合正常的投资逻辑。据此,有媒体援引业内人士看法,认为举牌方可能是大股东“友军”,因大股东曾于去年年底质押了一部分股权,进行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如果股价下跌,补质押品的开销会很大,因为引进“友军”保持股价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上述猜测成立,现在离质押日才仅仅过了三个月不到的时间,初期就进行“布局”也显得太激进了些。毕竟,最后的购回交易日为 2017年12月20日,这中间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

  另外,举牌方继续增持也需要资金基础,其在公告中也坦言,剩余资金是否能够部分或全部到位,仍存在不确定性风险。如果该等资金后续未能获信托计划委托人足额实缴,将会影响相关合伙人对上海领资的追加投资(包括后续实缴出资),继而影响未来的投资计划。

  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律师孙仕琪表示,在举牌上市公司的过程中,增持计划若是不能实施,也不会有什么后果,无需承担法律责任。(新浪财经 彭苏平 发自上海)

责任编辑:凌辰 SF179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