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制药面临“业绩下滑、环保搬迁压力”双重考验

  两年三任董事长离职

  吴勇、张家振

  国内老牌制药国企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北制药”,600812.SH)再度遭遇管理层“强震”。

  2月9日,华北制药发布公告称,董事长郭周克因个人原因,向董事会申请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等职,辞职后郭周克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据了解,2015年以来,华北制药已经连续有3名董事长先后离职或辞职。短期内董事长的频繁变更也引发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的关注和问询。问询的焦点之一在于:郭周克辞职及公司短期内董事长频繁更换的具体原因,是否涉及公司生产经营、业绩变动。

  麻烦不仅如此,华北制药还面临着环保压力日益严峻、老厂区搬迁费用高企、营业收入连续下降等问题,并由此引发了“高层频换或与公司近年营业收入连续下降有关”的质疑。

  华北制药表示,公司管理层一直较为稳定,公司董事长的相关调整与公司营业收入的下降没有关系,也未对公司的战略稳定、业务发展、经营业绩等产生不利影响。

  而针对环保、搬迁等相关问题,2月16日,华北制药董秘常志山在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发来的书面回复中表示,公司将按照整体规划、质量成本效率优先的总体要求,对厂区进行迁建升级,力争2017年底前完成列入计划的主城区企业搬迁升级工作,同时尽快推进重点搬迁项目改造建设。

  管理层震荡

  华北制药作为我国最大的化学制药企业之一,曾开创了我国大规模生产抗生素的历史,多年来公司经济指标始终处于国内同行业前列。主营产品包括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生物技术药物、新型制剂、生物农兽药、维生素营养保健品5大板块700多个品规。

  然而,董事长的频繁更替使华北制药面临上交所问询。2月9日,华北制药发布公告称,收到公司董事长郭周克的书面辞职报告。公告显示:“郭周克因个人原因,向董事会申请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等职,辞职后郭周克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这距离郭周克走马上任仅过去了两个多月的时间。2016年11月24日,华北制药召开董事会会议,以“同意10票、反对0票、弃权0票”的表决结果提名郭周克先生为公司第九届董事会董事候选人。12月9日,经公司股东冀中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推荐、临时股东大会审议,担任冀中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党委常委,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的郭周克正式接任华北制药董事长职务。

  而事实上,这也已经是华北制药2015年以来的两年时间里,因“正常的工作调整”“个人原因”等而提出辞职的第三位董事长。

  记者梳理发现,2015年1月,华北制药公告称,王社平不再兼任公司董事长职务。2016年10月,华北制药董事会收到董事长杨海静的书面辞职报告。

  对此,上交所要求华北制药说明短期内董事长频繁更换的具体原因,并要求“结合近三年实际经营情况,核实并披露短期内公司董事长频繁更换是否对公司战略稳定性、业务发展、经营业绩等产生影响及具体情况”。

  而对于董事长频繁更换的原因,2月15日,华北制药称,郭周克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职务,不是冀中集团的统一安排,与公司生产经营、业绩变动没有关系。

  华北制药表示,近期公司生产运行一切正常、经营及财务状况平稳,未发生重大变化。

  不过,在第三方医药服务平台麦斯康莱创始人史立臣看来:“董事长作为公司的决策者,对于公司的稳定经营会产生巨大影响,频繁更换董事长,势必会造成经营策略的频繁更替,从而降低经营稳定性。”

  业绩承压

  尽管华北制药表示公司董事长频繁变更“与公司生产经营、业绩变动没有关系”,但据记者梳理发现,华北制药近年营业收入连续下降却是不争的事实。

  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6年上半年,华北制药的主营收入一直处于下滑趋势,幅度分别为24.42%、15.87%和12%。

  对于主营收入下滑的原因,华北制药在2016年半年报中称,主要是因为调整产品结构及搬迁、环保升级改造,原料药收入减少,同时医药及其他物流业务收入减少所导致。

  同时,据长城证券的研报中显示,2016年上半年,原料药业务受环保治理升级改造等因素的影响,收入同比下滑15.37%,是导致其整体收入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

  而在回复上交所的问询中,华北制药表示,公司近三年营业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为了防范资金风险,主动压减了非医药化工类的物流业务;二是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低毛利产品收入减少;三是搬迁及环保限产因素影响。

  在经历业绩的持续低迷后,2016年1~9月,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100%左右,上年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3154.5万元。

  不过,华北制药表示,此次利润增长的原因主要来自于政府补助、债务重组折让收益以及参乌胶囊终止研发后的累计发生资本化研发支出减少。

  “2016 年,公司仍处于搬迁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期,部分原产能停产搬迁,新上项目尚未满产;因环保标准提高而进行环保升级改造和雾霾停产等影响,截至三季度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降低了4.2%。”华北制药同时表示,三年来,公司克服限抗政策、环保升级改造、搬迁和雾霾停产等因素影响,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在巩固提升传统抗感染板块基础上,大力培育和发展生物制药、免疫抑制剂等新治疗领域,产品结构实现以原料药为主向制剂药为主的转变,企业运营质量稳步提升。

  环保增压亟须转型

  医药行业作为污染“重灾区”,华北制药还面临着日益严苛的环保要求和老厂区搬迁改造的压力。

  就在2月14日,石家庄市政府第69次常务会议原则上审议通过了《石家庄市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要求加快主城区污染工业企业搬迁工作,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华北制药成可达有限公司、河北维尔康制药有限公司等的搬迁任务。

  而在此前的2016年末,受华北地区“治霾”的影响,华北制药多家公司陷入了一场“停产风波”之中。

  2016年11月21日、22日,华北制药连发两则公告称,18日公司收到了石家庄市政府部门下发的《石家庄市大气污染防治调度令》,要求全市所有制药企业全部停产,未经市政府批准不得复工生产。

  根据华北制药公告,华北制药母公司、华北制药华胜有限公司、华北制药集团先泰药业有限公司、华北制药河北华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华药环境保护研究所有限公司等均被纳入停产范围。

  对于此次停产带来的影响,华北制药表示,按相关单位停产至年底初步测算,制剂产品销售将不受影响,原料药部分将影响公司当期利润5493万元。

  老厂区搬迁改造也使华北制药支付一笔“不菲”费用。据了解,2014年华北制药医药化工业务收入同比减少14.5亿元,年报称搬迁及环保限产因素造成的收入减少约为6.5亿元。

  而2015年因河北维尔康及威可达按政府要求进入搬迁流程停产,导致维生素及营养保健品营收下滑42.93%。根据其财报统计,截至2015年底,华北制药在搬迁停工上的费用已累计达到16亿元。

  对此,史立臣认为,药企的环保治理对于其本身而言,会占用其大部分利润,这也是污染成为医药行业中治理难题的原因之一。

  在应对环保压力上,常志山表示,华北制药将大力开展技术升级、工艺改造,实现清洁生产和源头减排,同时进一步加大环保治理投入,加快环保设施建设,确保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

  不过,在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看来:“企业虽然也一直在环保改造,但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在产品结构调整方面,常志山告诉记者,公司将聚焦“抗感染、抗肿瘤、心脑血管和免疫调节”等重点领域,引进开发非抗类新治疗领域产品;开展好产品二次开发,把“老产品”做成“好产品”;突出抓好重点制剂产品的培育,开拓终端市场,快速实现突破上量。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下载新浪财经app
下载新浪财经app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