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郭成林
昔日卿卿我我,今朝剑拔弩张。一部国企改制史,多少篇章从喜剧到悲剧终至闹剧,徒留“新主”和“旧臣”的明争与暗斗、谩骂与唏嘘。
金融家与实业者的区别在哪里?投资大佬与创业领袖的区别在哪里?
家化集团的“新主”与“旧臣”,在南柯一梦式的蜜月合作中醒来,叹一句“道不同不相与谋!”。
合床共枕,尚能同床异梦。但当权与利的争夺公开化,卧榻之侧,谁又能容他人鼾睡?
以现有公开材料看,平安的指控非空穴来风,操作流程亦不违规;而葛文耀[微博]的表态却略显乏力,对指控之事以担责避之。
平安借力“小金库举报门”罢黜葛文耀,前提是否成立,还有待官方认定。而上海家化也未在其公告中对举报门所涉事项进行解释。
与此呼应的,则是葛文耀在微博中的高调宣示:家化奉行的“后门关刹”、“前门开足”的激励制度没有违法,最多是“擦边球”,且由葛一人承担责任。而这擦边球,应是葛为退休员工建立的长效保障机制“共享费”。
若辨析因果是非,以中国转轨经济的历史背景、国企改制的历史任务,其间“合情难合理、合理难合法”的事例层出不穷,以至老生常谈。
于葛文耀而言,国企改制中的“去行政化、激励到位、公司治理”三项基本任务坎坷重重、陷阱无数,多少同行以墨守成规、碌碌无为而平步青云;多少同仁又因壮志凌云、“曲线救国”而身陷囹圄。
且葛氏创业家化二十八载,市值从400万至300亿,而同期的兄弟国企白猫、三枪均日薄西山、销声匿迹。
这一过程中,以葛与上海国资系统的信任与顺畅沟通,何必设立机制化的“小金库”以赠人把柄、留人口舌?是被迫留痕,还是无心之失?
若深究纷争之源,自家化改制以来,体内蕴藏着金融家套利逻辑与企业家产业思维难以同步的矛盾,发展至罢黜董事长一役,曝光股东方与创业者间深刻的利益矛盾与权力之争:一方拥有资本,一方掌控民心。
熟悉平安信托操作流程的人可以理解,这是一群不折不扣以套利为目的的财务投资者,奉行国际化管理团队与美国式对冲基金思维方式,其核心精神是放弃对企业有机体的敬畏而追求绝对的数学模型。
对此,葛文耀在牵线搭桥、“引狼入室”之初不可能认识不到——要么过高估计了自己的魅力、要么过低估计了对手的力量?外人恐难知晓。
而熟悉葛文耀者亦有共识,以其过往显赫经历,导致异常确信于自己对利益格局变化下商业机会的把握,不自觉地怠慢、甚至藐视来自平安的年轻金融精英们。海鸥表不过是矛盾曝光点。
但根本上,葛文耀不是一个喜欢“落袋为安”、甘愿激流勇退之人。他对中国时尚产业傲视全球的鸿鹄之志、对家化集团登临日化巨头宝座的帝国野心,不容他人羁绊与阻隔。
但此宏图大梦要让精明的金融投资家们买单?葛文耀显然需要更多务实、妥协的智慧,而自身的洁净也至关重要。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