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18日20:28 《财经》杂志

  作者:《财经》记者 秦嘉敏

  阳光表示,已经投了很多上市公司,有的也达到或接近5%,但均是财务投资,很多时候都把投票权委托给管理层。此次增持不准备主动谋求第一大股东地位,未来十二个月也不会再增持伊利股份

  险企举牌的脚步继续。9月14日,阳光保险举牌伊利股份,持股比例达到5%。阳光保险方面向《财经》记者表示,阳光不会做门口的野蛮人。

  伊利股份今日公告称,阳光产险增持公司股份566.79万股,占总股本的0.09%,增持均价16.10元。增持之后,阳光产险和阳光人寿合计持有公司普通股股票303,240,065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00%。阳光产险和阳光人寿为阳光保险控制的一致行动人,此番增持触及险资举牌红线。

  阳光保险持股伊利股份始于2015年底。伊利股份2015年年报显示,阳光保险成为伊利股份的第五大股东持股1.09亿,占总股本的1.83%。据伊利股份的2016年一季报和半年报显示,阳光保险持股数未发生变化。此后,阳光保险持续买入并在9月14日持股比例达到5%。

  在伊利股份之前,阳光保险已举牌多家境内外上市公司:凤竹纺织(5.00%)、中青旅(7.46%)、

  京投发展(5.35%)、胜利股份(5.56%)、承德露露(8.43%)、福寿园(7.22%)。从上述举牌情况来看,阳光保险举牌后均保持了10%以内的持股比例。阳光保险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和其一致行动人在未来12个月内不再增持伊利股份。

  伊利股份的股权结构较为分散,不存在实际控制人和控股股东。第一大股东呼和浩特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仅为8.79%,并且前十大股东中潘刚、赵成霞、刘春海、胡利平等公司董事、高管占据了四席。

  不过,阳光保险方面亦向《财经》记者表示,阳光不会做门口的野蛮人。阳光投了很多上市公司,有的也达到或接近5%,但均是财务投资。很多时候都把投票权委托给管理层。此次增持第一不准备主动谋求第一大股东地位,未来十二个月也不会再增持伊利股份。

  对于《财经》记者的进一步询问,伊利方面仅表示:一切以公告为准。另据记者了解,阳光保险在知悉持股触及举牌线的第一时间,即与伊利高层进行了沟通,陈述投资意图,而在此前,双方多位高层已经有一定社会交集。

  但亦有不愿具名投资界人士分析认为,目前伊利第一大股东仅持股不到9%,即使未来12个月阳光不再增持,但在12个月之后,理论上阳光保险可以继续增直至第一大股东,且并不需要再次触及举牌线。

  市场调研机构AC尼尔森数据显示,报告期,在国内乳制品整体市场,公司零售额市占份额为20.1%,位居市场第一。2016年5月,在凯度发布的《2016全球品牌足迹报告》中显示,“伊利”成为中国消费者选择最多的品牌。过去一年,88.5%的城市家庭平均购买伊利品牌7.8次,消费者购买伊利产品一年超过11亿人次。

  据伊利股份2016年半年报告,上半年该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300.87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持平,实现利润总额38.0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41%。中信建投证券分析,保险公司选股主要倾向于银行、非银金融、房地产、医药生物、商业贸易等行业。险资重仓股除以战略收购为目的的少数股票以外,普遍具有 ROE 较高、市盈率和市净率较低、股息率较高的特征。

  截止到2016 年7 月,保险行业资产总额达14.33亿元,相比年初增长13.5%。在万能险销售快速增长,资产荒压力逐步增大的背景下,险企有通过股票资产提升收益率的内在动力。截止到2016 年8 月25 日,两市共有514 只个股中有险资身影,合计持股数量达到292.43 亿股,持股市值达到3560.95亿元。其中共有42只股票险资持股比例超过5%。

  尽管近期保险公司纷纷“举牌”,但未来举牌现象或难以持续。保监会近期接连下发意见稿限制中短存续期产品,加强一致行动人监管。从负债端加强中短存续期人身险管理,到加强权益投资信息披露,再到资产端的投资范围、方式、监管程序限定,监管范围拓宽、力度加大,为万能险“举牌”带来困难。

责任编辑:梁焱博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林毅夫在产业政策上的四个错误

林毅夫教授认为政府为了推行赶超战略,不得不扭曲体制。但究竟是体制导致了战略,还是战略导致了体制,是很值得进一步深究的。

回应张维迎指出的所谓四个错误

基础科学的革命不受企业家精神影响,而是政府支持的科学家推动的,政府部门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专利制度的建立也是政府的工作。如果说中国落后是因为没有自由,我觉得这个解释没有抓到现代经济出现翻天覆地变化的根本原因。

一包方便面背后的中国改革

方便面肯定是当今中国涨价幅度最小的食品,也是性价比最高的食品,可是为什么它会陷入空前的危机。

网约车价格上涨确实值得警惕

政府制定指导价可能是未来促进网约车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做法,即通过听证会确立指导价,避免垄断定价带来的社会福利损失。由此确保老百姓真正从“共享经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