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08日21:41 新浪综合

  来源微信公众号:齐鲁证券资管

  虽然乐视已经开始卖50年会员了(查资料我国国债最长期限也就50年期,很罕见地发过),但本篇并不评点乐视网(300104)的投资价值和投资风险。本篇只解决一个问题:哪些分析师准确预计了乐视股价最近的下调?

  广大分析师中,有谁在唱空乐视股价吗?答案很令人遗憾:没有,一个人都没有。

  齐齐鲁翻看了下半年各券商关于乐视网(300104)的多份研报,没有找到一份哪怕“中性”的评级(研报数据库来源见文末标注),最负面的也是“审慎推荐”。

  这意味着:如果你看研报炒乐视,下半年至今要亏26%。至少你没法躲过11月以来的连续下跌。

  有关乐视的研报,预测水平既惨不忍睹,又残不忍睹。“惨”是说预测情况对照现实情况之不堪入目的程度,“残”是指一些分析师太过“残忍”,连对自己都可以这么不在乎,更遑论对待研报用户了。

  最勤奋的分析师在干嘛?

  今年下半年以来,针对乐视网的研报共17份,其中高华证券分析师廖绪发一个人就贡献了9份,堪称最勤奋的乐视分析师。

  那么“最勤奋的乐视分析师”做了什么呢?除了9次维持对乐视网的“强力买入”评级外,他的研报其实一直在做一件事情——调低12个月目标价。从7月15日研报设定了70.22元的目标价以后,7月28日、8月22日、9月5日和10月25日,乐视网的目标价先后被他本人调低到68.61元、65.45元、63.43元和62.73元,降幅10.67%。而在此期间,乐视网的真实股价则从51.45元下降到45.32元,降幅11.91%。

  讽刺的是,如果按乐视网本轮下跌低点37.03元计算,要达到廖绪发最初设定的70.22元目标价的话——

  乐视网股价要在未来8个月内翻一倍,可是乐视现在的市值已经是770亿啦。

  当然,乐视曾经达到过1400多亿的总市值,在18个月前。

  请廖同学自己去YY吧,我的想象力已经余额不足了。

  请看,下面的更奇葩

  同样在调低目标价的还有华泰证券的分析师许娟。她比廖绪发老道的地方在于,没有那么频繁地下调,从开始的56-66元一次调低到54-60元。

  许娟于10月25日发布的报告是这么写的:

  给予150倍的目标估值……

  150倍……

  估值……

  150倍就最好不要用“估值”这个词了。你考虑过作为一个汉语词汇的“估值”——的感受吗?

  丰富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在奇葩界,不能妄言最,只能低语更。

  更奇葩的来自中信证券郭毅、殷睿,自打不参加新财富评选后,这就是要破罐破摔的节奏,三个截图亮点自寻——

  盈利预测部分措辞全都一样也就罢了,这也算正常。但3个不同股价,拜托对应的PE倍数能不能重新算算啊,辛苦你们了。

  “你必须只有内心丰富,才能摆脱这些生活表面的相似。”面对此情此景,我只能这样解释。

  乍一看是清流,仔细一看是失误

  在一片“强力买入”、“买入”和“增持”乐视网的研报泥石流中,当你看到一份“审慎推荐”的研报,那就像一股清流。

  华鑫证券的于芳在8月23日发布了一篇研报,比较难得的是这份研报中提到了乐视网“估值水平偏高”。当然,得到这个结论的原因是于芳做的盈利预测比较保守——于芳预计2016全年EPS为0.24元,事实上乐视网三季报EPS已经到0.26元。

  考虑到往年乐视网四季度单季净利往往较高,于芳的全年盈利预测可能会较大低于真实水平。

  乍一看你以为你发现了清流,仔细一看才知道这是源于失误。

  好了,可以总结一下了,关于乐视股价下半年的走势:

  1. 没有一个分析师说对了,“说对的”其实是因为失误。

  2. 150倍估值给得那么轻易。

  3. 还有连PE数值都懒得算的分析师。

  抱歉。这就是“创业板的中石油”享受到的研报水平。

  抱歉。这就是我们以为能够指导投资的研报水平。

  抱歉。这就是我们的研报水平。

  ——跟乐视研报比起来,突然感觉乐视靠谱多了哈。

  (研报数据来源:看研报、choice终端)

  本材料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材料仅供具备相应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的特定合格投资者阅读,不得视为要约,不得向不特定对象进行复制、转发或其它扩散行为,管理人对未经许可的扩散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马天元 SF180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特朗普得胜市场前景堪忧?

尽管这段时间里,媒体不约而同地将川普得胜的远景描得很灰暗,但是大部分的投资者们对此不以为然,大家的预测是市场的反应多半会与英国脱欧时的类似:大选结果揭晓后的几天市场会震荡几下,接下来市场应该回到先前的轨迹,该干嘛干嘛。

对房地产税别过于功利化想象

财税体制需要系统化改革,房地产法,只是改革中的必备范畴之一。对社会公众而言,纳税人从意识到常识,还需要长时间的涵养。因而,无论是房地产税立法还是个税改革,从公共机构到社会公众,都不能将税收功能工具化、功利化。

市场发育初期产业政策有必要

在市场经济还没有发育成熟的阶段,在一些产业实施适当的产业政策非常必要。不过,这并不表明所有的产业都需要产业政策。

大部分规划不是真正产业政策

基于我国能源行业现状,相比于纠正市场失灵,以及更加细致审慎的进行产业政策设计而言,如何减少政府对市场的过度扭曲,特别是限制竞争与组织市场的冲动,还市场主体以独立决策权,仍旧是重要并且迫切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