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2月27日16:22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戴小河)国务院新闻办2月2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食药总局局长毕井泉介绍我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

  毕井泉在会上表示,药品名称是药品标准的一部分,由于历史原因,有些中成药名称存在着夸大和暗示疗效、误导消费者的问题。比如有一个药名叫“消癌平”,消的是什么癌症呢?如果吃了这个药都能够把肿瘤消掉了,那外科医生也不用做手术了,科学家也不用研究抗癌的药物了,回家吃“消癌平”能治得了癌症吗?还有些药名存在类似的问题。不是每一个人都具备辨别的能力,不是所有的医生都能够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介绍药品知识,特别是基层。

  毕井泉指出,2014年食药总局成立科技组,专门研究中药古代方剂命名的特点和规律,起草了中成药命名的技术指导原则,前几个月公开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现在征求意见已经结束。我们将会认真研究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规范中成药的命名,重点是整顿夸大疗效、暗示疗效以及用语低俗的命名,这样做是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的。对于命名不规范的情形,我们将结合标准提高再注册等工作逐步规范,对确需修改的名称,也会给予一定的期限来逐步过渡。

  中国证券报记者向国家食药总局查询获悉,目前国内“消癌平”系列产品有消癌平片、消癌平糖浆、消癌平胶囊、消癌平口服液、消癌平颗粒、消癌平丸、消癌平咀嚼片、消癌平滴丸、消癌平软胶囊、消癌平注射液。这些产品涉及国内二十多家药品厂商。其中,消癌平注射液的生产厂家分别为南京圣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通化金马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圣和药业为拟上市公司,目前正在证监会IPO队伍中排队候审,消癌平注射液为其主营品种。

  招股书显示,圣和药业主要从事抗肿瘤中药和抗感染类药品等药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现有产品主要集中在抗肿瘤以及抗感染类药物领域,圣和消癌平注射液为公司主导产品,2016年度、2015年度和2014年度,圣和消癌平注射液营业收入分别为8亿、6.8亿、4.9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0.99%、75.44%和71.60%,占比均超过50%,对公司业绩贡献较大。“上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如出现较大变化,有可能对公司经营业务造成较大影响。”招股书称。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金黄

下载新浪财经app
下载新浪财经app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