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罗纪
事实永远都是一个三棱镜,你想看到事实的全部,就要不停的站到三面看,或者跳出固有思维凌空往下看。
这句话用到万科股权大战这样的商战里,是再贴切不过了。
关于万科股权大战中华润的表现,业内现在已经形成的共识是:华润不但想要重回第一大股东,还要改变过去16年只做财务投资者的局面,实际控盘万科。
那么我想深究的是:华润为什么要实际控盘万科?他想达到什么目的?为什么华润去年无所作为而年后突然大转弯?为什么华润过去16年都不做而现在要做?
流行的解释有两点:一是归因到傅育宁个人欲望身上,他没有宁高宁、宋林对万科、对王石那样的感情包袱,所以他敢和管理层开撕。二是,万科引入深圳地铁令华润深感没有得到尊重,因此愤然反击。
我一开始也是这样认为,但做了一些功课之后发现,华润对万科的态度转变值得进行更深层的分析。
用三句话说明我的看法:地产央企兼并重组的外部大环境,让华润有了对旗下的地产平台进行整合危机感。华润过去16年来一直都想实际控盘万科,之前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华润置地的迅猛崛起,增强了华润接盘万科的底气和自信。
首先,请大家注意一个事实:华润突然转变策略谋求万科的实际控制权,发生在今年春节前后,这和央企在全国各地疯狂的拿地王,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发生的。在我看来,这并不是巧合,而是映照出了华润现在面临的外部危机。
昨天,保利地产和中航地产双双公告停牌,宣布重组,保利地产将收购中航地产。按照券商预计,保利将可获得中航地产超过2000万平米的土地储备,壮大千亿级房企巨无霸实力。
我在之前央企疯狂拿地王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眼前的一切如同那年,央企的地王癌你治不好》,论证了两点:1、2010年之后的21家地产央企阵营正在进行史无前例的大改革,这是国家战略。2、央企疯狂拿地王最重要的原因并不是货币宽松或者为国兜底,而是图谋在这场重组大戏中增大赢面,或者以图自保。
未来将会出现的局面将是这样的:
1、资源集中:国家队手中的地产资源将会快速向“21家地产央企”手里聚拢。典型事件是不属于“21家”的中信地产注入属于“21家”的中海地产,接下来像信达、中国远洋都可能会出现变数。
2、业内重整:21家地产央企之间,将会展开地产业务的重整。定位相近、职能相似的央企,地产将会合并,像这次推进重组的保利-中航工业地产重组,以及 之前的五矿-中冶地产重组,就是这样。接下来像水电系、铁路系也将可能出现重组。这个重组的原则是:谁的地产做的好,谁就可以获准保留地产,组建巨无霸; 谁的地产做的不好,就要剥离,集中精力做大别的主业。比如保利和中航工业,同属于军工产业系统,但是保利地产的量级完胜于中航,结果就是中航的地产业务剥 离,注入保利。五矿和中国冶金,也是类似。像水电系的葛洲坝和中国电建,铁路系的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都是下面要进行的重组故事。
3、内部重整:旗下拥有多家地产业务平台的央企,将进行内部地产业务平台的归拢重整,资源集中聚拢到一个地产业务平台上去。已经完成重整的是招商蛇口, 将招商地产和蛇口工业区合拢。接下来将是中交系旗下业务繁多的地产业务重整(包括与绿城中国的整合)。以及保利地产和保利置业的内部重整。从这个角度,华 润如果将来要对万科推动重整,当属这一类。
国家如此做的结果将是:一方面推动央企做大主业,剥离副业。一方面打造一批拥有巨大影响力的超千亿级的地产巨无霸国家队!重组后的地产央企,都绝对不会 是低于千亿级别的,招商蛇口、中海地产、保利地产、五矿地产,这些都可以测算出来。而未来的中交系、铁路系,也都是一样。以后,进不了“千亿俱乐部”的地 产央企,都不能算是第一方阵。
那么问题来了,在这一场如火如荼的地产央企大重组中,同属“21家”的华润面临什么局面?
和大部分央企相比,华润是旗下地产业务整合最干净的一家,通过2005年开始的资产注入,逐步完成了华润置地作为唯一的房地产业务平台的建设。但是,华 润置地到去年依然还不是千亿房企。可以想象,在面对这些一旦重组动辄都是超千亿级的巨无霸,如果只靠华润置地自身力量的发展,而不借助庞大的资本并购,在 未来的地产央企巨无霸阵营里,很有可能,华润会被甩落下去。
这是华润面临的外部危机。虽然华润绝不至于像中信那样被迫剥离掉地产业务,但是这与华润对地产业务的目标完全不匹配。要知道,从宁高宁收购华远开始,华润就立志要做中国地产业务的霸主,这个野心,一直没有放弃。
距离重组最近的,就是万科。这是华润因何绝对不会放弃万科第一大股东之位的现实原因,一旦放弃,在未来的央企重组竞争中,就可能自己把自己玩死。
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为什么华润以前那么久都不动手?
用孟子的一句话来解释:“挟泰山以超北海,非不为也,乃不能也。为长者折枝,非不能也,乃不为也。”
万科就是中国房地产的泰山。
华润对万科的实际控股权有多大的欲望,我想公开信息已经展露的很明白了:很大,经常都在想,从未打消过。
用三个时代来描绘,就是:宁高宁的棋局,宋林的遗憾,傅育宁的出击。
宁高宁的棋局:宁高宁在2000年入股万科之后,就开始图谋华远与万科的整合,希望能够建立“北华远、南万科”的华润地产帝国,建立华润在中国房地产界 的领导地位。但搞黄了,造成任志强的出走和华远的分立。在华远的基础上,华润置地得以快速发展,并且华润以第一大股东的身份,排他性进驻万科。
宋林的遗憾:2008年5月-2014年4月,做了整整6年华润集团董事长的宋林,在落马前说,履职期间,未能令华润控股万科,系其职业生涯的憾事。注 意,他说的“控股”,也就是说,华润从来没有满足过华润只做万科的有名无实的“第一大股东”,而是要控盘,要并表。在这个期间,华润置地得以迅猛发展,确 立“住宅销售+商业持有”的发展模式。
现在是傅育宁的出击。
把历史竖起来读,你就能看到:通过资本运作打造中国房地产帝国的野心,几乎是根植于华润骨子里的基因。华润对全球第一大房企实际控制权的欲望,也已经延续了三代掌门人。
华润过去一直没有主动控盘,如同现在不放弃第一大股东之位一样,都是现实的考虑。大多数认为是宁、宋和王石的个人情感联系,我不否认这是事实,但未必是 最重要的原因。换句话说,华润一直没有控股万科,和现在不惜翻脸控股万科,都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除了个人情感,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 是:华润面临的外部环境有没有变化、华润接盘万科的必要性有多强、到没到有利的时机等等。
华润历史上曾对万科发起过两次不成功的收购,成为第一大股东之后也有过几次增持,和万科也有过控盘并表的深入接触,但都并不顺利,华润最终也没有强来。
我的判断是:必 要性不强,整合难度太大。一方面是万科的发展非常迅速,控盘万科,会导致与管理层决裂,而华润自己操盘未必能有万科管理层做的好,因此选择避免同当年任志 强出走一样的零和结果。而另一方面,华润自己的地产板块华润置地最终确立的开发模式是“住宅销售+商业持有”,独特的竞争力实际在商业地产板块,和万科的 协同效应并不强,整合难度的确太大。
而到了现在,随着外围局势的变化,以及华润置地的迅猛崛起,华润也许自认为他们拥有了可以抵御管理层动荡的能力。
华润在进军内地房地产开发行业20多年来,大致可分为三支力量:第一支是早年收购而来的华远的力量,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华润置地。第二支万科的力 量,华润一直做财务投资者。第三支是原来华润深圳的力量,主打商业地产,盛传要接替王石的吴向东正是当年华润深圳公司的组建人。2005年华润深圳与华润 置地合流,在这之后,吴向东也一路升到2013年接替王印成为一把手。
这之后,华润置地开始快速回流一线城市,进军一线房企,展露出的实力也越来越强,尤其是在发家地深圳。2012年底,华润公开展示当时在深圳从西到东六 大项目:华润中心、华润深圳湾综合体、华润城、湖贝项目等,总建面近1000万平,总投资近1000亿。当时的媒体报道是“无论是开发规模还是项目质素, 华润置地都已经是当时‘深圳最大的综合型房地产开发商’”。
此后又发生了几件大事:一是华润集团总部设定在深圳。二是整个后海区域交由华润运营。三是华润也挺进了前海。等于是深圳从东到西,最好的地段,最好的项 目,华润基本都占尽了。同样是在大本营,华润快速超越了万科和其它开发商,现今能与之相比的只有重组后的招商蛇口,这就是央企的资源优势。
客观说,目前的华润置地所形成的开发模式,更适合中国的超大城市。通过央企的资源获得城市最优质的土地,建设庞大的都市综合体。同时,商业地产全部持 有,可随着城市的发展获得长远的经营回报,并大大增强公司的抗风险能力。这些,常年受制于土地素质的万科,做不到。在过去很多年里,华润的确做到了在万科 与华润置地之间发生冲突时保持中立,但显然,在推动华润置地快速崛起上面,华润集团提供了比给万科的多得多的动能。
也许在华润集团高层的眼里,华润置地未来的潜力将会超过万科,这也让华润拥有了可以与万科重整的能力。
从这个角度设想,如果不是2014年宋林案的发生,那么在万科今日的股权之战中,华润也可能还是会采取今日的态度,借机获得控股权。只是说,由于双方长期建立起的情感和信任关系,结果应该不会闹得如此之难看。
总之一句话:央企如火如荼兼并重组的大环境,推动了华润想要谋取万科实际控制权的决心。而华润置地的崛起和潜力,给了华润推动整合万科的底气。这个期间,宝能系的进攻,只是提供了一个机会。长远看,华润和万科之间早晚必有一战。
很多人责怪王石一开始放弃股份导致了今天,但我从来没有觉得那有错。如果说有什么遗憾,我认为,不是他当初放弃了股份,而是他从1997年到今天连续做 了19年的华润置地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王石、马蔚华都是目前华润置地的独立非执行董事),亲眼见证了华润(大股东)当初与任志强(管理层)的分裂,全程 目睹了华润置地的崛起,也从来都心知肚明华润要建立地产帝国的雄心,而没有选择在最好的时候把这个问题妥善解决了,这的确是个遗憾。
ps:针对刚刚流传的传闻,万科发布声明: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责任编辑:张恒星 SF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