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闻,到落地,这次只经历了1天。

  2月16日,关于再融资的八点传闻在业内流传,该传闻指出了再融资的八项政策导向,包括再融资的定价方式、融资频率、再融资规模、募集资金使用限制等。

  2月17日,证监会照例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对再融资制度进行修订。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现行规则下定价机制存在较大套利空间,部分公司过度融资。修改将堵住套利漏洞,采取新老划断。

  上周五喊话提速IPO,这周五宣布收紧再融资

  在今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下称《实施细则》)部分条文进行了修订,发布《发行监管问答——关于引导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监管要求》(下称《监管问答》)。

  《监管问答》主要内容中,有这样一条规定:上市公司申请增发、配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本次发行董事会决议日距离前次募集资金到位日原则上不得少于18个月。前次募集资金包括首发、增发、配股、非公开发行股票。但对于发行可转债、优先股和创业板小额快速融资的,不受此期限限制。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本次再融资监管政策的调整属于制度完善,不针对具体企业,所有上市公司统一适用。

  他同时还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按照依法从严全面监管的要求,继续强化再融资的发行监管工作,督促保荐机构梳理再审项目并开展自查,进一步规范募集资金投向,继续加强监管理财产品等资金参与非公开发行认购,强化证监局对募集资金使用的现场检查。

  兴业证券定增应声而退

  谁都没料到,就在2月17日晚间,兴业证券已经对此做出了反应。

  在证监会发布《监管问答》后不久,兴业证券立即发布了对之前提交的《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重大事项停牌公告》(临 2017-012)的更正公告。

  兴业证券表示,对照上述监管要求逐项自查,认为公司不符合“本次发行董事会决议日距离前次募集资金到位日原则上不得少于18个月”的要求,决定终止筹划本次非公开发行股份事宜。公司将取消股票停牌申请,并于2月20日起正常交易。

  兴业证券此次刚发布定增公告,就宣布取消的动作,极大地体现了《监管问答》对市场的重要影响,定增市场受到的实际影响难以估计。

  多家公司或将撤回定增方

  “IPO一路绿灯,再融资刹车徐行。”这样的背景下,定增无疑将受到“重点关注”。

  市场人士预计接下来多家公司面临撤回或者调整再融资方案。

  截止2016年12月31日,获发审委通过尚未实施的定向增发项目还有123个,拟募集资金2505.28亿元;获证监会核准尚未实施的定向增发项目还有42个,拟募集资金1313.66亿元;获并购重组委通过(含证监会已核准)尚未实施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项目有101个,拟募集资金1632.85亿元。

  定增价差的套利空间将缩小

  公开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间,上市公司再融资规模高达6.5万亿元,远远超过IPO的融资规模。

  2016年A股市场248宗IPO募资总融为1633.56亿元,再融资定增737起募集资金15235.30亿元。实施配股10起,实际募集资金172.58亿元。A股市场整体再融资规模达到17051.44亿元,超出同期IPO融资规模10倍以上。

  但部分公司过度融资、频繁融资、单次大额融资、资金使用随意性大、效益不高等问题凸显,造成“恶意圈钱”、资金空转等负面影响,终于使得证监会为再融资戴上“紧箍咒”。

  证监会表示,非公开发行定价机制选择存在较大套利空间,广为市场诟病。非公开发行股票品种以市场约束为主,主要面向有风险识别和承担能力的特定投资者,因此发行门槛较低,行政约束相对宽松,但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投资者往往偏重发行价格相比市价的折扣,忽略公司的成长性和内在投资价值。过分关注价差会造成资金流向以短期逐利为目标,不利于资源有效配置和长期资本的形成。限售期满后,套利资金集中减持,对市场形成较大冲击,也不利于保护投资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元大证券分析师王清指出,“再融资收紧对中小创公司影响会比较大,这些公司以前很喜欢搞资本运作,通过再融资讲故事,拿到钱以后没有用于企业中长期发展,资金闲置,或者拿去购买理财产品。”

  分析人士称,新的监管出台后,定增的折扣率将有一定程度收窄。“监管层倾向于按照接近于市价的方式进行定增,减少一二级市场的价差,促进市场化定价。”

  目前, A股市场一年期定增项目的发行价与市价价差逐步缩小,发展日趋成熟规范;而三年期项目与市价价差仍较大,参与者往往能获得暴利,定价公允性、信披合规性、投资者身份等问题,屡现于交易所问询函之中。

  事实上,一年期定增的套利弊端同样存在,比如创业板一年期定增并无锁定期,也就是说,只要发行价不低于发行期首日前一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股票在发行之日起就可以上市交易,无需锁定。“这给参与创业板一年期定增的机构,留下了套利空间。”一位投行人士表示。

  申万宏源定增俱乐部预计2017年非公开发行将会出现如下三个明显趋势:

  一是2017年定增规模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缩减。发行节奏预计将在一定程度上继续放缓。

  二是三年期非公开发行项目监管趋严,数量趋少。

  三是以发行期首日作为定价基准日的项目将会越来越多。随着2015年政策的推出,以发行期首日定价的项目陆陆续续进入发行期,2017年实施发行的项目中该类项目的比重会进一步提高,这对于准确选择合适的发行时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际金融报记者 严言)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下载新浪财经app
下载新浪财经app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