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11日13:13 界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尽管金刚玻璃(300093.SZ)就证监会的反馈意见出具了一份超过300页的回复函,但这种“切割定价”模式的重组方案依然未能顺利冲关。知名私募大佬、新价值掌门人罗伟广在金刚玻璃上的精心设计随之落空。

  8月10日晚间金刚玻璃公告表示,公司当日收到证监会的通知,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未获得通过。

  证监会对金刚玻璃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方案的审核意见为:申请材料显示,标的公司盈利预测可实现性及评估参数预测合理性披露不充分,不符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四条相关规定。

  根据此前公告,金刚玻璃拟以14.53元/股向罗伟广、前海喜诺、至尚投资发行股份,购买其合计持有的喜诺科技100%股份,以间接持有OMG新加坡64%股权;向罗伟广控制的纳兰德基金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OMG新加坡36%股权。同时,拟以20.14元/股向罗伟广、嘉禾资产、珠海乾亨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6亿元,用于支付此次交易的中介机构费用以及WIFI控制器和认证、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大数据分析等标的公司募投项目建设。

  从战略入股到控股,到操盘重组,显然罗伟广对金刚玻璃的期待颇高。

  2015年9月,金刚玻璃原控股股东拉萨市金刚玻璃实业有限公司(下称拉萨金刚)引入战略投资者,罗伟广受让拉萨金刚9.86%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两个月后,金刚玻璃披露了这份重组预案。

  2016年1月,拉萨金刚再度向罗伟广转让300万股,占总股本1.38%,后者持股比例增加至11.24%,成为第一大股东、实际控制人。

  一直以来,这项重组方案就被市场质疑,被认为在打擦边球。质疑的关键点有三——类借壳、高估值、高业绩承诺。

  首先,在于是否借壳。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创业板上市公司不允许借壳上市。在监管层的反馈意见中,金刚玻璃就被要求补充披露本次交易不构成重组上市的理由和依据,是否存在规避重组上市的情形。

  但根据方案,该公司本次拟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中罗伟广持有的喜诺科技12.6330%股权,以及纳兰德基金持有的OMG新加坡36%股权的交易价格合计为13.2亿元,占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的前一个会计年度资产总额的81.38%,未达到100%的认定标准。由此,该公司认为本次重组不构成重组上市。

  这也被业内称之为“切割定价”。之前西藏旅游与九有股份类似的重组方案均未成功。

  第二,收购标的OMG新加坡的估值巨变。

  OMG新加坡是一家多媒体传输解决方案提供商,2013年方成立。在重组预案披露前的三个月,即去年8月罗伟广突击入股OMG新加坡,当时后者估值不到1亿元。随后,估值一路上升,7.27亿元、24.5亿元,到此次重组预案出台时,估值已上升至30亿元。增速之快幅度之高令人咋舌。唯贪得无厌不足以诠释之。

  第三,业绩承诺及补偿方式。

  OMG新加坡2013年、2014年、2015年1-10月的净利润分别为-174.59万元、3429.79万元和6693万元。重组方案中业绩承诺高企,交易对方前海喜诺、纳兰德基金及罗伟广承诺,OMG新加坡2016年、2017年及2018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80亿元、3.11亿元及3.43亿元。

  为此,证监会在反馈意见中数次提及OMG新加坡的财务指标异常,包括盈利模式以及财务顾问的独立性等问题。

  而此次证监会不通过的理由正是“标的公司盈利预测可实现性及评估参数预测合理性披露不充分”。

  这已是金刚玻璃近年来第二次重组落空。2014年7月,金刚玻璃曾欲以5.06亿元对价收购南京汉恩数字互联文化有限公司100%的股权。但因参与本次重组的有关方面涉嫌违法被稽查立案,2015年3月6日,公司并购重组申请被证监会暂停审核。

  为重组转型,拉萨金刚不惜让出第一大股东位置,并由罗伟广操刀,然而又未能成行。

  金刚玻璃股票于8月11日起复牌跌停。此前,因为重组,金刚玻璃股价曾连拉5个“一字”涨停。

  金刚玻璃主业已成鸡肋。尽管上半年玻璃价格在日渐走高,短期仍表现强劲,但对公司业绩几无帮助。半年报预告显示,2016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在24.20万元-266.30万元,同比大幅下滑67%-97%。

  下滑原因是,承接的一些大型项目,由于延缓执行,在报告期只确认部分收入;同时公司光伏产品销售依然阻滞,使得营业收入减少;本期由于进行重大资产重组相应增加中介机构费用。

  连续两年的重组落空后,金刚玻璃依然急需通过引入优质资产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不过,面对日趋严格的重组审核机制,这家公司似乎需要拿出更为合理合规的方案。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相关阅读

全球“放水竞赛”已成囚徒困境

负利率政策还将通过汇率和国际资本流动渠道释放出来,“放水竞赛”已成囚徒困境。在逆全球化趋势及负利率政策预期影响下,各国竞争性货币政策会卷土重来,全球资产价格的波动会因此变得更加动荡。

汇改仍是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1994年汇率并轨,我国就确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让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既定的方向。2015年8月11日,优化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机制,这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市场化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量价两难下的人民币保卫战

可以看出,外储的减少并不完全是外资望风而逃,而是外债的减少、藏汇于民和主权基金的使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外债风险,提高了国家竞争力和社会福利。换句话说,与其让外汇储备趴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里不动,不如将储备货币换成投资性、生产性资产,以更好的提高...

打破贬值预期需要进一步汇改

为什么外汇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难以改变呢?从外汇市场基本面看人民币并不一定是贬值货币。然而在当前人民币定价规则下,人民币对美元期望值是贬值,这自然会增加外汇需求和减少外汇供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